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婆婆”惹的祸?——报废汽车解体产业阳光下的黑市之源

2016-12-09 03:35
人民交通 2016年11期
关键词:黑市贩子车主

■ 刘 群

都是“婆婆”惹的祸?——报废汽车解体产业阳光下的黑市之源

■ 刘 群

报废汽车解体企业举步维艰,黑市大行其道,令正规企业、个人车主,乃至道路交通的所有参与者以及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皆深受其害的局面。

一年261万辆报废车为何未入正规渠道而流向黑市?行业“正规军”为何一蹶不振放任“杂牌军”肆无忌惮?报废汽车解体黑市之祸,究竟缘何而起?

“十五年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就像‘婆婆’一样‘无微不至’,但行业真的需要‘婆婆’吗?”一位该行业圈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

◆“看得见的手”主宰市场,锁住企业命门

家住北京丰台区的张扬(化名)新近报废了一辆小轿车。他告诉记者,原本是想去位于丰台的某回收拆解公司的,不料半路被一个二手车贩子“截和”了。

“二手车贩子跟我说,一周以内就能把车的回收证明给办下来,正好我急着给新车上牌,想想那样不但快还不用自己跑,就答应了。”回忆起当时的经历,张扬难掩庆幸,“后来我才知道把车卖给来路不明的贩子存在风险,但幸好手续办得很顺利,贩子按照约定给我寄了回收证明。而且事后我一核算,给的钱比我送到拆解厂还多了好几百元。”

类似张扬这样的车主还有很多,他们之所以把准备报废的车辆交给贩子处理,原因不外乎三点:贩子办理速度快;给钱多;还不用自己跑腿。

按道理,车是同样的车,手续也是同样的手续,为何贩子会比正规企业办理速度快、给钱多、还省事?

面对记者的疑问,北京某回收拆解公司负责人田先生一脸无奈地说:“我们当然也知道谁给钱多车主就把车给谁,但我们厂回收一辆车,运气好时也就赚个几百元,运气不好还得倒赔钱……实在不是我们不想多给,而是给不起。”

至于说为什么办理速度相对贩子要慢,田先生解释说:“贩子一般是个人作业,而且掌握一些渠道关系,处理业务相当灵活。可我们不行,一切得照章办事。”

◆政策铁腕管制,扰乱市场规律

田先生所说的规定,正是主导报废汽车行业发展近十五年的纲领性政策文件——《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这份文件自2001年出台以来一直沿用至今,期间仅经历了少数几次微乎其微的变动,目前仍然是报废汽车行业绝对的“金科玉律”。

《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报废汽车的收购价格应参照废旧金属市场价格计价。这也就是说,无论车主拿去正规渠道报废的车辆是什么品牌、什么型号、什么车况,一律按照卖废钢废铁的标准来计价。当然,不排除有时报废车回收拆解企业为了提高收车成功率,会对一部分车辆灵活上调收购价格,但总体不会偏离“卖废铁”的价格。在近年来废钢价格“跌跌不休”的背景下,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给车主的收购价格低则三五百元,至多千元,这样的价格与黑市贩子的大手笔开价比起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中的另一项关键性条例规定:报废汽车的五大总成(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前桥、后桥、车架)必须销毁,严禁再利用。除了国家规定的小范围再制造试点以外,报废汽车的五大总成只能彻底拆解、破坏后,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用作冶炼原料。“国家规定收来的报废汽车只能当废金属卖,但贩子们不在国家监管之内,他们可以无视禁令,把报废汽车当二手车卖,或者把五大总成拆下来卖。所以,同样回收一辆车,他们可以赚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我们收一辆车只赚几百元,有时还要赔本。”南昌市某报废汽车回收公司负责人孙先生在电话里向记者发着牢骚:“政府规定的补偿政策明显不符合市场规律。车主都是会算账的,当贩子的收购价格高过我们,车主当然找贩子。”

