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研究

2016-12-07 01:48职雪菲张贵平董
环球市场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原云南省云南

职雪菲张贵平董 棣

1,2.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3.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导师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研究

职雪菲1张贵平2董 棣3

1,2.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3.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导师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而就其农业而言,相对于全国水平发展较为欠缺。而云南省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因此,进行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有利于云南省农业的发展,促进云南省的经济增长。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始终承担着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要实现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大局,就必须加强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富足。

在 2011 年国家“桥头堡”建设中,云南被纳入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这为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使云南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而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于发展特色农业而言具有极大地帮助和优势。

2.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针对具体的发展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云南省调整农业结构,拉动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使地区脱贫致富促进边境的和谐稳定。

(二)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

20 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相继开始研究特色农业,发达国家中,美国、日本、欧洲最早开始研究特色农业,主要集中对特色农业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特例,是发达国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农业发展中而形成的一种优势农业。[1]

理论研究中,在舒尔茨的传统农业改造理论中,提出加快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是通过加大农业生产部门的投资,以其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知识技能水平,从根源上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1]。农业发展理论是约翰·梅尔在《农业经济发展学》中提出来,主要说明农业转变的重要性,把农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传统农业、低资本技术农业和高资本技术农业,认为不同国家在农业转变中,各国应该侧重发展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产业[13]。

布鲁诺于1972年在他的《国际贸易》一书中明确提出了衡量产品的生产与贸易的方法——比较优势评价法。将一国的汇率与该国的某种产品在其生产中消耗的该地区综合要素的机会成本由于产品在贸易中所获净利润之比进行湘桂比较,从而判断该国的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随后,皮尔森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比较优势国内资源成本法。

而特色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部分,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舒尔茨的传统农业改造理论、约翰·梅尔农业发展理论与农业发展的诱致技术变革理论,主要涉及到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农业产业化、技术创新等理论[1]、[20]。而观光、生态以及设施农业等高科技农业是国外学者对特色农业的主要研究类型。

2.国内文献综

国内学者对特色农业的研究起步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才相继开始,主要集中研究某一地区具有较明显的区域优势、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农副产品和加工业[1]。

王建农和周凌荣都认为特色农业是具有高新和工艺特色以及区域地缘的农业总称,侧重于区域性、高效性和独特性[4]。颜合洪认为特色农业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资源优势,促进和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来获得社会所需求具有独特的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组织[12]。基于以上学者对特色农业的内涵研究看,区域资源比较优势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特色农业关键在于“特色”,所谓的“特色”是指其产业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高效性、优势性和开发性的特征,通过优化合理布局,产业化发展,逐渐在规模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实现规模化、产业化与市场化发展。

(三)相关概念

特色农业是指为了适应特定的农业生产条件,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区域、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围绕“特色”进行农业生产或提供服务,从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农业发展形式[2]。他是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

高原是指海拔高于1000米的地区,其面积广阔,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具有比较完整的大面积的隆起地区。特色是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

高原特色农业是指高原地区独特的农业类型,集高原粮仓、特色经济、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以及开放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2]。

二、云南省高原特色产业基本情况

(一)云南省的相关概述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云南省总面积约为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4.11%。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云南省自然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多样,是典型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

云南省境内气候多样,全省分布着约7种不同的温度带气候类型,同时其也兼具着低纬气候、季风气候。省内降水充沛,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四季如春,且一年四季日照充足。而正是这种多样的气候也造就了云南特有的高原特色农业。

云南省有600多条大河流,其中主要河流就高达180多条,且多为入海河流上游,水域几乎分布全省。丰富的水资源也为云南开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奠定了有利基础。

(二)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是云南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特色优势农业和生物资源产业得到了发展,但产业体系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全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万亩,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4100多万亩,烟叶、茶叶、花卉、咖啡、核桃、膏桐等品种的种植面积以及烟草、鲜切花、咖啡、核桃、野生食用菌、橡胶等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甘蔗、蔬菜、丝麻、中药材等品种的面积和产量名列全国前茅,农业生产结构、农业与非农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但产品零散现象突出,优质产品较少[3]。(见表2.1)

表2.1 云南省2008-201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主要的农作物产量基本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几种盈利较大的作物,如烤烟、茶叶和水果等,相比08年都有巨大的增幅。增长幅度大部分为20%-25%,而茶叶的增长幅度约为50%,水果的增长幅度更是高达238%。可见“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农业有着高度重视,大力促进云南省农业的发展。

表2.2 云南省2008-2013年咖啡作物面积和产量 单位:万公顷,万吨

由上图可看出云南省近5年的咖啡种植面积有了显著的提升,总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实际上优质的咖啡豆并不是太多,多产的品质需要提高。

