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

2016-12-10 05:41佳,杨坤,王慧,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海洋资源沿海地区耦合

王 佳,杨 坤,王 慧,谌 欣

(1.南昌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1;2.枣庄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3.井冈山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0)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

王佳1,杨坤2,王慧3,谌欣1

(1.南昌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1;2.枣庄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3.井冈山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0)

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构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模型,以沿海 1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3年间,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从2002年的0.606 7增加到2013年的0.765 8。其耦合协调状态2003年为轻度失调发展磨合型,2002年、2004年、2007年均属于初级协调发展同步型,2005年、2006年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经济社会滞后型,2008—2013年,耦合协调度处在中度协调发展同步型阶段。空间角度来看,2013年辽宁、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耦合协调度处于[0.5,0.6]轻度失调衰退区间,天津、河北、上海、江苏、广西耦合协调度处于[0.4,0.5]中度失调衰退区间。因此,加大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推进海洋经济有效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协同发展尤为重要。

沿海地区;资源利用;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疆土”,对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凭借丰富的海洋资源、便利的区位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强大的政策支撑等优势,我国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海洋资源开发效益得到增强,海洋经济地位不断提升[1]。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存在以资源耗竭、牺牲环境为代价开发海洋经济的现象,其后果必然是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非均衡发展,最终将会阻碍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开发。“十三五”时期,我国提出“要实施以海洋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综合管理,优化近海海域空间布局,科学控制开发强度,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等发展要求。如何加强海陆统筹管理,协调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构建和谐海洋社会”、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和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目标,逐渐成为海洋产业发展及海洋研究领域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我国沿海 1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利用与海洋经济发展耦合情况,总结海洋资源利用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我国沿海地区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优化配置海洋资源、推动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快速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海洋强国提供参考。

1 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模型

1.1理论基础

海洋资源是指海洋生物资源、海水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海洋旅游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海域范围内的可被开发利用的物质、能量和空间的总和,主要用于发展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船舶业、海洋盐业、海洋矿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等多种产业。海洋资源是海洋产业开发的基础要素,海洋资源的利用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直接关系到海洋产业的现实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随着我国海洋资源的深入开发、海洋经济的快速提升和海洋产业的优化发展,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海洋环境研究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其研究内容包括概念属性、类型特征、发展现状与战略[2]、价值评估[3]、效益评价[4]、开发模式、负外部性与影响评价[5]、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6]、海洋功能区划[7]、海域环境承载力[8]、政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9]等多方面内容,主要采用定性描述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关联度[10]、偏离份额、数据包络分析[11]、投入产出法[12]、BP网络神经、系统动力学[13]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多元化。其中关于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省域层面的研究,如辽宁、大连、山东等,缺乏从总体上对整个沿海区域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的演化特征和地域差异研究。因而,从整体上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不仅能完善我国海洋研究理论体系,同时能够揭示我国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关系的时空特征,从而有效指导我国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

耦合协调是指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现象。耦合协调度是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发展程度的定量指标[14],能够体现系统要素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变化趋势,主要用于度量城市、城市群或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社会系统与人口资源系统等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受到社会学界、经济学界、生态学界等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运用到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领域[15,16]。

海洋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辩证关系,两者既有正相关的促进作用,又存在负相关的制约作用,而两者之间是否实现耦合协调发展成为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这里以我国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海洋资源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评价模型,判定2002年至2013年间我国沿海地区整体海洋资源与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协调程度的演化趋势,以及 2013年我国沿海各地区海洋资源与经济之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以期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实现双赢。

1.2指标体系

构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两者之间协调关系的首要步骤,这里参考海洋资源与环境评价、海洋经济系统评价相关指标[17],结合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和经济实力,以实现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目标,形成由2大部分24个指标构成的海洋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系统评价指标及权重Table 1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its weight for the marine resources-utilization and economy-society system

