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卿,张 均,王来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74)
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问题及对策
王永卿,张 均,王来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74)
文章介绍了矿山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和分类,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入常态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评述了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和资源化利用的两个方向:有用组分回收和整体利用,主要应用在建材领域、矿业领域和农业领域。指出了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入新常态的五个关键问题: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识淡薄、资源化利用法规制度不完善、资源化利用现状不清晰、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缺乏激励机制和约束手段。文章从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识、法律规划编制、调查评价、技术推广、奖惩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推动矿山固体废弃物从“生态包袱”转化为“资源财富”。
新常态;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包袱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正从粗放增长转向效率型集约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进入
常态化。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矿山固体废弃物引起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人们开始重视矿山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国家先后制定《“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1〕2919号)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11〕2919号)以及《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600号),均要求加强矿山固体废弃物管理,推动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入常态化是实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与重要措施,有益于推进“资源节约型、安全环保型、矿地和谐型矿山”三型矿山建设和绿色矿山的发展。当前面对矿石价格断崖式下跌、矿山行业全面亏损、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剧等问题,文章重点讨论了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产生利用情况、利用途径和领域,为推进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入新常态的关键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矿山行业发展寻求新的出路。
矿山固体废弃物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中的一类,包括矿山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石以及矿石经选冶生产后所产生的尾矿或废渣,因其排放量大、成分复杂、难处理、难利用等特点成为目前环保一大难题[1]。一般根据废弃物产生环节的不同,可以分为采矿废石和选矿尾矿两类[2];依据开采矿产的种类,可将矿山固体废弃物分为能源矿产矿山固体废弃物、金属矿产矿山固体废弃物、非金属矿产矿山固体废弃物[3]。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开采品位逐年降低,并且回采率有所提高,加速了矿山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中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报告(2015年)》中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堆存量接近600亿t,其中废石堆存438亿t,75%为煤矸石和铁铜开采产生的废石;尾矿堆存146亿t,83%为铁矿、铜矿、金矿开采形成的尾矿,综合利用潜力巨大[4]。
1.1 废石的产生利用情况
废石是指直接与矿体接触、不含有用矿物或含量过少、矿石质量太差、当前无工业价值的岩石,在矿体内部的废石称为夹石,在矿体周围的废石称为围岩。我国废石堆存量大,各类废石利用量均不及增量,利用水平不高且参差不齐。2013年,我国废石仅金属矿总产生量为49.47亿t,综合利用量为4.68亿t[4],利用率9.46%。截至2013年底,废石累计堆存量约438亿t,其中,煤矸石(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废石)80亿t,铁矿废石132亿t,铜矿废石33亿t,金矿废石10亿t。煤矸石是利用率最高的一类废石,利用率超过60%,但由于产生量大,堆存量仅次于铁矿废石。铁矿废石是产生量和堆存量最大的一类废石,2012年产生量为9.40亿t,利用率为不足20%。铜矿废石利用量和堆存量呈现双增长,但废石综合利用率尚不足4%。金矿废石产生量2.75亿t,利用0.26亿t,利用率不足10%。其他有色金属矿废石每年产生量不到1亿t,但不能忽视,特别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例如铅、锌,对人、动物和环境的危害非常大,矿山开采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1.2 尾矿的产生利用情况
尾矿是原矿经过选别之后,得到有用矿物含量较低,不需要进一步处理的或目前技术经济上不适合于进一步处理的产品。我国尾矿堆存量大,且各类尾矿年产生量逐年增长。截止2013年底,我国尾矿累积堆存量达146亿t,其中铁尾矿所占比重最大,大约占尾矿总量的50%,其次是铜尾矿和金尾矿。2013年我国尾矿产生量16.49亿t,同比增长1.73%[4],与2000年相比尾矿的年产生量增长超过2倍。其中铁尾矿8.39亿t,铜尾矿3.19亿t,黄金尾矿2.14亿t,其他有色及稀贵金属尾矿1.38亿t,非金属矿尾矿1.39亿t。
