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庆
“只要人们适当的使用技术,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并促进教师学习上的潜力。”新技术就教育而言,一般包括了教育者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运用人机交互模式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而设计出的具有可视化模型、远程合作、远程导师等一系列的技术应用,从而促使学习者开展更高级的活动、进行更高级的思维和问题解决活动的一种技术。
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教学实效,接下来分别从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一、应用新技术,创设质疑多思的问题环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环境的营造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学科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探究情景,设置适当的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环境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在自我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刺激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很难理解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在学生主动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后,通过电脑投影请学生演示乌鸦把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过程。使“乌鸦喝水”的情景真实展现在小朋友面前,并配上有感情地朗读。“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利用新技术创设真实情景的帮助下的,学生不仅解决了我们先前的质疑而且还提出了更多与之相关的问题,比如:除了放石子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呢?昀好的方法是什么?甚至有的孩子去亲自实践。接着,老师顺势利导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说出了许多种办法。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技术的运用,极大的提升了学生质疑多思的能力。
二、应用新技术,创设简便、时效的反馈环境
新技术使教师更容易对学生的思考给予反馈,也使学生更容易修改他们的作业。计算机网络能够支持学生小组主动地投入学习和进行反思。新技术已逐渐成为学生相互提供语文学习的反馈、反思和修改的机会。
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植树单元中关于“用几句话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树”的内容时,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任务:第一步:以同桌为小组,一号同学回家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一棵树,把它画下来,画完以后,要求一号同学用自己的文字细致地描述画中的内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给二号同学,二号同学阅读一号同学的电子邮件后,根据描述,重新画出这幅画形成“第二代作品”。这个活动的第二个步骤是交换原作品与“第二代作品”,二号同学把自己的画给一号同学,一号同学通过对比找到两幅画的差别,这样已完成描述性写作的一号同学可以对他发给二号同学的电子邮箱进行反思,找出那些能使二号同学产生不同理解的模糊的或不完整的叙述。结果一号同学会做出以下反馈:“我应该将小白兔家的具体位置详细地描述出来,是住树干上,树洞里,还是树枝上?”;“在描述树的外貌时应该将树叶的形状、纹路、茂密程度描述得更清楚”;“在描述树周围的花草和鸟儿时,我应该具体说明有几只鸟儿,鸟儿的外貌特征是怎样的,究竟是什么样红花,红花的数量有多少?”学生的反思表明,他们已经认识到沟通误差的多种潜在根源,从而敦促自己及时地进行修改。通过反思,一号同学重新修改了写给二号同学的电子邮件。更具体地描述了使之前产生理解误差的内容,再次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一号同学,使先前模糊的或不完整的描述更加清晰、明了。二号同学根据一号同学修改后的电子邮件内容重新绘制了一幅图画,之后再与一号同学的原始作品进行对照,发现误差明显缩小。这说明:即时的反馈可以提升有效教学的任务达成。这样的方式还特别适合用在我们教学疑难的字词音、形、义辨析上,通过反馈我们能在转瞬间清晰可见结果,了解学生群体学习薄弱的地方。
三、应用新技术,创设开放合作的学习环境
新技术有助于把在校学生与校外活动之间建立联系起来。因特网也有助于将家长与他们孩子所在的学校连接起来。通过新技术可以建立开放型课堂。网络教学形式,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各种不同的学习途径和学习进度来达到同一学习目标。学生在自由的情景中表现自我,进行交流,实现个性潜能的发挥,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促进师生、生生、师生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例如:利用暑假,我给一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在假期种一颗种子,细心培育,并且按照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四单元语文天地中观察笔记的要求做好自己的观察笔记。为了能及时沟通、分析,我们利用了班级 QQ群、电子邮件和班级博客视频分享的形式。其中一位家长为孩子拍的视频放在了班级博客里面,班上的学生都可以去看,通过看视频,学生和老师可以很具象的看到这个同学植物生长的状况,通过他的语言描述介绍了他栽种植物的具体情况,同时这个学生在视频结束时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希望通过这个交流平台,集大家的智慧解决自己的疑问。视频挂上网以后,这个学生也获得了很多学生、家长、老师的邮件回复,帮助他解决花生苗立不起来的问题,在班级 QQ群里,学生之间还相互提出了各自在栽种植物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新技术提供的平台,我们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课内打好基础(包括语言表达、遣词造语、观察、记笔记等能力),在课外进行各种创造性的实践,以实践促进师生、生生、师生与社会的合作,这样,学到的语文知识就不是脱离社会实践的死知识。
技术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在提高知识的获取和用作促进学习的手段上面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将它用于创建教学环境的框架是十分有用的。利用新技术将真实的情景在课堂呈现,培养学生质疑多思的能力;利用新技术创设简便时效的反馈环境,给师生提供更多反馈、反思和修改的机会;利用新技术营造开放、合作的学习环境,为师生、家长、社会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利用新技术,拓展教师学习机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