海洋资源利用系统指标一方面表征海洋资源的开发潜力及利用情况,包括海盐产量、海水产品产量、港口货物吞吐量、人均海岸线长度(反映人均海岸线资源的占有程度)、人均海陆面积(表示陆地和海域总面积的人均占有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海洋类自然保护区数量(代表海洋资源保护性开发程度)、海洋类自然保护区规模(是海洋类自然保护区面积与区域面积的比值,代表区域对海洋类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程度);另一方面反映海洋资源开发所依托的区域环境基础、污染及其治理程度,包括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区域的城市环境绿化程度)、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贡献率(环境污染投资总额占 GDP的比重)、“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和区域环境污染排放程度(用万元 GDP所产生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来表示,为负向指标)[18]。

海洋经济发展系统是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直接促进因素,更有利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海洋产业总产值直接反映海洋资源利用的直接经济效益总量。为进一步比较分析海洋产业的区域效益,应消除人口和土地对海洋产业产值的影响,这里以人均海洋产业总产值、地均海洋产业总产值来表示。海洋产业总产值与区域 GDP的比重来表征海洋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涉海就业人数代表从事海洋产业相关的就业人数,表征海洋产业的人力资源规模,海洋产业就业贡献率为涉海就业人数占地区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表征海洋产业对区域就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恩格尔系数、旅客周转量反映海洋产业对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能力和区域交通承载力的影响,海洋科研能力是指海洋科研机构高级职称人员的比重,海洋专业人才是指海洋专业专本硕在校学生数,代表支撑海洋产业发展的人才储备程度。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则表示海洋灾害对区域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这里以风暴潮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评估依据,损失越大,对海洋产业产生的负效应越严重,则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越小,为负向指标。

1.3研究方法与模型

1.3.1数据来源及标准化研究中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2—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4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2002—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或根据相关指标计算而得。

原始数据指标具有不同量纲和量纲单位,为消除量纲和量纲单位对评价过程的影响,首先采用极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公式如下:

式中:Xij为第i个指标j个样本的标准化值;xij为第i个指标j个样本的原始值;Maxxi为指标i在样本原始值中的最大值;Minxi为指标在样本原始值中最小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后, 0≤Xij≤1。Yij的取值方式以此类推。

1.3.2建立海洋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函数设X1,X2,…Xm是海洋资源利用特征的m个指标;设Y1,Y2,…Yn是描述经济发展特征的n个指标,则分别构建函数公式:

式中,F(X)与G(Y)分别表示区域的资源利用函数和经济发展函数;变量ai和bi是指标i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系数,ai采用均方差法来确定,bi的取值方法与之相同(表1);为指标i在样本中的平均值。

1.3.3耦合计量模型根据耦合度理论,海洋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协调度用以追求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增长的发展状态值,反之,两者的不协调或共同倒退将会带来负面效应。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为耦合度,反映要素相互作用程度的强弱;D为耦合协调度,其取值区间为[0,1],数值越趋近于 1,则耦合协调状态越好,反之越趋近于0,则越不协调;T为海洋资源利用F(X)与经济发展 G(Y)综合评价指数,是通过公式(3)可建立资源利用函数和经济发展函数;α、β为待定权数,一般取两者均为0.5;k为调节系数,要求K≥2,参考相关文献以及征求专家意见后,这里取k=2。耦合协调度的分级标准见表2。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Table2 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 grading standards

2 我国沿海地区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化特征

2.1海洋资源利用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根据公式(1)~(8)计算得出2002—2013年东部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利用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C和耦合协调度D。除2003年非典的影响之外,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利用指数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从2002年的0.415 8增加到2013年的0.610 7,表明我国沿海地区资源利用程度较高,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效益显著。经济发展指数则呈现波动式增长态势,2002年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指数为0.336 9,2003年下降为0.327 6,可见非典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均有较大影响。2004年沿海地区经济逐渐恢复,增加到0.367 6,但是2005年海洋灾害频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亿,海洋产业发展亦受影响,经济发展指数下降为0.336 1。因此,国家与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海洋灾害预报预警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海洋经济发展指数逐渐复苏,2010年经济发展指数上升到0.626 4。2011年国家重视海洋发展效率,通过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规划,颁布《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法规,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平稳发展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因而经济发展指数下降为0.568 1。此后,沿海地区海洋产业进入相对平稳发展阶段,2012年为0.580 1,2013年海洋经济发展更加有序化,经济发展指数为0.565 7。

