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利++殷秋燕++马春花++宋尚文++史效玉
摘 要:济宁市古树名木资源丰富,调查表明,全市现有古树名木34科61属83种,古树名木总株数33194株,通过调查摸清了全市古树名木的数量、分别及保护现状,为进一步保护古树名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济宁市;古树名木;调查;现状;保护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64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具有重要的人文与科学价值, 是“活着的文物”。 但是,由于环境的恶化,造成其生命力不旺盛,生长状态不佳,有些品种本就遗留的数量不多,又因保护力度不够,已经濒临死亡和灭绝。为此,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复壮已刻不容缓。为了摸清全市古树名木生长情况,济宁市专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于2012年7月—2015年8月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并对下一步的保护管理提出科学的意见。
1 调查方法
采用搜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有关本辖区的古树名木的资料和书籍,包括树木志、古树志、古树名木书籍、历年有关林业调查资料,列出目录;进行实地调查,对本辖区内古树名木分布地区逐一调查,调查中,散生的古树单株逐个调查,对古树群进行抽样调查,一个古树群抽取不少于10株。
2 调查内容
对城区、乡村、庙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古树名木分布地区逐一实地调查,对古树名木利用GPS进行定位,记录其生长环境及生长状况、形态特征、外观老化程度、保护级别与措施,访问当地长者或查阅历史资料等推断其树龄,测量树高、胸径、枝下高、伴生植物等相关指标,拍摄整株及花、果的照片。
3 调查结果
3.1 古树名木树种与数量
经调查统计,全市现有古树名木34科61属83种(表1)。古树名木主要树种有:银杏、侧柏、圆柏、国槐、黄连木、朴树、青檀、皂荚、枣树、柿树等。
3.2 树龄特征
古树名木总株数33194株,其中(500a)以上一级古树10669株,49个古树群9346株;(300~499年)二级古树4361株,11个古树群2313株;(100~299年)三级古树18164株,59个古树群10630株。
3.3 分布状况
济宁市共有119个古树群,大多集中在曲阜、邹城的“三孔”、“四孟”名胜古迹中,其余古树名木遍及12个县市区,散落在个人宅院、寺庙、山谷、山顶之中。较为著名的有孔庙的孔子手植柏,安山寺的夫妻银杏树、任子祠(传说是为纪念孔子弟子任不齐的祠堂)的黄连木、古槐路上“敬德勒马看古槐,许多古树流传着丰富的奇闻趣事,彰显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
4 保护现状
济宁市33194株古树名木,长势一般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很多已经濒临死亡,形势不容乐观,古树除了因自身生理机能下降导致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越来越差,不能满足地上部分需要,从而导致树木衰老死亡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4.1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古树名木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济宁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项目纷纷上马。有些建设施工单位保护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泊,未经批准随意损害、迁移、甚至砍伐古树的现象屡屡发生,对古树名木资源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要求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反映非常强烈。
4.2 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乱采滥挖古树的现象十分严重
近年来城市中兴起的“大树进城”之风,造成济宁市古树名木资源的大量流失。一株古树名木非法贩运到沿海发达城市,可获得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暴利”。一些地方打着发展花卉产业、建设苗木基地的幌子,大肆挖掘山上的古树,直接卖出去,有的转移到田间地头临时假植起来,大量的古树名木在迁移的过程中死亡。据初步调查,迁移古树的死亡率在4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高达70%,给古树名木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
4.3 保护管理机构不明确、养护责任不落实
目前济宁市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中,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机构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对养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由于保护机构不确定、管理和养护责任不落实,造成了保护措施不能及时到位,致使绝大多数古树名木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4.4 保护经费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开展
现在全市各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基本没有安排经费,主要依靠民间自发的保护。一些散生的古树,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管护,不少已经出现了树体倾斜、树干中空、根基不稳、病虫害严重等情况。
5 对策及建议
古树名木具有优良的林木种质资源基因,承载着一个地方的优良文化,具有重要的人文和科学价值,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对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1 加强宣传 提高保护意识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科普等方式,让人们熟悉古树名木的丰富内涵、了解古树名木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形成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生态的绿色理念,使保护古树名木、珍爱绿色成为人们群众的直觉行动,及时曝光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行为和典型案例,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
5.2 规范管理 建档立案
古树名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把古树管护当地政府的一项工作,逐级建立古树名木专门管理机构,确定管护单位和具体管护人,落实管护义务和责任。全面系统地查清查清本区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和生长状况,设立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监测和管理,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实行挂牌,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一树一策”。
5.3 广开融资渠道 加大资金投入
古树名木保护是社会公益事业,各级公共财政应当把古树名木管理等工作列入年度预算,同时鼓励社会热心人士领养古树名木、鼓励企业、社会各界人士捐资赞助,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合理的、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以更好地推动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参 考 文 献
[1]李文清.山东林木种质资源概要[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倪健忠,孙刚,郑刚.江苏省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1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