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满春
有为才能有位——管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广电的机遇
邵满春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未来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社会很多领域有着指导性作用,广电业也不例外。在当前媒体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广电业如何更好生存与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国家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广电只有抓住政策机遇,找准契合广电行业特征的切入点,踏踏实实走好“长征路”,成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成员,为自身赢得生存的席位。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广电 “三网融合”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驱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该《纲要》是根据新形势对《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信息化领域规划、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在国家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广电如果没有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很有可能被边缘化,成为无足轻重的一个媒体种类,唯有不断努力创新发展,力争成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成员,才能在此轮信息化发展中赢得发展的机遇。
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三网融合”被再次提及。与其他“两网”相比,广电的步伐明显慢了很多。在《纲要》中提出的“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业务承载能力和应用服务水平,实现多制式网络和业务协调发展。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部署和商用,推进公众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融合发展。”这段话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三网融合”涵盖的范畴已经比当初提出时有了明显扩大,所要达成的目标也更高一层次。在表述上不再是“三网融合”政策所指的“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而是用“公众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来替代。这预示着广电尤其是广电网络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了重大改变。
近些年来,“三网融合”进程加速明显,“三网”竞争已趋白热化,短兵相接刀光剑影下广电劣势顿现。最显著的是电信、移动星火燎原般大力推进城市光网络,IPTV发展迅猛。另外,互联网视频、OTT TV、移动视频、各种直播新形态方兴未艾,风生水起。广电业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受到生存的危机和迫切。和电信、移动、联通等几家通讯运营商相比,广电的业务规模和资金实力最弱,在业务承载能力和应用服务水平上差距显著,广电的客户不断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此情境下,广电业唯有按照《纲要》的要求,着力“优化升级宽带网络,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业务承载能力和应用服务水平,实现多制式网络和业务协调发展。”
随着《纲要》的出台,以及宽带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建设也必将随之提速,广电网络的发展必将进入快车道。面对OTT业务的冲击,广电需要在自身网络改造和业务创新上寻求突破。如何整合现有资源,合理规划、建设和管理下一代广电网络,成为广电行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广电业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为了契合国家“三网融合”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长期演进(LTE)的战略目标,广电业已经开展了NGB-LTE网络体系架构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开展了高清全媒体互动业务和高清视频通信业务等“三网融合”典型业务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引领我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发展。在实践层面,不断摸索终端、应用的创新。在应用方面,以云计算来推动融合。融合的业务是广电运营商发展的大势所趋,要实现广电的融合需要以信息化技术来构建统一的内容平台。当前正热的“云计算”可以有效推动广电的融合。在终端方面,这两年,广电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推动“互联网+”,大力发展“广电+”,扩展传统电视机顶盒的互联网功能,将广电网络与互联网应用成功连接。这些都是广电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与下一代互联网有效融合发展,谋求占领网络信息话语权的成功尝试。
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一直是广电业的基本社会责任,提供优质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是广电系统履行社会职责、实现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纲要》中提出的“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增强接入服务能力”“加强信息资源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构建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国家数据开放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等等要求,都为广电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扩大自身影响力提供了可能性。
首先,与政府数据管理部门合作参与“智慧城市”等建设。为了拓展对外服务业务,广电业需要对自身的数字电视相关业务做好数据化工作,大力创新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在实际运用中,广电应以延伸拓展产业价值领域为抓手,积极寻找产业发展机遇,如聚焦当前许多地方开展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工程,按照《纲要》的规划要求,加快建设高带宽、集中管控、智能调度、差异化服务的骨干网,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医疗/健康、智慧交通这些综合性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新模式。
其次,加大农村网络覆盖,提供优质广播电视服务。为解决广大农村群众的广播电视收听收看难的问题,我国先后实施了“村村通”“户户通”等工程,有效满足了农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都实现了或通过地面无线、或通过有线、或通过卫星等三种方式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目标,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广电应按照《纲要》的要求,加强农村网络的建设与覆盖,加强农网市场开发,并在此积极争取政策的支持,可以尝试与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政策进行有效对接。
“泛在先进的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石。要加快构建陆地、海洋、天空、太空立体覆盖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普遍服务,让人们通过网络了解世界、掌握信息、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享有幸福。”这是《纲要》中对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出的“强化普遍服务”的具体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广大农村群众不应也不能被遗忘。广电应踏踏实实按照《纲要》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利用政策释放的红利,借此契机有效推动广电网络的改造升级,创新融资方式,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力求在信息化进程中缩小与竞争对手的硬件及软件建设方面的差距,不断提高信息供给和服务水平。
随着传媒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便捷,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在视频应用影响力日渐提高的背景下,以生产视听内容见长的广电理应成为“网络文化”供给的主要提供者,并且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主要承担者。如何发展健康网络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纲要》中有明确的途径。
《纲要》提出“提升网络文化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传播能力”,“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要求,广电应结合自身的媒体特性和资源优势去落实。 “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在这两年得到中央的高位推动,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广电是网络文化生产和传播的主要力量,还说明当前广电媒体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在“繁荣网络文化,增强软实力”的实施过程中,广电如果仅仅依靠“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完善“信息采集传播网络”等方式,很有可能达不到《纲要》所要达到的效果。广电需要顺应“泛在网络与智能终端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创新互动环境下的用户互动服务方式,积极开发“适合网络传播特点、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网络文化产品”,整合和发掘公共文化资源,提高网络文化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和能力,以专业内容生产的优势来实现自身媒体价值。《甄嬛传》《花千骨》等网络文学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获得成功也启示广电,传统媒体和网络文化可以相互反哺,共荣共生。那些受广大受众欢迎的网络文艺精品极富创新精神,是有思想有灵魂的,它们能够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它们是网络文化“百花园”中艳丽的奇葩,广电从中应该可以学到很多。
健康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纲要》指出:“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要遵循网络传播规律,……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这是广电媒体一直努力在做并尽力做好的。今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的《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只有具有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创新节目,才能更好地承载中国梦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广电媒体应在节目生产中自然融入中国元素,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还应在节目中融入国外元素,使节目符合国外受众心理和欣赏习惯。只有广播影视作品能够成功走出去,国家软实力才有提升的着力点。我国广播影视作品走出去的路还很漫长,成功走出去的方法与经验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
在信息化社会中,一切的核心其实就是信息,《纲要》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各个领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广电也不例外。相反,由于广电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其他因素,在与电信、移动等的竞争中广电屡屡处于下风,而新兴媒体的不断勃兴,更是加剧了广电生存环境的恶化。在此轮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广电业唯有抓住政策机遇期,找准国家政策与行业产业特征的契合点,不忘初心,不畏风雨,在国家信息化进程中使自己不掉队。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声屏世界》杂志社)
1.林起劲,曾会明,魏书勤:《从广电的角度如何看待〈国家信息化发展纲要〉》,http://www.ttacc.net/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