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内外普及京剧艺术,在文化部外联局的关心支持下,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与澳门基金会共同签署了两个5年的文化交流演出合作协议。从2010年至今,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先后7次组织京剧演出团赴澳门进行交流演出,走进澳门大中学的校园,普及京剧文化,受到澳门观众的热烈欢迎。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和澳门基金会每年一度的京剧文化交流活动,得到了澳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还被列为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的重点扶持项目。
2016年7月,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邀请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联合组成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王玉珍为团长、基金会原副理事长林瑞康为顾问、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刘侗为副团长的“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赴澳门进行为期5天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澳门永乐戏院,艺术团演出了《探皇陵》《时迁盗甲》《豆汁记》《八大锤》《坐宫》《盗库银》等京剧传统经典剧目,这些剧目丰富多彩、有文有武、载歌载舞。参加演出的小演员行当齐全,年龄最小的只有11岁,最大的18岁,上台表演都非常认真、精彩,他们一招一式规范的表演,扎实过硬的基本功,以及高质量的技巧,使观众席爆发阵阵掌声,叫好声不断。一位每年都来永乐戏院看基金会演出的观众说:“今年你们带来的演出看着真过瘾,让我们大饱眼福。”还有观众对我们说:“澳门这个地方观众看戏主要欣赏的是粤剧,通过你们基金会年年带团来演出京剧,真是培养了一批京剧观众。只要你们坚持下去,澳门欣赏京剧的观众会越来越多的。”我想,澳门观众的评价,是对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做这项工作的最大鼓励,也是我们要把这个活动持续做好、做大的根本动力。
演出活动期间,应澳门基金会之邀,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深入澳门劳工子弟学校,举办“京韵乐濠情”京剧艺术欣赏讲座,由北京戏曲职业学院副院长许翠为学生们讲授京剧艺术知识,期间还穿插了京剧剧目的选场表演、京剧基本功的展示。许翠老师的讲授导赏,深入浅出,生动活跃,令全场的小朋友赞叹不已,连连叫好。据学校老师介绍,这些澳门劳工子弟,基本上是第一次零距离的接触京剧,通过这次活动,祖国博大精深的京剧文化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黄姓同学对我们说:“首次欣赏京剧,经过老师的介绍,才知道京剧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和眼神都是有特殊意义的,希望校方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同学称赞中国少年艺术团的小演员们“年纪虽小,但满怀一颗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国粹艺术的心。”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此次组织的京剧澳门行,在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全体老师、同学们的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澳门反响强烈。《澳门日报》《濠江日报》《大公报》等澳门各大媒体都予以了全方位的报道。中央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办公室的有关负责同志专门接见了参演的同志,高度评价了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多年以来与澳门基金会的成功合作,并对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在文化交流中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此次活动,既弘扬了国粹艺术,又在澳门培养了一批京剧观众,意义重大,应该坚持办下去。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成立20余年,长期致力于海内外京剧文化交流、传播和普及,特别是在海峡两岸三地做了许多产生重大影响的京剧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振兴京剧的各项政策,也为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措施条件保证。未来,我们基金会要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利用自身优势,将进一步开拓海内外京剧文化交流的领域,让澳门、香港、台湾乃至海外地区的观众感受到中国京剧艺术的魅力。并以此为纽带,为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传播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正能量做出我们的贡献。
(编辑·宋国强)
feimi200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