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澎
[摘要]好莱坞电影对全球的电影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伴随着影像传播和跨国消费模式的产生,本土的电影市场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从“唐人街”出发,探讨全球化传播的想象景观,分析本土电影的新体验,总结了跨国景观生产的双重作用,一个是本土电影针对消费模式和跨国传播做出有力的回击;另一个是对海外华侨的身份和影像进行构建和补充。电影可以通过跨国取景的方式进行媒介的转移,从而为大众提供全球化景观的体验,并且在这种体验的过程中创造出更进一步的消费空间。
[关键词]“唐人街”;跨国传播;本土电影;全球化景观
随着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本土化和全球化互相冲击,新中国的电影市场如何创造出全球化景象?如何在稳定本土电影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与全球化电影市场对接,定位自身的目标和发展空间?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一、跨国创作中的全球化
我们可以通过电影的传播领略世界各地的风景,电影产业的发展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认识到外面世界的变化情况。尤其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构造出的时空感可以全面解释“时空压缩”及“时空延伸”的概念,从而进一步缩短世界的连接距离,进一步强化电影的可视性、可感知性和可读性,最终形成新的电影影像互动体验的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已逐步将影片的传播消费推向全球市场之中,在影片制作的同时,利用广泛的跨国景观思想,将全球化想象加入到影片中。此外,演员跨国和跨地合作,推动了电影技术的改进和电影资金的充分融入。电影工业打破了固有的地域限制,促进了影像叙事的多维度传播,也逐渐从本土的传播转向全球化的传播,形成一种差异共促的新常态。
针对新中国电影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全球化想象最明显的表达方式就是跨国景观在电影中的应用。主要存在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跨国取景;另一种则是虚构出想象的跨国空间。
关于跨国取景,就是采用跨国拍摄的方式,向观众呈现出全球景观,有许多影片就充分地应用了跨国取景思维。由徐峥执导的影片《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五天票房突破3亿元,最终取得了12.69亿元票房的好成绩。故事背景发生在泰国,全部为实景拍摄,电影上映后掀起了泰国清迈游的热风。由薛晓路执导的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一方面成功地向经典影片《西雅图夜未眠》致敬;另一方面将中国本土的故事恰当地移植到美国西雅图,为观众呈现出了一段跨国爱情故事。由徐静蕾执导的影片《亲密敌人》,讲述了银行家们的并购和收购故事,向观众呈现出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商业战争爱情故事,这部影片取景地也是相当多,有成都、香港、伦敦、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地。从以上影片可以看出,多地拍摄和跨国取景已在电影中成为一种时尚的潮流,如果不紧跟潮流,将会很快被电影市场所淘汰。
关于虚构出想象的跨国空间,指的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真实呈现出跨国景观,把虚拟的空间隐含在电影之中。由赵薇执导的处女作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讲述的是一群青春少年在大学校园期间的爱情故事,以及毕业步入社会后对生活抉择的故事。影片故事虽然涉及美国求学,但是没有实景的镜头呈现。由张一白执导的影片《匆匆那年》,讲述了一个阳光少年与一个痴心女孩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涉及了英国求学故事。以上两部影片为了配合剧情的发展需要,才虚构出想象的跨国空间。
二、“唐人街”——跨国传播中的想象景观
被称为中国城的唐人街,是世界各地的特殊地区。在中国本土电影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景观。它有着特殊的典型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海外华人构成了聚居地,形成了文化圈;另一个则是海外华人在中国电影产业中反映的不多,常常被忽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唐人街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表现空间。
唐人街具有独特的中国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权力空间,有着特别的意义。唐人街是华人的落脚点,形成了一个临时空间,但是随着时问的推移,这个临时空间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居住地方,并且由临时向永久发展。本土城市和本土电影在不断发展,成为西方城市和西方电影的补充景观,它们逐渐占据着都市空间,越来越有影响力。这就是补充空间,形成了一种全球化的标志,也就是城市空间的一种补充形式。它不仅仅是空间、结构的抽象描述,更是代表着有生机的时空存在。唐人街在电影中的呈现不仅仅是街道、社区、地点,它还传达了更多的文化和情感。
影像语言具有直观性,它为多种因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比如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影像语言使得电影成为世界的宠儿,受到大众的欢迎。中国电影在国际上遭遇生存的困境,主要由于不同地方的华人以及当地居民抵触与中华文化之问的接触,中间透露出文化的脆弱性和敏感性。通过电影深层次地观看,影像反映出了唐人街社会不断受到冲击,比如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社会矛盾的突出以及交流阻隔。这些文化差异是由于长期历史的发展所形成的,来自于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环境。这些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念都有着自身的形成过程,逐渐敏感化和脆弱化,并且更加突出。尽管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不同地方的文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但是中华文化的本质性是无可替代的。
在早期的中国电影中,唐人街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跨国景观就已经呈现过,它们在港台影片中出现的比较多。由李安导演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这三部影片实际上讲述的是在唐人街发生的故事,影片将唐人街的景观呈现给观众。由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的影片《甜蜜蜜》,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在历经艰辛之后,最终在唐人街再次相遇。唐人街为海外华人提供了相聚场所,并且创造出了相遇的机会。同样由邹佡导演的影片《一生一世》,讲述了一段跨国爱情故事,男女主角从两小无猜到情窦初开,最后在唐人街再次重逢。唐人街成为绝大部分电影的标志,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唐人街文化也逐渐跟随全球化的脚步,不断地发生变化。