通过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发展指数时序分析可知,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保持一致,但存在海洋经济过度发展、海洋环境受损等问题,仍需深入探讨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

表3 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耦合发展度计算结果Table 3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 for the marine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economy-society system in coastal provinces

2.2耦合度分析

根据公式8计算2002—2013年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见表3),并按照评价标准可以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度总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年度有小幅度变动。2002年沿海地区耦合度为0.978 1,2004年增加到0.984 1,2005年由于海洋灾害严重,海洋经济发展受创,耦合度下降为0.951 5。2006—2007年间,经济发展恢复正轨,耦合度不断提升。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的发展,使得耦合度较 2007年有所下降。2009—2013年间,耦合度保持平稳,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发展基本保持耦合协调发展趋势。

这种发展趋势主要是由于我国积极实施 21世纪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制定或修订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等多部海洋法律法规,制定了《中国海洋 21世纪议程》以及《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等相关规划,并设立了5个沿海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特别是 2008年以来,相继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纲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掀起了新一轮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浪潮,使得海洋空间与资源开发领域不断拓展。但是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海洋灾害严重,耦合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动。2013年区域耦合度较2012年有所降低,这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提出警醒,迫切需要加强规范海洋发展秩序,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海洋资源保护。

2.3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发展类型分析

从耦合协调度数值来看,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并且处于[0.5,0.8]之间,从2002年的0.606 7增加到2013年的0.765 8,2003年、2005年耦合协调度较上年均有明显下降,表明非典、海洋灾害等重大事件对沿海地区海洋系统影响较大。从耦合协调类型来看,我国沿海地区耦合状态从初级协调发展区间下降到轻度失调区间,再恢复到初级协调发展区间,并逐渐上升到中度协调发展区间,表明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基本保持协调发展态势。具体来看,2002年、2004均属于初级协调发展同步型,海洋资源利用率低,海洋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2005年、2006年处于经济发展滞后型,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加大,但是海洋经济社会效益不显著,这与雄厚的资源基础不匹配,促使我国进一步加强海洋开发。2007年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增加力度高于海洋资源利用指数,耦合协调度进一步提高,沿海地区进入初级协调发展同步型阶段。2008—2013年,我国沿海地区耦合协调度稳定在中度协调发展同步型阶段,表明我国沿海地区各项举措初显成效,能够保持海洋资源开发与经济协调同步发展,但是这与实现我国沿海地区海洋可持续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仍需进一步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有效提升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稳步实施。

3 我国沿海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

我国沿海各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协调因素,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0.4,0.6]之间,各地区呈现不同程度的失调现象(表4)。

表4 2013年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Table 4 Spatial differences i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 of indexes of marine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economic society in the coastal areas in 2013

3.1轻度失调衰退区

辽宁、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耦合协调度处于[0.5,0.6]轻度失调衰退区间,其中辽宁、浙江、广东的G(Y)/F(X)值位于[0.8,1.2]区间,属于轻度失调发展磨合型。辽宁、浙江、广东具备优越的海洋资源、气候和区位条件[19],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广阔,海洋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积极编制发展规划、稳步推进海洋功能区划和大力贯彻海洋发展战略等手段,海洋资源得到有效开发,海洋经济效益逐渐显现。但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海洋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存在资源过度利用现象,近岸海域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未得到有效控制。这些问题减缓了海洋产业综合效益的提升,阻碍了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因此辽宁、浙江、广东处于轻度失调发展磨合区,应以资源保护为前提,采用环境效益型开发模式,推进资源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促进环境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