图1 2000~2013年全国尾矿产生量变化图
图2 2013年全国尾矿组成
随着尾矿产生量的增加尾矿利用量也在递增,尾矿利用率也有所提高,但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2013年尾矿综合利用量为3.12亿t,同比增长7.96%,综合利用率为18.9%。其中从尾矿中回收有价组分约占尾矿利用总量的3%,生产建筑材料约占尾矿利用总量的43%,充填矿山采空区约占尾矿利用总量的53%[5],其他途径利用约占1%。
表1 2009~2013年尾矿产生与综合利用情况
2.1 有用组分回收
矿山固体废弃物被称为废弃物是因为被丢弃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上在矿产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绝大部分只利用主要矿产,大量的共伴生矿物随矿山固体废弃物被丢弃。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技术和合理工艺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再选,最大限度地回收固体废弃物中的有用组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矿山固体废弃物的数量,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有用矿物组分。
1)废石中有用组分回收。过去因为选矿技术原因,达不到工业要求的低品位矿石被当作废石丢弃,特别是我国一些生产历史悠久的老矿山,由于当时技术等方面的条件限制,致使废石不仅数量大,而且其中有价金属等可重新利用的资源丰富[6],现在依靠先进技术可以加以回收。江西德兴铜矿曾把含铜低于0.3%的矿石作为废石丢弃,为了回收这部分资源,采用堆浸→萃取→电积工艺提取废石中的铜[7],该矿10多年已处理含铜废石5500多万吨,回收铜14.7万t,黄金11.6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废石中有用组分回收不仅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回收了资源,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减少了废石的排放。
2)尾矿中的有用组分回收。我国矿产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一矿种少、共伴生矿产多。由于过去技术、设备等原因使得尾矿中多种有用组分未得到回收利用。随着技术进步,不少企业把尾矿库作为“人工矿床”,回收利用有用组分,取得一定成效。例如,攀钢自主研发的“攀枝花钛铁矿高效回收工艺及装备产业化集成技术”、“全尾矿深度回收利用”专有技术,对选铁尾矿重选回收钛资源,尾矿选钛回收率达到35%以上,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2.2 整体利用
从矿山固体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组分,只能利用部分矿山固体废弃物,无法大宗量的利用。整体利用矿山固体废弃物是解决矿山固体废弃物大量排放和堆积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矿山固体废弃物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整体利用矿山固体废弃物的主要领域是建材领域、矿业领域和农业领域。
1)建材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经开展矿山固体废弃物做建材方面的研究,也是目前应用最成熟的途径之一。废石可以作为修筑堤坝、房屋、道路等材料直接使用,减少建筑石料的开采和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尾矿利用最常见的是利用尾矿制砖、生产水泥、做混凝土骨料、建筑用砂等初级产品,后来开发了空心砌块、玻化砖、墙地饰面砖、釉面砖等各类建筑用砖,成本低,市场广,前景极其可观。目前,国内外对利用尾矿煅烧水泥的研究主要是使用铅锌、铜、金尾矿[8],其中含有大量的SiO2、Fe2O3、Al2O3等氧化物。根据尾矿粒度不同,粗粒尾矿通常作为混凝土骨料,细粒尾矿通常作为建筑用沙使用,其强度指标等基本性能满足建筑用沙标准。此外,尾矿还可以作为生产玻璃制品、建筑陶瓷和微晶玻璃等中高端建筑材料。由于尾矿中含有硅钙元素或微量金属,加入少量其他原料可以生产出色泽光彩的出陶瓷、色瓷、色釉和有色玻璃等许多产品。微晶玻璃是目前利用尾矿生产的最高端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幕墙及室内高档装饰。
2)矿业领域。利用矿山固体废弃物作井下充填材料是充填采矿材料的最佳选择,不仅解决矿山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问题,而且是降低采矿成本和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利用矿山固体废弃物充填采空区,利用全尾矿充填方面的研究较多,并且已经取得工业化生产。徐文彬[9]、陈超[10]、钟海斌[11]、杜聚强[12]分别从尾矿粒度、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充填胶凝材料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凡口铅锌矿、焦家金矿等,利用尾矿作采空区充填料,获得了很大的效果,尾矿利用率分别达95%、50%以上。利用废石作为充填采矿的材料也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利用废石用作充填材料,可节省胶结充填料制备的部分费用和废石运出矿坑的费用,从而降低了充填成本[13]。1997年我国首次采用废石
进行二步矿房的充填技术研究,之后李兴尚[14]、黄文[15]、刘梦秋[16]先后针对不同矿山对废石充填技术研究。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和北京有色冶金设计院共同合作研究膏体料浆的配比[17]。目前,废石充填的关键问题在于废石充填料浆的管道输送充填技术与工艺。
