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巴西特派记者 侯露露 ●李晓骁
日前发生的巴西沙佩科恩斯队空难事件,让人们对南美支线航空的安全问题产生不少担忧。据路透社7日报道,失事飞机所属的哥伦比亚小型航空公司拉米亚的首席执行官巴尔加斯已被当地警方逮捕。
由于南美各国长期疏于发展铁路运输,航空成为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在一些大城市之间,航班的密集程度、机票的廉价程度甚至优于许多铁路交通。以巴西东南部两大城市圣保罗和里约为例,飞机几乎每10分钟一班,价格也十分便宜。然而,与航空高速发展伴随而生的,是南美航空飞行安全存在的种种问题。
拉美航空此前的发展,基本是靠廉航、包机公司等小型、低成本民航企业支撑起来的。中小城市人口规模相对较小、航线距离相对较短以及成本较低等因素,使得南美许多航空公司大量采用支线飞机。巴西著名的廉价航空公司巴西蔚蓝航空半数以上采用的是支线飞机。然而许多飞机机龄较大,许多机队都面临更新换代。
资金限制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出于成本控制,一些航空公司起飞前往往只加刚好够飞本次航班的油料,如遇特殊情况再途中降落加油。此次发生空难的航班就未带够油料,加上管理混乱,导致悲剧发生。
南美航空的危险因素与特殊的地貌有很大关系,一些目的地对飞行员而言是不小的挑战挑战,比如亚马逊腹地的马瑙斯机场以及许多建在安第斯高山上的机场。海拔约3500米的秘鲁库斯科机场被6000米高的安第斯山脉环绕,被认为是南美洲最具挑战的机场之一。
虽然南美航空业问题颇多,但安全标准已有很大进步。在一份欧盟的航空公司“黑名单”上,已经找不到南美航空公司的名字。航空业著名媒体《飞行国际》此前公布的数据称,1998年时南美的每百万乘客死亡率为3.35,是当时世界的平均水平的2.4倍;到2015年底,这个数据减少为0.93,安全度比17年前提高3.6倍。不过与世界平均水平0.57相比,南美仍有提升的空间。
尽管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去年南美地区航空市场萎缩15亿美元,但业界仍比较乐观。据“航空之声”网站报道,南美航空市场预计将在未来20年以6%的速度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