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思考

2016-12-07 03:42范玮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公立医院医疗

范玮

[提要] 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是民生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卫生事业具有很强的民生属性。本文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入手,分析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具体问题,并进行对策分析,以期得到总结与启示。

关键词:民生;卫生事业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0日

一、引言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决定了其普惠性;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也是衡量社会公平的标准之一,体现其公平性;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属性要求它必然由政府主导从而体现其公益性。纵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直向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这个目标迈进。在此背景下,医药卫生事业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不断推出新政策,并实现阶段性突破,新农合制度巩固发展,公立医院改革有效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按要求实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强化,智慧健康建设步伐加快,等等。

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

进入新常态,我国“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幅趋缓,影响对医疗卫生事业的保障基础;城镇化战略提高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投入力度和建设速度;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对医疗服务产生更大需求。

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是民生保障的基础,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幅趋缓会影响到对医疗卫生等民生保障事业的投入。如何在新常态下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对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短期内增加数量如此之多的城镇居民,势必对政府的公共服务产生巨大挑战,势必显著增加各地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尤其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投入力度和建设速度。显而易见,老龄化将会在医疗服务方面产生更多更大的需求。

三、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具体问题

(一)医疗保障增长机制不明确。医疗保障筹资和补偿水平如何实现常态化的增长机制是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首先,合理调整筹资标准的依据如何确定?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筹资水平往往带有很浓的行政指令色彩,缺乏令公众信服的科学依据,到底是按照财政支付能力、物价上涨指数还是工资增长指数来提高筹资水平还不明确;其次,由何人来决定调整筹资标准有待进一步商榷。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医保管理部门的一言独大,实现医保管理部门、医疗机构、财政部门和医保覆盖人群四方面需求的协调统一;最后,如何根据基金结余情况动态长效地提高补偿水平,如何将补偿水平的制定和行政指令脱钩,实现与医疗费用控制、基金监管动态结合是医保制度需要深入改革的问题。

(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着服务功能错位的问题。根据医疗服务需求特点,考虑一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供给能力,诊疗难度一般、常见多发疾病的服务应当解决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既符合健康原则,也符合成本效果原则。但目前是,大量基本的医疗服务由省市级高层次医疗机构提供,农村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功能日渐弱化,进一步加深了医疗服务供需矛盾。服务功能错位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医疗机构经济激励因素和基层卫生机构能力不足等,这需要从根本上给予解决,从长远看,不解决错位问题,医疗服务供需平衡将难以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中也存在着功能缺位的问题。双向转诊和社区首诊制是过去几年加强卫生体系建设和医改的重点工作,但是进展缓慢。除了政策激励和服务能力因素外,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履行转诊职能也是重要原因。

(三)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机制不完善。一是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不明确。公立医院的补偿主要由三类收入叠加:财政补贴、业务收入、药品收入。对于这三者占医院收入来源的比重并未明确,很难扭转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格局;二是公立医院的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公立医院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生收入与其医疗材料和药品开出量相挂钩的分配激励制度如果得不到根本改变,公立医院改革的初衷就很难通过医务人员来最终得以实现,其公益性也无法得到体现。

四、深入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与卫生体制改革

(一)明确责任,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立法与监督。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立法;依法治国是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依法治理医疗卫生事业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尽管我国已经颁布各种政策规章制度,但是这其中的经验和成效还是没有归纳入法,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也就缺失了法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因此,基本卫生法的立法进程需要跟进,地方政府可以向中央申请先行先试,对一些执行已久的,经验成熟的制度性文件可以逐步转变为法律条文。

(二)加大财力,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首先,建立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财政均等化的支撑。投入资金要有审核、控制、监督三个步骤。认真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支出,从而确定补助,在资金使用中,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的使用规定精细化科学管理。同时,行政、财政、审计等要三力合一对资金使用进行事后检查。增加医学上的研究与开发(R&D)的投入,确定优先资助领域。

(三)转变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一是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办好县级人民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探索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和卫生室两室合一的模式;二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成本进行补偿。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持平,政府对乡镇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补贴,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三是转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方式。城乡三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重视农村,统筹城乡和区域卫生事业协调发展。首先,对于财力弱的市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所需的资金除省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以县为主)配套补助金额外,要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各地要切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认真落实财政补助资金,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其次,城市医疗卫生应该主要是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控制机构数量,杜绝不规范竞争。农村医疗卫生则主要是以乡镇医院为重点,提高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医疗卫生设备,完善医疗卫生的基础设施,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保健、健康风险意识,让农民的互助意识更加深入,能够积极参加合作医疗。

(五)优化布局,增强公立医院发展活力。以规划为先导,以重组、兼并、新建等方式优化布局,加强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并将公立医院的技术、设备、人员辐射到其他同级医疗机构以及县级医疗机构。加强各公立医院之间的合作、分工以及人员流动,实现先进的管理经验、设备人才、服务理念在区域医疗领域内的共享。加强对县级医院的扶持力度,长期建立大医院与县级医院的稳定纽带关系。帮助县级医院的医疗人员提高诊疗水平、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推动县级医院的更好更快的改革发展。积极鼓励大医院的优秀医生到县级医院设立讲座、开展执业活动和技术指导。以长效机制来增强公立医院的发展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唐天伟.中国基本卫生医疗服务及效率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2]梁中堂.宏观视野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J].经济问题,2006.3.

[3]邓大松.市场在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J].经济纵横,2014.10.

[4]李立新.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J].经济研究参考,2012.39.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公立医院医疗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