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
摘 要:说到雕塑的各种形式,不能不专门阐述一下雕塑的人文特征,由于地域文化、历史等诸多要素的影响,每个地区每个时代的雕塑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对偶动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雕塑 定格动画 偶动画 地域性
引用中国过去那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文化背景跟生活环境导致了雕塑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都与地域性特征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由于地域性的不同,所产生的民俗文化、习惯方式也非常不同,形成不同的民族特质,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用他们不同的创造性理念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创作出来的艺术也不尽相同,创作出的角色不仅仅是影片的需要,也体现出了不同地域条件的不同文化,导致了不同文化下不同的动画作品的产生,造就了各个地方的独特动画魅力所在,也造就了动画丰富多彩的风格。
一、日本地域文化对偶动画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岛国,狭隘的地理空间,资源匮乏,造就了他们隐忍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日本文化具有双重性,是以菊花与刀为代表的极端与矛盾的共存体。“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固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背叛,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喜欢新的生活方式。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极端的程度上表现出来的。”
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阶段没有任何限度,然后却能够把几种尖锐矛盾糅合在一起,日本美学思想有个非常特殊的情绪,叫“物哀”,这种感情意识不仅仅渗透在日本文学中,而且支配着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当然,我们在日本动画中也能够明显感觉出来,很多作品有种深厚的悲情意识,影片总是有种隐隐的悲情在其中,而人物性格也是一样,引起观众心理上的同情感。
如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川本喜八郎的作品《鬼》的角色就是深刻的日本传统木偶戏的痕迹,木偶造型上吸取了传统木偶戏的艺术特点,具有浓烈的日本风情,内容是日本传统民间故事。《火宅》(见图一)的内容已具有相同的意味和悲痛情节。
二、美国地域文化对偶动画的影响
作为一个移民社会的美国,本身具有多元性的文化结构,开放地接受世界各地和文化,不断地吸收各国文化的精髓,并有效地将精髓融入自身文化的有机组成。历史清楚地表明,一个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民族,其发展就会更加迅速,文明程度也就更高,文明也就更加丰富多彩。文化开放性使得美国的文化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飞快地发展前进。
托克维尔曾经说过:“美国人的最大优势是,他们无须经历一场民主革命就实现了一种民主形态;他们生来就是平等的,而非后来才变成平等的。 ”美国是一群逃避欧洲旧秩序压迫的人建立起来的。无压迫、无等级的自由的生活方式形成美国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这种多元文化具有乐观向上、崇尚自由的性格特点,所以美国的偶动画通常具有鲜明的幽默气质和自由文化精神。美国动画片一直以来都是有着鲜明的人物特色、丰富的故事情节,带给观众无限的欢乐。就像动画电影《僵尸新娘》中的独特的剧本安排,特有的黑色幽默,对传统观念的颠覆,给人们带来新鲜感和震撼效果。人类世界和僵尸世界中的鲜明对比具有不言自明的幽默特点。
三、欧洲地域文化对偶动画的影响
欧洲有着许多经典的偶动画大师,史蒂夫.博克、尼克.帕克创作了许多知名的动画,《超级无敌掌门狗》《小鸡快跑》,这些动画中的主角都有许多欧洲绅士的造型动作和肢体语言,也是欧洲动画独有的。另外不得不说的是捷克动画学派,它是一个风格别致的学派,在动画领域是一个另类的体系。捷克是一个木偶王国,拥有悠久的木偶艺术,以木偶动画片为主。许多木偶艺术家最后都成为捷克动画学派的代表人物。如杨.史云梅耶、Trnka Jirí、JiríBarta等。
四、中国地域文化对偶动画的影响——中国学派
中国有着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千年古国在悠悠岁月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大量的艺术素材,在早期的中国动画中,大多数使用民间故事、寓言神话进行改编,而造型取材于中国数千年丰富的服饰、装饰样式,有着其他地区不能比拟的独特魅力。在当时的动画领域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动画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被国际评论界认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已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中国学派”由此得名。
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崂山道士》就是取材于我们特有的宗教道教为大背景设定的人物造型,剧本来源于我国民间神鬼小说《聊斋志异》,场景也取材于中国传统道教中的场景造型,宗教建筑、生活用具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气息,具有强烈的人文氛围。《曹冲称象》是根据《三国志》中的一段故事进行改编的,造型同样取材于三国时期的人文服装。
五、结语
在文化多元化、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动画也迎来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代,新的时代造就新的成就,这种风格应当更加现代、高效,并且是艺术的。雕塑以及其他纯艺术中更是有动画人取之不尽的财富,我们应该把眼光视野放得更加广阔,从而寻找中国偶动画的下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马强.浅析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J].法制与社会,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