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高铁海外潜亏风险

2016-12-08 08:44宋微
环球时报 2016-12-08
关键词:东道国高铁铁路

宋微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在国际舞台上开展这么大规模的高铁推广。高铁要想盈利,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条件,即:保证一定的旅客规模、车次频率以及旅客收入,但是目前中国的海外高铁项目尚未满足上述条件。因此,应直面高铁外交面临潜在亏损风险的分析,积极做好应对之策。

第一,针对项目盈利风险,完善项目风险评估。高铁外交的东道国社会制度、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各不相同,在铁路发展的轨道制式、建设方式、运营模式、投资融资等诸多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应充分做好前期工作,不仅要做好硬性环境的评估,还要做好软性环境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有针对地提出铁路规划、勘探、建设、装备、运营、维护、投融资等技术集成方案。同时,还要提供足够的有关投资、成本、运营、载客量等详细的数据供东道国决策。

第二,针对贷款回收风险,创新项目融资方式。高铁具有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投资回收慢且风险高等特征。因此急需多渠道融资,避免将债务风险下行至政策性银行。例如尝试PPP模式。推动与中国企业、商业银行以及东道国商业机构、基金会等私人部门开展合作;或者撬动东道国配套资金,对于拥有雄厚财政收入的东道国政府,可推动其注入主权财富基金,以国家资本主义方式共同投资高铁项目。对于资源富集国,可利用“安哥拉模式”,将其资源出口转化为股权。

第三,探索特许经营模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铁路建设管理基础薄弱,本土技术管理人才匮乏,难以支撑本国铁路事业发展。而对于从互联互通考量有重大战略价值,但经济回报较差、资金需求大、东道国经济实力和运营管理经验严重不足的项目,可尝试特许经营模式,推动东道国政府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特许经营企业负责运营维护。▲

(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东道国高铁铁路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2017年铁路暑运创新高
东道国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竞争力变化对跨国公司总部策略的影响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公司本土化研究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国家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