3)农业领域。矿山固体废弃物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作为土壤改良剂、生产肥料和土地复垦。根据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化学性质,含有土壤改良成分,可以作土壤改良剂。例如磁铁矿石尾矿中还含有少量磁铁矿,具有载磁性能,对这类尾矿可进一步磁化而成磁尾土壤改良剂[18];含钙尾矿作土壤改良剂,施于酸性土壤中,可达到中和酸性、改良土壤的目的[19]。矿山固体废弃物的成分不同可以生产尾矿磁肥、微量元素肥、磷复肥等多种肥料。磁尾矿中添加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经磁化后制成磁肥,增加微量元素团聚,促进植物吸收;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B、Mn、Cu、Zn、Mo等微量元素的尾矿,可以生产微量元素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大孔隙度,促进土壤中水循环和植物吸收作用;对于磷矿等非金属矿尾矿中常含氮磷钾等元素,可以用作磷复肥,提高土壤肥效,促进作物生长。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避免不了对矿山周边土壤、植被的破坏,尤其是早期露天开采的老矿山,土地复垦是矿山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其他不具备肥力的矿山固体废弃物,可通过覆土、掺土、施肥等方法处理,造地复垦用于植被绿化[19]。此外,吴亚君[20]提出矿山固体废弃物作无土栽培基质。
4)其他领域。矿山固体废弃物应用领域广泛,除了上述建材领域、矿业领域、农业领域,还有一些其他领域的应用,例如,含SiO2和Al2O3高的尾矿可用作耐火材料;尾矿或废石中若含方解石、长石或矾类盐,可生产工业污水絮凝剂、捕收剂等[21]。此外,还有生产高吸水保水材料[22]、隔音材料、矿物聚合物、曝气滤池滤料等应用。
3.1 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要问题
近些年,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备受关注,环保部门和矿业部门以及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矿山固体废弃物利用情况也有所改善,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
1)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识淡薄。矿业企业均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处理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尤其是期限较短、规模较小的矿山企业常常采取的是掠夺式开发模式,采富弃贫现象严重,几乎不考虑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造成尾矿利用率不足20%,废石利用率不足10%。
2)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法规制度不完善。关于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多年,但至今没有这方面的法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要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矿产资源法》(1996年修正)、《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等法律中相关条款来约束,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弱。针对矿山固体废弃物不同类别、不同区域、不同组分差异性方面,缺少具体的规定和实施细则。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尾矿库12273座,其中在用库6633座,在建库1234座,已闭库2193座,停用库2213座。这些已闭库、停用库中尾矿一旦开始进行资源化利用,首先面临的就是产权问题,这些都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规定。
3)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不清晰。由于没有全面开展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调查、潜力评价等基础性工作[23],直接制约着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后续工作开展。当前使用的矿山固体废弃物利用的数据资料不仅分类比较粗,而且数据质量不高,很多是早期的数据或者是估算的数据[24],例如,《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3年)固体废物统计中矿山固体废物利用率近60%;《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2,2014年)中统计尾矿和废石的利用率均未超过20%。这都不利于提出科学的政策实施,更不利于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实施情况作出实时调整[24]。
4)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不能满足需求。矿山固体废弃物无法得到利用,归根到底是技术落后,无法使其资源化利用。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和应用明显滞后,多数矿山企业是中小型规模,还没有能力开发使用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虽然国土资源部先后三批公布了169项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目录,其中22项与矿山固体废弃物利用相关,但是这些技术如何得到推广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同时,国家在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前瞻性技术开发方面投入不足[23],成果向生产转化的中间环节非常薄弱,导致大多数利用工艺只停留在简单易行的技术上,缺乏能够使矿山固体废弃物高
效利用和大宗高值利用的原创性技术研发[24]。
5)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手段。目前,尚未形成专门的针对绿色矿山建设或绿色矿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对不同种类、属性的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缺乏完善的分类指导奖惩机制以及实施细则等制度体系。由于缺乏差异性权责划分与扶持政策、考评机制和奖惩办法等制度措施,使得矿业企业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不高[25]。
