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王岩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的用词问题
The terminology of medium and long term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 recycling system
特约记者/王岩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制定的中长期规划需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反复修改。从政府文件须警惕病态词语的角度,提出了规划中的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模式;规划;问题
商务部等五部委社联合制定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1],在总结试点城市“三位一体”回收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提出了强化行业秩序监管等某些具体措施。但有些病态句的出现,读后感觉不知所云。
1.五部委所社制定的中长期规划不严谨
首先,让我们以商议的方式从规划“一、行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十一五”时期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的理念渐入人心。在相关政策带动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明显扩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8大品种回收量超过1.6亿t,回收总值接近4800亿元”段落中将有必要再推敲的语句逐个挑出来。
“回收”是动词,作为“理念”的定语用“废旧商品”替代“再生资源”更贴切,从现实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的视角看“再生资源回收理念”后面的宾语“渐入人心”似乎有牵强附会的视觉。
语言使用最起码的要求是正确地表情达意。如果说规划“在相关政策带动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明显扩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中“规模”前言不搭后语“提高”,不宜用“贡献度”修饰宾语“提高”还可以勉强用夸张失度搪塞过去的话,那么,规划中“……8大品种回收量超过1.6亿t”句子前的“回收行业规模明显扩大”经不起推敲。
此外,规划中“近年来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情况”表格里的统计数据显示,连续三年“……8大品种回收量超过1.6亿t”规模扩大并不明显而且有波动,不适合用“回收行业规模明显扩大”语句表述。
从规划中的“三位一体”概念视角解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内涵一目了然:“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以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建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回收体系试点,……有效推动了试点城市向网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回收方式多元的方向发展。”可以理解为“十一五”时期以来,在相关政策带动下,“试点城市”的回收行业规模明显扩大。规划用“(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二)企业实力日趋增强;(三)回收体系逐步建立;(四)技术水平稳步提高”来概述“试点城市”的行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映衬出行业发展的主流形势。
2.政府部门中长期规划瑕疵不应出现
规划“一、行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二)企业实力日趋增强。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和一些民营企业借力政策支持,不断拓展回收网络,延伸产业链,成为回收体系的主体,初步实现了经营产业化、利废资源化和处理无害化。一批规模较大、技术设备较先进、分拣加工能力较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其中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0
家,10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家”语句当中有瑕疵:
首先说“行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宜用“特征”替代“特点”。从常用同义词例释角度看,“特性”、“特征”、“特点”同义,都指人和事物独特的征象,区别在于“特征”泛指事物(如:回收行业)表露出来的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的征象,“特点”是指人和某事物所独具的特殊的地方。面对回收企业10多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800万,只能泛泛而谈。
其次说“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众多,回收企业只占其中的一少部分,不是全部。再说“企业实力日趋增强。……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0家,10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家”,少数企业不可能成为“体系”的主体,用“成为回收体系建设的主体”略好一点。
还有需要推敲的是,在圈定“企业实力日趋增强”的段落中出现“初步实现了经营产业化、利废资源化和处理无害化”语句,混淆了“三位一体”回收体系建设与资源再生利用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行为的概念。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的经营主体包括回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经营产业化”用词不当。
多数回收企业的经营行为包括分拣、分类和初级加工,但不宜将“回收”、“分拣”、“集散”与产业链下游的“利废资源化和处理无害化”混杂在一起。“利废”即是“利用废物”;而“处理无害化”的核心问题是对其污染源进行无害化处理,在“三位一体”的回收体系建设中“处理无害化”用词不当。
1.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论述不详
规划“二、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一)问题及原因分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语句当中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两型社会建设”是同位语,所表述的同一内涵即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叠床架屋且相互矛盾。
再说,病句“建设两型社会”中的建设是动词,两型是代词,社会是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正确语序的“两型社会建设”释义,是指国务院2007年批准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和湖北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
将规划“二、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一)问题及原因分析”概括为“四低”:组织化程度低、分拣技术水平低、经营规范化程度低、部分品种回收率低。其“四低”问题产生的原因绝不仅仅限于规划表述的四个方面:公众认识不到位;政策配套性不强;各方责任不清晰;监管执法难度大。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关联规划不协调[3],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现行的规划体系根据行政层次和功能的不同可概括为“三级三类”,即国家级、省(区、市)级、市县级规划;总体、专项、区域规划。现有合法规划名称不下数百种,相互交叉、重叠现象严重,且不同层次或类型的规划之间缺乏联系和协调[4],最终导致规划体系内部相互矛盾、难以协调的典型案例不胜枚举。
总体上看,从国家到地方的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近年来都要求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纳入相关专业规划,但实际上亟待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真正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统筹规划,促进关联产业协调发展。由于各类规划
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进行统筹规划,因而大大地削弱了规划体系的整体功能[5]。
从已经制定并实施的各个级别的“十二五”规划中不难发现,专项规划大多包含了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内容,却未能就其“三位一体”回收体系建设作出具体的规划部署。
