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对灯
昔时首富
□独孤对灯
借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吴小丁在村里闲走了一圈。
自从外出工作,吴小丁便很少回村里久留。时间一长,竟对村庄有些陌生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村里小一辈的人们,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他们心目中的“外地人”。
岁月不饶人啊!在村里这么闲闲地一转悠,吴小丁蓦然惊觉,一转眼都二十多年过去了,自己已不再年轻了。
村庄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的土坯房绝大多数已不见踪影,连砖瓦结构的老式房屋也难得一见了,都被钢筋水泥的洋房取而代之了。
走到村东,一座破旧的老院子让吴小丁驻足。说是院子,围墙却已残缺不全。墙根种的两排橘树,一半以上已经枯死,剩下的也没几丝生气。院里一字排开的三间房子,红砖黑瓦,木质的门窗破旧不堪。面对四周一大片墙体镶着亮丽瓷砖的新房,这座院子尤其是里面的房子,显得如此的苍老与不协调。
—吴小丁想起来了,这不是当年全村首富孙猴子的“豪宅”吗?记忆中,这座“豪宅”落成之日,孙猴子大宴宾客,连县城的亲友都请过来了。那时,吴小丁还在村里读小学,见证了孙猴子院子里摆满了桌椅(甚至一直摆到院外)的热闹场景,心里不由得升腾起一股仰慕之情。全村人看孙猴子的眼神,也都是一片艳羡。
孙猴子当然是村里的一号人物。分田到户不久,他先是通过一个在县里当官的远房亲戚进了当时全县有名的集体企业—乌油木材厂,扔下了锄头,成了半个城里人。那个时候,村里人经常看到孙猴子把一车车的木头往家里拉,全家人吃的穿的也发生了大变化。干了一段时间后,孙猴子辞职出来,回乡办了一个小型家具厂,生意好得很,很快成为全乡第一个万元户。万元户是什么概念?现在的年轻人听了可能要发笑—一年收入才一万元,还首富?可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按当时的物价来计算,一万元,够一个农民花一辈子了!那时,村里的老农们经常憧憬着:等我有了一万元,啥事也不干了,好好玩他一辈子……孙猴子这座院子,就是在那个时候建起来的。
俗话说财大气粗,富起来的孙猴子自然是很神气的。在吴小丁的记忆里,孙猴子的首富形象,一直就没变过。而眼前的这座破旧院子,无论如何也与吴小丁记忆中的首富形象挂不上钩。
从门口木杆上晾着的衣服来看,应该还有人住。
院子里有个女人从屋里走出来喂鸡。由她脸上的憔悴轮廓,依稀可以辨认出是孙猴子的婆娘。吴小丁不解,难道孙猴子有钱了,也像城里那些老板一样换老婆了,把结发妻子扔在乡下,只留给她一座旧房子?
带着疑问,吴小丁踱回家里,向父亲问起那座院子的事。
父亲说,那里还是孙猴子的家呀。
吴小丁诧异地问:“大家都翻建新房了,孙猴子怎么舍不得拆了那几间老屋建新房?”
“建新房?”父亲说,“他一个吃低保的人,哪有这个实力?”
吴小丁更惊讶了:“孙猴子吃低保?他不是咱村里的首富吗?”
父亲哈哈大笑:“那是什么年代的事呀!现在,他还首富?‘首负’还差不多。”
原来,从小没读过几年书的孙猴子,倒也确实富了几年,但赚了点钱后他就忙着吃喝嫖赌摆阔,他的家具厂始终只是小打小闹。后来,县里建起了工业园,冒出了一批家具企业,孙猴子的小家具厂很快便没了市场,三两下工夫就垮了。孙猴子没别的特长,又不想老老实实种田,就靠着原先那点积蓄硬撑着。偏偏这钞票又越来越不值钱,日子就越过越紧巴。再后来,只好依靠政府的低保金度日了。
听了孙猴子的遭遇,吴小丁不禁感慨万千。以至回到市里很久了,那座破旧的院落仍旧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原载《杂文月刊》2015年11月上 福建姜艳华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