山东、福建、海南的G(Y)/F(X)值小于0.8,属于轻度失调发展经济社会滞后型。山东、福建、海南是我国海洋大省,海洋资源种类多样,储量丰富,海洋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三省海洋资源环境水平在沿海地区分别排名第四、第二和第一。随着“海上山东”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和《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三省海洋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其经济社会效益在沿海地区却处于中等地位,表明区域海洋产业发展因海洋经济社会效益低于资源环境发展水平而处于轻度失调发展。因此,区域应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效率。

3.2中度失调衰退区

天津、河北、上海、江苏、广西耦合协调度处于[0.4,0.5]中度失调衰退区间,其中上海、天津的海洋资源指数排名第十一、第十,海洋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排名第一、第二,但其 G(Y)/F(X)值大于1.2,耦合度位于中度失调衰退资源利用损益型。表明天津、上海两地海洋科技实力和研发能力较强,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围海造地、海域开发强度过大,造成海洋资源损耗、海洋污染严重、近海生物多样性降低和海域环境系统破坏,使得区域因海洋资源环境损益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应充分利用海洋科技克服资源约束条件,加大海洋环境治理力度,重视海域环境保护,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

河北、江苏两省海洋资源利用指数与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均处于弱势地位,其 G(Y)/F(X)值位于[0.8,1.2]区间,表现为中度失调衰退拮抗型。海洋经济总量相对较小,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海洋资源利用程度不高,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海洋环境压力较大,海洋科技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导致区域海洋资源环境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迫切需要完善陆海统筹发展机制,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效率,提升区域海洋耦合协调发展能力。

广西海洋资源指数在沿海地区排名第三,但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最低,且G(Y)/F(X)值小于 0.8,属于中度失调衰退经济发展损益型。表明广西的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态保持较好,但存在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海洋经济总量较小、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科技力量薄弱等问题,导致区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应重视海洋资源有效开发,加大资金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增强海洋经济实力,推动协调度水平的提升。

4 结 论

本文建立海洋资源利用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以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探讨2002至2013年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化趋势以及 2013年区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

(1)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系统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各子系统发展程度的差异,使得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不同的耦合协调状况。通过两者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测度,能够定量描述海洋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及其类型的时空特征,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客观性和借鉴性,其结论能为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化特征方面,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利用指数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从 2002年的0.415 8增加到2013年的0.610 7,经济发展指数则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式增长态势。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度总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年度有小幅度变动。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并且处于[0.5,0.8]之间,从2002年的0.606 7增加到2013年的0.765 8。从耦合协调类型来看,我国沿海地区耦合协调状态从 2002年的初级协调发展同步区间下降到 2003年的轻度失调发展磨合区间,2004、2007年均属于初级协调发展同步型,2005年、2006年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滞后型,2008—2013年,我国沿海地区耦合协调度稳定在中度协调发展同步型阶段。可见,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发展仍需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力度和海洋经济有效开发,推动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

(3)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方面,根据2013年各地区耦合协调度水平,将区域划分为轻度失调衰退区和中度失调衰退区两大类型区。辽宁、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耦合协调度处于[0.5,0.6]轻度失调衰退区间,其中辽宁、浙江、广东G(Y)/F(X)值位于[0.8,1.2]区间,属于轻度失调发展磨合型,山东、福建、海南的G(Y)/F(X)值小于0.8,属于轻度失调发展经济社会滞后型。天津、河北、上海、江苏、广西耦合协调度处于[0.4,0.5]中度失调衰退区间,其中天津、上海的G(Y)/F(X)值大于1.2,耦合度位于中度失调衰退资源利用损益型,河北、江苏两省的G(Y)/F(X)值位于[0.8,1.2]区间,表现为中度失调衰退拮抗型,广西的 G(Y)/F(X)值小于 0.8,属于中度失调衰退经济社会损益型。沿海 11个省、市、自治区应根据自身海洋产业发展现实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理发展模式,积极促进海洋经济提升与海洋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海洋发展的重点应在保护海洋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合理发展海洋经济,努力提高区域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推动传统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海洋资源战略性开发和海洋生态保护。[20]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国可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创新驱动、管理制度改革和预警预报机制建立等方面建立创新体系,树立海洋资源保护意识,加强区域间合作,强化国家海洋局的执法职能和资源保护效率,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水平,规范海洋资源开发秩序,提升我国海洋产业的国际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实现我国海洋产业高端化、低碳化、知识化、智能化、法治化和生态化发展。

