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新模式,加强丝路沿线国家博物馆之间在文物资源整合、展览活动策划、科研项目协作、社会教育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务实合作。9月7日下午,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大会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大唐西市博物物馆隆重召开。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张建新,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任副总干事、丝绸之路国际友好联盟名誉主席汉斯道维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丝绸之路国际友好联盟名誉主席亚历山大·奥奇洛娃,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以及来自丝绸之路沿线14个国家、19个省市的59家博物馆的馆长出席了本次会议。
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女士对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的缘起和基本情况做了介绍,她说,“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是在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的倡导下,由大唐西市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吉尔吉斯坦伏龙芝博物馆、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共同发起,并由数十家国内外博物馆积极响应,自愿组成的联谊性、非营利性的国际社会团体。目前,已有国外的18家博物馆、11家反映丝路主题的代表性国有博物馆,以及30余家全国非国有博物馆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
“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次大会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的倡导下,由丝路沿线各国59家博物馆共同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沿线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并以友好联盟全体成员单位的名义,发出《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西安宣言》,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女士当选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主席。
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作为丝路沿线博物馆活动交流的新平台,将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促进博物馆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博物馆论坛建立友好联盟的保护平台,组织博物馆人员专业培训,以及探索跨国跨区域博物馆之间交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大会的举办,是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西安)峰会暨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合作发展大会的多项成果之一,对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多边文化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民办国家二级博物馆,同时是唯一在唐长安城西市遗址上再建的反映盛唐商业文化与丝路文化的主题博物馆。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紧扣时代主题,创新理念积极作为,努力发挥非国有博物馆的活力,先后与十五家丝路沿线国家博物馆顺利签订共建友好馆合作协议,搭建了丝路沿线国家博物馆之间友谊与沟通的桥梁:“引进来、走出去”通过互换展览的形式开展国际间(尤其是丝路沿线)文博交流务实合作,受到了境内外各界的高度评价。
大唐西市博物馆将不断努力,在充分展示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度挖掘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继续发挥民间博物馆的活力,在更大范围内(不局限于丝路沿线) 探索国际间文博交流合作新模式,开拓丝绸之路文明互鉴新渠道,推动丝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传承与发展,为促进“民心相通”和“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收藏界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