2.贯彻国务院指导性文件精神不认真
阅览规划“二、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二)面临的形势”的四个段落“从国际形势看”到“从国内形势看”再到“面对严峻局面”之后的“从政策环境看”段落里,竟然出现原则性错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11]49号)不但被误解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意见》,而且被曲解“是关于再生资源回收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为实现回收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斟酌字句“回收”是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市场化经营行为而言,“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国务院《意见》是针对政府相关部门职责而提出的工作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国务院《意见》“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市场调节”的重要性,而规划“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二)基本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强调“政府引导”的重要性。在调换了“基本原则”语句顺序的复句中,分句与分句的关系均为递进的因果关系,主导[形容词]释义为统领全局,推动全局发展;引导[动词]是指通过行为帮人走出困境,或是带着人向某个目标集体行动。规划应该将病句“市场运作”修正为“市场化运作”——市场化是指以市场为依托采取措施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关联问题的行为状态,市场化运作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采取措施配置内外部资源,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是市场化的工具。
国务院《意见》在主要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各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率达到70%。根据有关行业协会测算,2010年我国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总量达1.46亿t,除了废金属回收率较高之外,其他如废塑料、废纸等品种回收率均在40%左右。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的现阶段,部分再生资源价格将继续维持震荡下跌趋势,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将小幅增长。即使政府采取措施,规划提出的要在2020年实现“大中城市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平均回收率达到75%以上,实现85%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非常困难的。
1.政府部门规划之书面语言问题不少
规划“三、(二)2.坚持统筹当前和立足长远相结合”原则中的“统筹”是动词,统一筹划的意思。
“统筹”包括一个过程的五个步骤即:统一筹测(预测)→统一筹划(计划)→统筹安排(实施)→统一运筹(指挥)→统筹兼顾(掌控)。但“统筹当前”实在是令人费解,与后续“立足长远”以及段落中的“着眼于长远”都是病态句。窃以为,与“这其中”、“涉及到”、“来自于”、“服好务”病例相似。旁敲侧击“其中”这个字眼儿的意思就是“那中间”,若加一个“这”就成了“这那中间”;再说“涉及”就是“牵涉到”,再加上一个“到”成了“牵涉到到”;修正“立足长远”的语句是“立足当前 谋划长远”。
规划“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二)基本原则。4.坚持总体设计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整体规划,总结经验,借鉴国外做法,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等情况,科学选择建设模式,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谬误更明显。
既然是“总结经验”,就肯定要“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无需“借鉴国外做法”;既然“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等情况,科学选择建设模式”,就很难“避免重复建设”。规划“四、主要任务(一)分类建立回收体系”就是重复建设。再说“科学选择建设模式”强调的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建设模式与“污染环境”不是一码事儿。
规划“四、主要任务(一)基本原则。分类建立回收体系”有悖于“避免重复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四(二)完善回收节点功能。3.升级改造集散市场”中的“同时配备集中的污染治理设施,杜绝露天堆放等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储藏方式”的语病在于废旧商品是固体废物,很难“杜绝露天堆放”现象,大宗商品堆放不是“造成二次污染的储藏方式”的根源。规划“四、(四)强化回收渠道的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利用再生资源制假售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旧充新”定性为“违法犯罪行为”缺乏依据。
2.推敲重点品种回收模式创新词汇
规划“五、重点工程(一)回收模式创新工程。1.重点品种回收模式创新。针对废玻璃、废电池、废节能灯等价值低、易污染品种,探索与垃圾分类试点相结合、自动回收设施布点与专业物流相结合等回收模式,探索借助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实现面向全社会的第三方回收模式。2.企业回收模式创新。按照布局前瞻化、物流专业化、分拣精细化、产业一体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各种行之有效回收模式,大力发展整合网络、产业共生、‘三位一体’等各类再生资源回收模式,鼓励其他回收模式的创新”语句当中有N处不应该出现的概念性错误:
一是“重点品种”看似“针对废玻璃、废电池、废节能灯等价值低、易污染品种”而言,与前面的“废钢铁、……、报废船舶8大品种”相互矛盾;二是废玻璃、废电池、废节能灯(管)均可视为“价值低”,但废玻璃不宜列入“易污染品种”系列;三是“交易平台”旨在通过“第三方”搭建的平台为买方和卖方提供交易安全和诚信的保障;四是“大力发展整合网络、产业共生、‘三位一体’等各类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即“发展……模式”不恰当。
与此同时,用“8大品种”语句表述“……废轮胎、报废汽车、报废船舶”有欠妥之处。既然将废轮胎与报废汽车分开列为两大品种,用“报废机动车”替代“报废汽车”来表述较妥贴,它包括拖拉机和摩托车及其轮胎。如若将报废船舶(全国每年仅报废几百艘)算作一大品种,就应该将报废的铁路机车及退役飞机也列入其中,还有煤矿、铁矿、石油开采机械设备等等。
再说,查阅《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其中第3条“应当使用汉字的两种情况”中规定在“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时应当使用汉字,即“8大品种”应改为“八大品种”。
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商务部牵头开展的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发改委牵头开展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筛选,主要是基于专家主观判断和省市之间的利益平衡[6]。而出自政府部门的规划,行文必须警惕出现病态句所造成的语言公害。
[1] 商务部,等.关于印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的通知[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2):1-5.
[2] 向洋,张婷婷,等.两型社会中的长沙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构建[J]长沙大学学报,2008,22(5)49-51.
[3]杜欢政,王舟,等.再生资源集散市场统筹规划问题思考[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11):23-25.
[4] 尤琦,张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探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2):51-54.
[5] 闫宪春,赵凯.对多规划体系的几点认识[J]中国工程咨询,2011(5):41-42.
[6] 温宗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对策建议[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1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