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中的生成问题

2016-12-08 15:50:24艾雪梅
散文百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梯形预设钢管

艾雪梅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涞水小学



浅谈课堂中的生成问题

艾雪梅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涞水小学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没有激情的过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有着灵活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生成过程。不会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生成的课堂教学也是不可知的,但它同时也蕴藏着许多新的课堂生成点。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善于捕捉这些课堂的生成点,把握好这些生长点,就能不断点燃精彩的生成。下面对于课堂中的生成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潜心研究教材,使课堂问题自然生成

很多教师在备课中,较多关注的是数学学科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往往以预先设置的教学过程控制着整个教学活动,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是需要动态生成的,而真实的教学,是师生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课堂比较开放时实际的教学课程远比预定的要生动、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的教学程序到实际进行的过程,从教到学到学生发展的轨迹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生成的过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学会审时度势,现场调整教学预设,引导把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纳入到预设的课程目标之中,促进课堂活跃,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比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时,有位教师的预设是通过两个例题教学来分别总结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两种方法(即分割求和,添补求差),然后根据方法再进行巩固练习,以便加深理解。而教师在出示第一个例题之后,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并讨论计算方法,学生就用两种方法计算出了图形的面积,这样完全打乱了教学中的预设,这位教师比较机智,他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改变教学过程,由第一题总结出了两种方法,以第二题为巩固加深题,要求学生同样用这两种方法计算,虽然加深了难度但是激起了同学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精心预设教学,使解题方法自然生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时更要研究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和情感体验,从学生现实情况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使解题方法在教学中自然生成,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17人需要租船,每条小船限坐4人,需要租几条船,你认为怎样分配才合适?对这样的内容,学生马上就会想到有余数的除法17÷4=4……1,需要租4条船还余1个人,事实上就要租5条船。似乎问题到这里就解决了,但是怎样分配呢,就需要进一步思考,这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现实问题,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经过讨论大家总结了好几种方案,但是一致认为如果4人坐一条船剩下的1人坐一条船这种方法不合适,这具有现实性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多样性的。学生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现实背景的理解。这样在教师预设的过程中使学生达到了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自然生成。

三、耐心倾听生成,使个体经验自然生成

传统的教学大多数教师只是把学生当成了接收知识的容器,要求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讲和问,却很少顾及学生的议和答,学生的回答不是被打断就是被简单的否定,这样既阻隔了师生心灵的沟通,又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因此,要想使课堂真正活起来,除了深挖教材、精心预设外,还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教师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从学生的发言中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思路是否正确。课堂中的生成点往往是这节课中的亮点所在。例如,在圆柱体钢管体积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具的演示使学生直观的了解了圆柱钢管的体积=外圆柱体体积-内圆柱体体积。由于圆柱的横截面是个圆环,有同学就想到是否可以根据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求出钢管的横截面积再乘高,即(大圆半径的平方-小圆半径的平方)×∏×高,也有的同学提出是否可以把圆柱钢管的横截面根据梯形面积求出后再乘高。对于后者的这种解题方法是在备课时我所没有想到的,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让同学们探讨这种方法是否可行,最后得出根据梯形面积公式把圆环的内圆周长看作梯形的上底,外圆周长看作梯形的下底,(外圆直径-内圆直径)÷2是梯形的高。这样也可以求出圆柱钢管的体积。对于同学们的这个结论,我作出了肯定并表扬了他们善于探究的精神,并比较了这三种方法之中哪种较简单可行。前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教学是教师个性与学生个性之间的影响过程,教师一刻也不能忽视个性问题。”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学习交流,”的学习方式也旨在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获得,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学生把圆环展开得到梯形是富有个性化的经验,是创新学习的表现。在学生自主探索中,教师及时指导和培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本节课的耀眼的亮点。

在教改的大潮中,许多教师接收了新的教改思潮,但是对于随机生成的教学理念还不敢放手缺乏信心。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精心预设教学、耐心倾听生成,使课堂生成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亮点。

猜你喜欢
梯形预设钢管
玩转梯形
幼儿100(2023年37期)2023-10-23 11:38:58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浅探输变电钢管结构的连接方法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ACS6000中压传动系统在钢管轧制中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 03:24:26
梯形
启蒙(3-7岁)(2017年6期)2017-11-27 09:34:55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基于PLC的钢管TIG焊机控制系统
焊接(2015年9期)2015-07-18 11:03:53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