再看一看茶叶的生产情况,如表2.3

表2.3 茶叶生产情况 单位:万公顷,万吨

图表表明茶叶这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在提高,而且每年二者的差距在减少。说明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提高了农民种植茶叶的技术,同时使得云南省2008年-2013年茶叶的单位产量每年有巨大增幅。

纵观近几年,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全省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家,省级30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00个,同时在农业生物资源方面,具有“云南著名商标”的企业就有227个,而又“中国驰名商标”的有15个。尽管如戏,还是可以看出云南省农业发展及农业企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发展的集中度不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大部分特色产品还处于原料型和初加工型生产阶段,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3]

三、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较分散

云南省的农业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土地规模较小,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农产品产量有限,而且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这样导致生产经营较为被动。仅从农业上多获取的收益而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4]

(二) 品种较为单一,缺乏精良品种

以普洱市的咖啡为例,目前该市生产性栽培的咖啡品种95%以上为卡帝莫(Catimor)系列,缺乏纯种精品咖啡[5]。该品种为中粒种与小粒种的杂交后代,虽然具有抗锈、矮杆、高产等优良特性,但品质相对较差。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云南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导致云南省的交通不发达,不便利。使得整个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因此,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一个涉及农业开发、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农民素质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离不开特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由于地处边疆,当地严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与此同时,一些农业企业或者经营指导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远远不足,导致农产品种植、开发、生产以及销售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不能良好的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6]

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技术人员和劳动者的技术培训

政府需要投入资金,对种植农作物的技术人员和劳动者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技术及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农民田间培训学校的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的生产技术水平。政府在农民种植农作物期间,要不时地派技术指导人员“走下去”帮助种植者解决一些生产上的难题。

一方面,强化科技的技术支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来推进临沧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地提高临沧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还可以延伸生产链和增加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强化科技队伍建设。从当地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的多样性特点和要求出发,强化科技队伍的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领军、骨干人才,以及组建创新团队,大力培育技术创新与应用型人才队伍。通过培养新型团队,将团队分散到全省不同农业地区,对当地农民进行指导和培训,培养出种植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且经营眼光好的高水平农民。

(二)采用“互联网+农业”方式

现如今,在这个“互联网+”盛行的时代,运用“互联网+农业”的方式,有利于农产品的外销,可以扩宽销售的渠道,提高销售业绩。在各省各县建立农业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运用大数据平台为农产品建立精准的营销体系,提高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正如云南元谋县于2015年7月2日启动并开展的电商运营中心,更是开启了互联网+农业的新时代,试运营80天以来,农产品销售量达442吨,累计销售额达515万元,实现农民增收3%。同时通过与顺丰速递合作,实现24小时到一线城市,48小时到2线城市,72小时到全国其他城市的物流配送能力,为开展云南农产品精准营销奠定了基础。这种运营方法减少了成本以及人力的浪费,省去了店铺管理的资金;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足不出户选择高品质的农副产品。

(三)推行品牌战略,对产品进行深加工

延伸高原特色农业的产业价值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推行完整的产业链,使农业的种植、养殖到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7]。拥有自己的品牌,大力推广品牌,推过媒体、互联网等传媒使品牌深入人心。

(四)借力“一带一路”政策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云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显著优势,云南融入“一带一路”规划,有着突出的地缘优势。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可以利用“一带一路”政策,促进特色农业的销售网络,扩宽销售道路,使云南特色高原生态农业开拓海外市场。

(五)以院校人才作为支撑

发展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而作为人才培养的传送地,学校可以与政府、各个机构联合,将涉及农林专业的高等人才输送到基层,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同时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走进基层,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同时可以开展一系列专题讲座和公益培训指导,使更多的人了解并掌握该方面的相关知识。

[1]张芸.临沧市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向丽红,胡先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322-324.

[3]江惠琼,李学林,董晓波.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建议[A].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临沧市委、临沧市人民政府.2012.

[4]王建农,邓祖龙,周凌荣.发展特色农业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J].经济研究参考.1996:4.

[5]黄家雄,刘标,李学俊,李亚男,张晓芳,吕玉兰.普洱市咖啡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热带农业科技,2015,04:13-19+38.

[6]朱建青,柴正群.普洱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技,2015,04:42-46.

[7]向明生,普雁翔,宋丽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战略探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3,06:119-122.

[8]孔垂柱.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云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13,01:5-11.

[9]普雁翔,赵鸭桥,宋丽华,李永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两种路向及其融汇[J].2013,04

[10]谭斌.基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下的新型农民培育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5-8.

[11]刘静.制度安排视角下云南藏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4.

[12]颜合洪.特色农业的内涵、形成条件和发展对策[J].作物研究,2001,01:9-11.

[13]约翰·梅尔,农业经济发展学[M].农村读物出版社,1988.

职雪菲(1992.03.01)女,汉族,河南新乡人,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研究生,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高原云南省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