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格发展的调查、研究

2016-12-07 15:08魏贺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1期

魏贺柱

摘 要:将体育教学的角度上升为对学生人格发展引导的高度,强调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行为方式的作用。运用实验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试图找到最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关键词:健全人格的发展 体育教学对其作用 最有效途径 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十七大刚刚闭幕其中有关加强重视青少年教育的部分,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社会体系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从我国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现在社会的青少年已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种社会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 80后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教育方法的研究,是没有经过长时间经验总结的。作为中学教师,面对这样的一代青少年,我认为已不能用传统的教育观点和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针对他们的特质,发挥体育教育的最大作用,辅佐文化教育,使学校教育成为家长教育、社会教育之外的最为有效、直接的教育方式。众所周知,独生子女在家中大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的娇惯往往使他们形成了自私、自负、服从性差、团结精神、集体荣誉感淡漠等不良习气,极其有碍于其完善人格的发展。并且中学阶段的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其世界观、人生观还尚未成熟,情绪易波动易产生叛逆心理。因此,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选择有效、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初中阶段的男女生。

2.方法:

(1)调查研究:

通过对初中三个年级共 132人(男女比例为 1:1.2)各年级 44人的调查。了解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上课的积极程度及体育课对其影响。

(2)实验法研究:

分组实验,对实验班进行专项体育项目的训练,对比不同方法、方式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3)理论分析研究:通过生理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观点说明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通过这次对三个年级不同年龄的男女生问卷调查,发现男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较为活跃、认真,而女生就较为安静,多数不大喜欢激烈的体育运动。并且女生较易受到群体的左右,在多数人的环境中比较容易改变观点。中学生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变化有很大程度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观点从积极逐渐转向消极,认为学习的内容是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从三个表格的第 4个问题的不同程度可以看出,他人的影响可以改变或左右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而且在群体中观念的传播会是一个随个人认知增多而加强的过程。从第 6个问题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自己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也有一定的认识,知道消极应对是不正确的。

因此我认为如果能改变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就有希望调动起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并且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可以让学生了解运动对于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a)实验研究:通过对同年级,身体素质基本相同的同龄男生,进行分

组实验教学。

第一组:传统教学方式教和练习“有人扶持手倒立”

第二组:用竞赛和游戏的方法,巩固拓展“有人扶持手

倒立”第三组:用第二组的教学方法,并结合讲解挂图和有关“有人扶持手倒立”的光盘进行教学 ,可以使其学生学习更加深刻,更加勇敢果断、并能加强与他人的信任使大家更加团结更有集体荣誉感等,对于其人格发展起到有利作用。

(b)理论研究:

人格的定义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讲稳定的行为方式,二是讲关注人际过程。第一个内容是较为固定,不大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着重第二方面,即人际过程。人际过程与个体内部过程不同,它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过程,指的是发生在我们内部、影响着我们怎样行动、怎样感觉的所有那些情绪过程、动机过程和认识过程。通过上面的调查和实验,我们也证明了这些情绪、动机、认知的确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从生理学角度讲,一个人的人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其遗传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遗传基因健康,其父母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他的人格系统就能较正常的运作。相反,如果他的精力由于遗传等原因十分过剩,他就会通过一些非正常的方式加以发泄(这是人的本能)。如对人的攻击性的经典分析:人都有毁灭的愿望,但健康人是不会毁灭自己的。所以这种冲动就会转外面,以攻击别人或外部的方式表达。这也出现在当人要达到自己目标受阻时。因此,我认为体育首先是可以从改变人的身体状况来调试人的身体健康,再通过身体系统的自身调节进行对人心理等隐性方面的调节改善。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都能从外部获得不同的信息,但获得相同信息时,个人的反应却不尽相同。这是由于他们加工信息的过程不同,这就是有个有趣的心理学过程。从人的心理角度看,一个人获得相同的信息时,由于从不同对象、对象不同态度和方式的改变,对其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这一问题,可从实验法研究的结果看出。在那个实验中,实验组二、三由于有教师在之前的良好沟通,所以学生在课上的吸收率较第一组相有显著提高。这就是对象不同态度对于受众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课中要有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教学的内容、目的和饱满的热情以友好的沟通方式传达给学生,以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从教育学角度讲,教育学理论中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重视人的主体性,重视人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必然是从学习者本身出发的”“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教育充其量只能获得微小的成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教育理论中也在逐渐强调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地位的重要,由于教师做出积极的引导和消极引导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主动性又决定着参与性、思考性和领悟性等多方面学生受教心理,如果违背正常规律,必将导致各个环节的异化。

三、结论

通过长期的调查和实验,我发现了一些青少年问题,受其人格发展中的某些局限性所致。作为教师我认为我有责任和义务,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中探索相关解决方案。通过理论研究和调查、实验的方法,我发现体育学科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特别健全人格的发展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消耗青春期孩子多余的体能,使精力合理分配,经证明可以减少很多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Jerry M.Burger著[M].人格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