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2016-12-07 06:00霍建国
国企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一带建设企业

文/ 霍建国

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文/ 霍建国

国有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一定要按照市场化规律运行,严格项目实施前的可行性研究分析,确保项目投入产出的合理性及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霍建国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

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至今已整三年,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目前在一带一路六大走廊建设中,中国企业已形成了较强的竞争能力。但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应该统筹兼顾好各方面发展,处理好各方面矛盾,兼顾各方利益和实际效果。

一带一路建设成绩

一带一路战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

一是树立了中国新的形象,扩大了中国在全球的影响。期间,习近平主席亲自出访了沿线众多国家,为宣传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做出了切实的努力。目前,我国已同沿线众多国家签署了相关的合作协议,初步实现了中国同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全面启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相继起步,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到目前为止,六大经济走廊和通道建设已相继签约或启动,有关建设消息接踵而至。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铁、核电、火电等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受到沿线国家的普遍欢迎。

三是成功组建了亚投行,为全球经济治理做出了实质性努力。亚投行的成功组建显示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的提升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特别是部分发达国家先后参与亚投行的组建,说明亚投行的组建是国际社会内在的需要。

四是贸易投资逆势增长,互利共赢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全球贸易投资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同沿线国家的贸易增幅大大高于其它贸易伙伴国和地区。

一带一路建设重点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长期的战略构想,将伴随着中国崛起的全过程,并形成对中国崛起的坚强支撑。所以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应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的发展,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兼顾到各方的利益和实际效果,尤其要兼顾好一带一路建设同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一带一路战略的长期发展趋势分析,以下几方面工作的进展变化将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一带一路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能否真正落实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这是起步阶段最为敏感的问题,也是最艰巨的任务。从目前进展情况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商”较普遍,而“共建”较少,基本上都是以中方投资为主。我们注意到沿线许多国家对“共建”的态度很积极、热情很高、项目很多,但主要是依赖中国单方面投资进行建设。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财力有限,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思想上存在依赖中国投资的想法。这种现象如不加以矫正,真正形成“共建”的合力,势必会影响到未来众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其次,在遵循市场化为主这一原则方面,现实中仍很难把握到位。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原则上讲,众多的投资项目都应是市场化行为为主,通过企业参与实行自负盈亏的发展模式。而只允许少数重点项目列入国家支持的范围内,并享受必要的政策支持。但从目前签约的众多基础设施项目看,特别是铁路和公路项目,主要是靠国家政策支持,

仍未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模式承建。所以如何区别项目的性质仍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而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处理不当,从中长期看仍可能形成一定的投资压力,以致影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项目的成功从长远看将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沿线国家的深度参与,二是国际金融机构的积极介入。

第三,企业的投资效益及潜在风险仍应引起高度关注。目前在一带一路六大走廊建设中,主要是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虽已形成了较强的竞争能力,从保质保量的角度看应该没有问题,但从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看仍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国有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一定要参照市场化运行的规律,严格进行项目前的可行性研究分析,确保项目投入产出的合理性及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中国海外投资建议

近年来除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发展迅速之外,中国企业前往欧美兼并收购的热情也处于上升阶段。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截至2016年9月,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总额已超过了上年全年的总额,而其中一半以上为兼并收购项目。当然,目前中企海外投资的动机是多方面的,主流是积极的,但应引起注意的是海外投资的风险正在不断地积聚。这其中有国际市场的风险,有投资项目的风险,也有企业把握不到位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总之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税收的,甚至文化的风险等交织在一起,需要我们认真厘清并不断提高驾驭这些风险的能力。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企业无论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还是参与欧美的并购项目投资,都要关注并学会把握和驾驭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不均衡复苏阶段,市场波动和震荡十分剧烈,发达国家仍未最终摆脱危机的束缚,美国经济虽率先复苏,但也存在众多深层次的矛盾,特别是金融资产泡沫和企业债务风险仍是困扰美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中国的投资企业一定要全面了解投资目的地国的政治、法律、经济状况,并对这些发展变化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以避免大规模投资后一旦经济形势恶化或金融市场动荡,将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第二、企业必须制定完整的投资计划,中国企业无论是国企或是民营企业一旦决定参与海外投资项目,必须要有一个统筹的考虑,首先要有明确的发展思路,把握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主业,在进入市场前,应制定详尽的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并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其次在具体项目启动前一定要做好可研报告,如有困难应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完成,企业在这方面支出的费用同在项目上交学费比起来还是微乎其微的,特别是针对服务领域的投资,关键是要把握好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

第三、要学会控股经营或以较少的投资实现控股的目的。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最大股东控股是很正常的情况。所以我们在海外兼并收购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全额收购,可以采取分步兼并收购的方法,如先入股一定的比例,待经营的前景比较明朗时再进行增资控股是较明智的。对此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提供了有效的经验,数据显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外商在华投资的70%是以合资的形式进行的, 此后控股和独资的形式才逐渐有所上升。而且在投资进入市场的初始阶段,当地合作方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要学会与当地企业的密切合作。海外投资在起步阶段最好先以合资的形式为主,学会与当地企业分工合作,并且要慎重选择好合作伙伴,特别是在一些敏感领域的投资,没有当地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配合,做起来是十分复杂和艰难的,有时甚至会付出较大的代价。无论在海外经营独资企业还是合资企业,都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文化风俗习惯,并且要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不能有侥幸心理。在这一点上要密切与当地合作伙伴沟通合作,尽量采取属地化管理的模式,加快融入当地社会,逐步树立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

第五、企业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在海外投资兼并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两方面风险,即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由于不了解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和财税制度,所导致的经营困难或财产损失属于外部风险;由于人员安排不当或主要负责人水平和能力有限,所导致的经营亏损属于内部风险。当前形势下,在海外兼并收购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杠杆过大操作,特别是对于有些负债很高的企业,更要严格限制超规模贷款收购的做法,应鼓励采取多渠道融资的方法,避免因企业遇到债务问题后直接对银行造成影响。

第六、国内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关注和跟踪,目前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虽一方面强调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但确实有必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重大投资项目,一般在海外均会引起强烈的反响。这些项目的进展不可避免的会引发各种矛盾或出现复杂的程序,如果处理不好,中国的投资形象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政府主管部门有必要进行了解和跟踪,以便在发生矛盾时便于及时出面协调或推动高层出面疏通,以更好地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大型企业并购的后续跟踪和监管,特别是对于企业并购后的效果和效益要有一定的跟踪,要善于总结经验,及时作出一些必要的政策调整和完善,以防止企业陷入深度的投资风险。

编辑/秦 龙

猜你喜欢
一带建设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