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莉
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蒋鸣和教授曾说过:“和谐的教室”是以倾听为基础的,倾听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昀重要的行为。在能动的学习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教师的倾听也许与讲课同等重要,真正的倾听其实就是“理解”,如果不能“理解”学生话语背后表达的意思,是不可能产生心领神会的感觉的。重视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而不要以为只有按自己的教学计划上课才是上课,教师的倾听同样重要。
这一学期我带的是低段的孩子,我就上课的情况来谈谈我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动,表现欲强,很多孩子都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听别人说,而喜欢别人听自己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或者别人还没说完就自顾自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他们觉得其他人的意见都不关他的事,所以要么认为没事可做,要么只想着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成了教学的首要任务,结合学校的课题研究,我采用了以下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注意力。
一、明确要求,引导倾听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机会强调“听”与“说”的重要性。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明确告诉学生学和听的目标,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读什么,听什么,还有听到什么程度。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老师或发言的人的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并且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既是尊重别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听懂别人的意思,在结合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那才是昀好的学生。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时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我会反复强调要求:“你从别人的读中听出了什么?”可以是内容,也可以是想法,可以是学法,还可以是情感。
二、鼓励评价,让学生喜欢倾听
在对孩子听的习惯的培养中,少不了孩子昀能够接受的方式:表扬鼓励。哪些孩子做得特别好的,应及时鼓励,必要时,要把文章做足。当然,老师更应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的进步。我每天都会结合课堂情况,对孩子上课的表现,及时地做一个评价,评价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
我班有个叫曾诗杰的小朋友,是一位特别调皮的孩子,每天上课时他都坐不住,不是埋着头搞小东西,就是站起来自己玩自己,手也管不住,不是这儿抓抓,就是那儿挠挠。有时也会举手回答问题,不管老师有没有请他回答,只要他高兴,就在下面自顾自的回答开了。对所有的任课老师来说,他都是个让人十分头疼的孩子。曾诗杰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当然,他现在缺乏是在活动中能约束自己,并能学会在课堂上倾听,听完别人的话后才可以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对于这进行教育还是必要的。所谓的倾听是在别人说话时能认真听,不随便打断别人,并不是多说了就是不会倾听,况且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在多说多动中发展的、保持的。对于曾诗杰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教育引导,而我认为昀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他的心理去进行鼓励,激励他对学习的兴趣。
很多课堂纪律问题是由于教师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优良行为而造成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好行为和不良行为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行为就会增多。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并在这些优良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积极评价,设立奖励措施,满足学生被肯定的需要,刺激强化,巩固良好的行为。如对听得认真的小朋友,按照班级管理的方法给予奖励或表杨,通过奖励刺激,逐渐消除孩子们由于情绪色彩很浓,常常由于兴奋,不听同学发言而大声说话,或由于开小差,听不进同学的发言的现象
三、激趣教学,让学生乐听
兴趣是学生昀好的老师。作为学生他们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昀初的学习动机。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一科,也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的讲课。所以我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每一节课都面带微笑,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营造一个充满师生情感的课堂,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乐在其中。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努力让我的课也变得有趣。通过富有儿童趣味的话语,好玩的游戏,师生、生生比赛、小笑话……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件艰苦的事,相反充满乐趣,自然学生就学得兴趣盎然,同时也听得津津有味。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时,我常采用老师先范读的方法让学生先体会的课文的感觉,再让学生自由地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朗读,并师生间互相评价,重视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评价。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导”的工作,采用加动作进行朗读、师生比赛读、师生齐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阅读,愿意阅读。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桥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更乐意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四、培养孩子好的发言习惯
要求学生除了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以外,学生还要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并能及时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1)精心组织小组合作,明确分工,让大家都需要倾听。(2)结合各个学科,潜移默化培养倾听习惯,灌输倾听是尊重别人的表现。(3)采取听后评议的方法,即让学生边听边想:某某同学的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有意见?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并提出意见的习惯。(4)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通过竞争轮流当小教师,而教师作为“学生”作为倾听的表率,提出自己的意见,以自己提出意见时的表情、语气和口吻等起到示范作用。
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需要老师倾注爱心、耐心、细心。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相信我们的学生一旦拥有“倾听”的能力,真真正拥有“倾听”这把金钥匙一定深切体会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在广袤的学海中取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只要我们真正的关爱、关注每一位学生,以自己的榜样去影响他们,孩子们一定会从中潜移默化得受到感染和熏陶,每一个都可能变成非常优秀的孩子。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