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风雪真大,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这时走进教室。
“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五分钟。”
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服,羽绒服刚脱了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五分钟过去了,老师费力地说:“解散。”
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的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树 叶/供稿)
思维训练营
1.“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文章中补充叙述了欧阳老师考取研究生一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