3.2 推动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常态化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识。相关部门做好宣传教育,明确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资源综合利用和固废物处置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应该意识到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绿色矿山的要求,同时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的途径之一。搞好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不仅可以减少矿山固体废弃物堆弃带来的问题和成本,而且从中获得长远利益。
2)推进立法编规,建立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则。首先,设立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专门法律法规,针对不同类别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实施主体、实施细则作出明确规定。其次,编制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项规划,确定重点利用领域及重点发展项目,研究制定具体的推动措施和实施计划,使单项规划与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规划之间实现有效衔接。在矿山固体废弃物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明晰产权,实现资源-经济-环境一体化核算,减少矿产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破坏,做到责权利统一、界定权责的范围,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国土资源部门针对无主矿山固体废弃物重设探矿权及采矿权,依照矿权出让制度依法出,避免其产权纠纷引起矛盾,从而促进矿山固体废弃物由“生态包袱”向“资源财富”转变。
3)开展基础调研,摸清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潜力。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大、分布广、性质复杂,开展全国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是推动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分类统计矿山固体废弃物产生利用情况,查清矿山固体废弃物矿物组成成分和有害成分含量。掌握不同矿种、不同地区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潜力和途径。
4)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政府和企业都应加大科研投入,着重研发和推广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先进技术,主要包括经济、高效地综合回收矿山固体废物中有价元素的选矿技术[26]、矿山固体废物中整体开发利用技术、无废和少废采选工程技术。有效推动矿山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发展。
5)强化激励约束,明确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向。实行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政策和约束条件,分类制定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考核机制和奖惩办法,调动矿山企业实现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性。资源化利用水平考核结果与具体奖惩措施挂钩,通过税收和财政手段等措施对资源化利用水平较高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扶持和表彰奖励,不符合资源化利用标准要求的企业按规章进行处罚整改。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从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角度出发,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理应进入常态化,从“生态包袱”转变为“资源财富”。以政府为主导制定推动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包括矿山固体废弃物基础调查评价、法律规划编制、约束激励措施以及先进技术推广。以企业为主体提高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识,加大科研投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以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常态化为最终目标,有效推动矿山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发展。
[1] 竹涛,舒新前,贾建丽.矿山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 蒋家超,招国栋,赵由才.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 原振雷,肖荣阁.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意义[J].中国矿业,2005,14(2):41-43.
[4] 薛亚洲,王海军,汤家轩,等.中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报告(2015)[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
[5] 李瑞军,唐宇,王海军,等.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8):40-42.
[6] 陈永贵,张可能.中国矿山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现状与对策[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5,19(4):311-313.
[7] 何芳,乔冈,刘瑞平,等.矿山土地复垦模式探讨[J].西北地质.2013,46(2):201-209.
[8] 王秀萍.尾矿化学处理与综合利用的国内外研究概况[J].中国矿业,2009,18(5):73-76.