[1]郑苗壮,刘岩,李明杰,等.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12):13-16.

[2]李亚楠,张燕.辽东湾顶部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机理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03):19-21.

[3]王静.海洋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填海造地宗海估价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17-19.

[4]段晓峰,许学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的地区差异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6):1055-1060.

[5]于定勇,王昌海,刘洪超.基于 PSR模型的围填海对海洋资源影响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41(7/8):170-175.

[6]狄乾斌,刘欣欣,王萌.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12):90-95.

[7]张广海,李雪.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4):5-7.

[8]狄乾斌,韩增林.海域承载力的定量化探讨——以辽宁海域为例[J].海洋通报,2005,24(1):47-55.

[9]李佳璐,胡昊,贾大山.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上海为例[J].海洋环境科学,2015(6):942-948.

[10]徐胜,张鑫.环渤海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关联性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1):125-131.

[11]孙才志,刘玉玉.基于DEA-ESDA的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09,31(10):1696-1703.

[12]魏胜文,马忠,牛俊义.基于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干旱区水资源效益评价——以黑河流域甘肃张掖市为例[J].中国沙漠,2011,31(5):799-800.

[13]张润秋.辽宁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及应用[J].海洋湖沼通报,2010(4):23-33.

[14]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54-259.

[15]苏飞,张平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以大庆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3):471-477.

[16]李鹤,张平宇,刘文新.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J].地理科学,2007,27(4):486-492.

[17]狄乾斌,韩增林.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3):117-121.

[18]孙才志,李欣.环境阻尼效应测度及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13,33(12):169-176.

[19]张耀光,韩增林,刘锴,等.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0(5):785-794.

[20]盛朝迅.“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5(11):25-27.

Temporal and Spatial Coupling Research of the Marine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ese Coastal Regions

WANG Jia1,YANG Kun2,WANG Hui3,CHEN Xin1
(1.Economic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 Tourism Plan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2.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Zaozhuang University,Zaozhuang 277160,China; 3.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30031,China)

This article constructed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marine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analyz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 for the 11 coastal provinces,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by using the 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 assessment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 of the indexes of marine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oastal areas was increasing from 0.6067 in 2002 to 0.7658 in 2013.The coupling coordinative state could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sections: mild imbalance development type in 2003;primar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ynchronous type in 2002,2004,2007; primar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th economy and society lagging in 2005,2006;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 is stable in the modera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age from 2008 to 2013.From the Spatial pattern aspect,the 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 in Liaoning,Zhejiang,Fujian,Shandong,Guangdong and Hainan was between 0.5 and 0.6 which belonged to the mild recession disorder areas in 2013,the degree of Tianjin,Hebei,Shanghai,Jiangsu and Guangxi was between 0.4 and 0.5 which can be grouped into moderate recession disorder areas.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marine resources,promot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coastal areas;resources utilization;economic development;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

P74

A

1673-9159(2016)05-0015-08

10.3969/j.issn.1673-9159.2016.05.003

2016-05-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CGL024)

王佳,女,1989年生,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滨海旅游、海洋资源开发研究。

猜你喜欢
海洋资源沿海地区耦合
论民国沿海地区渔业发展困境及其应对路径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海陆风对广东沿海地区秋冬季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广东省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海洋资源核算问题探究
自然资源信息化框架下海洋资源数据管理体系设计有关思考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