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课堂,设计新的学习路径

2016-12-07 07:36唐晓勇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内化学习者

◇唐晓勇

“互联网+”的课堂,设计新的学习路径

◇唐晓勇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融入,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学习、混合学习、在线课程学习等学习模式将越来越多地走进校园。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新的学习路径,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

学习理论指出,学习通常要经过“吸收”与“内化”两个关键阶段。传统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吸收知识,课外通过做作业等形式内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实际上,知识内化阶段对学生来说面临的困境很多,需要教师及时指导。鉴于此,我们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把“吸收”与“内化”两个阶段的学习进行“翻转”,即课下“吸收”,课上“内化”。这样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翻转教学流程、教学理念、师生角色、教学模式等,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在线学习与面对面教学的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个性化掌控学习。

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通过三个阶段设计新的学习路径。第一个阶段是“内容设计——开发课程”,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的呈现,以确保课程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基本上能够学懂。第二个阶段是“自主学习——问题反馈”,追踪学生自主学习的路径及效果。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还要关注学生课前学习反馈环节。教师设计微习题和学习反馈单,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通过网络在线反馈系统轻松地掌握学生学习的科学数据,为课堂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第三个阶段是“展示交流——拓展深化”,实现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这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师生共同交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展示,检验课前学习的质量,并在师生多向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和拓展学习内容。

在这个新的学习路径中,前两个阶段在课外完成,第三个阶段在课堂上完成。需要说明的是,新的学习路径并不能完全取代原有的学习路径,也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内容,而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路径进行必要的补充,针对课程难点、重点和核心知识,基于“微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前置学习。

(节选自《人民教育》2016年第2期,有改动)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内化学习者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