市场经济的定价规律,在政府严格管制下的报废汽车行业丝毫起不到作用,使得黑市杂牌军掌握主动权,大肆收购报废汽车,而正规军则缺乏竞争力,被动挨打。与此同时,政府为维护行业秩序,保证道路交通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所制定的报废车零部件再利用禁令,严重制约了报废汽车回收价值的真实释放,从根源上限制了企业的盈利,导致企业生存艰难,甚至越拆越赔。

◆“婆婆”把守行业大门,“亲儿子”有恃无恐

十五年来,《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将报废车回收拆解行业作为特种行业管理。此外,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下发的《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总量控制方案》,对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总量实行严格控制,至今也仍在沿用。企业如果想要涉足报废车回收业务,必须具备车辆拆解资质,应对极高的准入门槛。这样的强力干预手段,直接导致报废车回收拆解行业在保护伞下形成垄断。

因为有了政府这位“婆婆”的撑腰,正规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哪怕混得再差也“死不了”,一方面惰于创新,得过且过,另一方面严重缺乏服务意识,难以满足消费需求。面对杂牌军的大力吆喝、争夺车源,正规军只有干着急的份,却没有大刀阔斧改革的心,致使行业发展趋于停滞。

行业里一派温吞局面,而与此同时,不少在外围想要进入行业的创业者却被拒之门外。记者了解到,江苏扬州的一家企业曾向当地媒体递交了一封投诉信,直指有关部门以“固守总量控制防线”为由助长行业垄断,不受理该公司按正常流程提交的新增报废车回收拆解业务的申请,涉嫌“行政不作为”。

一言以蔽之,在这个被“婆婆”严格把守的行业里,“新玩家”进不来,而“亲儿子”则混成“老油条”,也难怪最后好处都落到专盯漏洞的贩子手里。

◆相关部门管理无章,放任行业秩序混乱

“长久以来,报废汽车行业相关的管理部门太多了,公安、工商、环保等,你也管我也管,最后谁也不管,放任全国各地形成多个报废汽车黑窝点,行业秩序极其混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表示。

诚然,无论是北京花乡、广州陈田村,还是河南汝州、山东枣庄等赫赫有名的报废汽车大型黑窝点,还是散布在全国的个人贩子、违规收购报废车的汽修厂以及非法经营的拆解厂,其之所以形成气候,甚至越来越滋润,背后不乏各管理部门的无视与纵容。

严格管控之下,政府不知不觉在报废车行业里充当了粗心“婆婆”的角色。一方面,对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再制造实施“一刀切”式的严格禁令,对正规回收拆解企业的从业资质乃至定价体系进行不切实际的干预,试图一手主宰“儿子”的成长。另一方面,却对报废汽车的流向以及诸多黑市恶现象表现出监管缺失与执法力度不足。

◆汽车报废行业到该放政的时候了

归根结底,汽车报废行业的乱象以及引发的诸多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本质上都是由商业问题与政策问题导致的,究其根源,则是政府的角色错位与惰政思维:政府在行业中充当了一个“该放手时不放手,该出手时不出手”的“婆婆”角色,直接导致了整个行业秩序混乱、发展停滞,从而引申出诸如报废车、拼装车违规上路成为“马路杀手”,大量“僵尸车”占据公用空间威胁人身安全,报废汽车非法拆解污染环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然而,千疮百孔的行业现状表明:汽车报废行业需要引路人,需要监视器,需要维持秩序的鞭子和大棒,但惟独不需要“婆婆”。

解铃还需系铃人,如今,政策即将调整的利好消息,可见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不难预见,未来政府一方面将适当放开桎梏,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来解决,另一方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市场秩序。沉疴已久的汽车报废行业,有望焕发新生。

汽车报废行业崛起之路虽然依然道阻且长,但政策调整的春风,让人们看到了行业脱胎换骨、独立自主发展的未来:那里有更充分、自由的市场竞争,有更健康、有序的行业环境,有更具创新精神与竞争力的企业,但惟独没有“婆婆”。

猜你喜欢
黑市贩子车主
访问澳数据黑市,仅需500美元
听伴:抓住车主的耳朵
号贩子怕群防群控
宣战号贩子
汽车车主的移动应用
百名车主评新车
让号贩子失去生存土壤
宣战号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