三、全球流动中的跨地实践
全球化的影响非常重大,它不仅仅是改变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和一个地区的形式,而且在更深层次上促进着全球范围内的交互和融合。吉登斯认为,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地域性的变革,加紧跨时空社会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影响着区域文化的自我认同和地方的自我管理。随着全球化交流平台的多样化,文化多元化也在不断增加着,一方面改变了国际之间的秩序;另一方面影响了人们的日常行为,使其更加复杂和混合多样。
电影媒介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变化的文本和迁移的观众被全球化所影响,内爆事件将全球化的压力形式转移到政治化的舞台中,通过全新的方式形成地方性。由于地域性、不同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冲突和融合,才最终产生了具有文化复合体形式的中国电影,它在电影文化的传统中流动着,同时存在地域意识。
跨地实践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存在,并没有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明显现象,也没有作为全球化发展的结果。跨地实践是在其他因素的基础上成为一种新的全球互动形式的,比如社会交往不断深入,信息交流不断发展等。媒介为社会交往的加速发展和跨地实践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便利的通道。某些由于地理阻隔的原因导致的信息的不流畅,无法及时理解民俗和事物,也通过媒介得到了展示。媒介不仅可以让人们的视野不断开阔,不做井底之蛙,不再受一方水土所约束,还可以强化人们的社会关系,打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区域隔阂,可以把不同地方的社会环境进行连接。在全球化的今天,电影媒介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方式,为社会和人类提供关键的文本信息和参照。它不仅为公共空间和社会生活敞开了大门,更把个人体验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相连接,相互构建和融合,进而形成了一种全球化的通用标志,并且有利于陌生人之问的人物角色共享。虽然电影媒介从一开始就具有传播性和流动性,并且不断突出和强大,但是其影像文本信息的核心内容是所表达的生活方式、文化内涵、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等信息。
四、多地互动中的电影生产与反思
全球化问题针对的是本土化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随着电影全球化和跨地域流动,使得它的信息传播范围突破了社区和本地受众的瓶颈,跨越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地理边界,给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体验条件,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情感和文化进行了相互融合,联系得更加紧密。这种联系空问并非孤立、边缘和狭小的,而是成为现阶段文化空间和都市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影媒介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电影产业包含了跨地性特点,一方面使得电影的合作生产更加广泛和深入;另一方面使得电影市场不断拓展。原有的电影传播观念也逐渐被淘汰,比如传播方式一成不变,民族和区域空间固定等。中国电影跨越地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为一种趋势,在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中,不同地域之间的合作意识更加强烈,突破了地域边界的阻碍,从而能够在多层面和多维度上进行融合。这种模式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且在这种模式下获得了许多经验价值。
好莱坞电影对全球的电影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伴随着影像传播和跨国消费模式产生,本土的电影市场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单向接受方式转为双向互动方式。这种改变有两个方面的基础,一个是借助电影的消费和传播来完成;另一个则是新的传播内容涉及了许多的跨国景观。跨国景观不仅仅为观众呈现出画面景象,而且借助拍摄不同地方的景象,将别处的画面向本地的画面进行转变。因此全球化的体验得到了运用,并且针对这种体验模式创造出全新的消费空间。
跨国传播的这种消费空问存在矛盾。首先,这种景观制造是想象空间,不能完全还原真实的空间体验。电影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光影交错的虚拟空间。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效果逼真,又创造了另一种“现实”。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综合的计算机仿真系统,是一种三维动态实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它可以创建环境,并且能够体验虚拟世界。这种模拟环境具有交互性,有多源信息进行融合交互,可以让用户沉浸在环境之中,可以感知和交互。伴随着这种逼真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跨国景观的需要也日益迫切。跨国景观在发展过程中,遭遇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在碰撞中,产生积极与负面共生的影响。尤其是为了景观而景观,对影片的情节推动、故事深化并没有显著作用的实践活动,更是将跨国景观制造带入了困境。
五、结语
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发展为中国电影市场制造了新的景象,为中国电影的跨国传播创造了想象景观和新的体验。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第一,跨国创作中的全球化,中国电影工业打破了固有的地域限制,促进了影像叙事的多维度传播,逐渐从本土的传播转向全球化的传播,从而形成了一种差异共促的新常态;第二,“唐人街”——跨国传播中的想象景观,在电影中的呈现不仅仅是街道、社区、地点,它更多的是传达文化和情感;第三,全球流动中的跨地实践,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冲突和融合,产生了具有文化复合体形式的中国电影,它在电影文化的传统中流动着,存在一定的地域意识。笔者最后对多地互动中的电影进行了反思,认为电影全球化和跨地域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影媒介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多地互动模式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在这种模式下获得了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