[9] 徐文彬,杜建华,宋卫东,等.超细全尾砂材料胶凝成岩机理试验[J].岩体力学,2013,34(8):2295-2302.[10] 陈超,李洪宝,甘德清,等.冀东地区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增长规律试验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3(6):18-21.
[11] 钟海斌,高谦,南世卿.金岭铁矿全尾砂新型胶凝材料开发研究[J].粉煤灰,2013(1):26-28.
[12] 杜聚强,高谦,南世卿.一种全尾砂充填新型胶凝材料的研制[J].金属矿山,2012(5):152-155.
[13] 杨志强,王永前,高谦,等.金川矿山充填采矿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28(5):706-711.
[14] 李兴尚,郭忠林.废石充填采矿法在新桥矿的实践[J].四川有色金属,2004(2):43-47.
[15] 黄文.废石充填采空区在章源公司矿山的应用[J].中国钨业,2008,23(6):5-7.
[16] 刘梦秋,郑剑洪,谷新建.板溪锑矿废石充填采矿工艺技术研究[J].采矿技术,2010,10(4):22-23,83.
[17] 王新民,肖卫国,张钦礼.深井矿山充填理论与技术[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18] 陈虎,沈卫国,单来,等.国内外铁尾矿排放及综合利用状况探讨[J].混凝土,2012(2):88-92.
[19] 梁凯.矿山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与综合利用[J].能源环境保护,2011,25(1):1-3.
[20] 吴亚君,周连碧,代宏文.矿山废弃物作基质的无土栽培研究(英文)[C]//中国土地学会.面向21世纪的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北京国际土地复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
[21] 陈华君,刘全军.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危害及资源化处理[J].金属矿山,2009(4):154-156,167.
[22] 陈希廉.拓宽矿山固体废弃物利用的新领域[C]//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3.
[23] 李瑞军,唐宇,王海军,等.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8):40-42.
[24] 唐宇,李瑞军,王海军.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矿业,2013,22(S2):100-106.
[25] 郭敏,赵恒勤,赵军伟,等.矿山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标准需求分析[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5(5):46-50.
[26] 常前发.矿山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3(5):38-42.
Critical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wards China's recycling utilization of mining solid wastes in the New Normal Economy
WANG Yong-qing,ZHANG Jun,WANG Lai-fe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4,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mining solid wastes,and also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recycling utilization of mining solid wastes as normal resources.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recycling utilization of mining solid wastes is discussed;and the two major directions of the utilization are also analyzed:the recycling of the useful components and the direct utilization of mining solid wastes,the latter of which includes their uses in building materials,mining filling materials,and agricultural soil improving agents.The 5 critic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recycling utilization of the mining solid wastes,which are respectively as follows:①the weak consciousness of the recycling utilization of mining solid wastes;②the imperfect of the regulating laws;③the unclear present status of the recycling utilization;④the unsatisfactory lagging-behind techniques of the recycling utilization;⑤the lack of incentive mechanism and/or compulsory measure s,are probed in details.Meanwhil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which are respectively as follows:①raising consciousness of the recycling utilization of mining solid wastes;②perfecting the regulating laws;③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mining solid wastes;④promotion of advanced techniques of the recycling utilization;⑤perfecting incentive mechanism and/or compulsory measures,are also proposed so as to turn the mining solid wastes from“ecological burden”to“resources wealth”.
New Normal Economy;mining solid wastes;recycling utilization;ecological burden
X751
A
1004-4051(2016)09-0069-05
2015-09-19
湖北省国土资源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磷矿开发利用固体废弃物的有效途径和政策研究”资助(编号:ETZ2013A04);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2015年开放基金项目“生态文明视角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政策体系研究”资助(编号:H2015010B);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6年本科教学工程预研项目“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学教学的课程创新研究”资助
王永卿(1991-),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向。E-mail:1538711857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