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昭弟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相关分析
郭昭弟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影子银行在我国有了膨胀式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到经济运行系统中,通过归纳我国影子银行的构成,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当局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度、产生的外部时滞性的影响,在对传统间接融资体系形成有益补充的同时,也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引入IS-LM修正模型具体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影子银行;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IS-LM模型
2007年始于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为一场20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关于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越来越多的文献指向了一种新的金融创新体系—“影子银行体系”(ShadowBankingSystem)。这一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麦考林(PaulMc-Culley,2007)于2007年在美联储会议上提出,他认为“影子银行是非银行投资渠道、工具和结构性产品杠杆化的组合”。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StabilityBoard,2011)提出的界定,影子银行其实就是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信用中介活动。我国的影子银行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活动中对资本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影子银行的规模也迅速膨胀。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缺失,导致中小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刺激了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迅速膨胀,形成了影子银行系统与正规金融系统的双重运行结构。针对双重运行结构所出现的问题,Kashyapetal.(1993)[1]较早发现,在紧缩货币政策的实施中,银行贷款减少了,但是商业银行票据融资明显增加,这就意味着可能存在银行信贷融资的替换机制。GertlerandKiyotaki(2010)[2]研究发现,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宏观经济冲击的传导过程中具有放大效应功能。FabioVeronoetal.(2011)[3]将影子银行纳入到DSGE模型中,研究了影子银行部门的行为动机与货币政策周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子银行的行为严重冲击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中国的影子银行产生于2010-2011年间信贷大幅紧缩的背景下,一方面是为了规避“定向式”的行政管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逃避金融监管。在2010-2012年中国经济下行的三年间,影子银行体系膨胀了三倍有余其逆周期性和西方影子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形成鲜明对比。惠誉估计,我国各类影子银行的信贷总额可能已达到GDP的198%。就总体而言,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而快速增长的“影子银行”业务,不仅干扰了货币政策的执行,也包含影响金融稳定的风险。中国的影子银行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它的产生模糊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窗口指导口径,放大了市场的货币供给量或者改变了货币供给渠道(王增武,2010)[4];影子银行可能会像商业银行一样具有货币创造的功能,它的信用创造功能通过金融稳定渠道对货币政策产生系统性影响,直接冲击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李波和伍戈,2011)[5];它的发展也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大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骆振心和冯科,2012)。
由图1可知,2010年中央银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限制金融机构的贷款额度的目的是让LM曲线由LM0向左上方移动到LM1,即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此时的均衡点为e0,但是影子银行的出现使得中央银行调控无法达到预期,因为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增加了货币供应,使得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LM1移动到LM2,但是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许多人将货币投资于此类机构,投资的增加使得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新的均衡点为e1,相对e0,可以看到e1意味着利率上升的同时收入有所增加,利率与价格的关系经过推导可以表示为P=M/(kY-hR),其中M为名义货币供应量,k为谨慎性和交易动机而所需货币量与实际收入的比例关系,h是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而收入Y提高的幅度小于利率R增加的幅度,因此价格水平P必然上升,所以,影子银行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稳定物价、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图1 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的动态IS-LM模型
(一)影子银行会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不可控和可预测性降低,增加货币监测的难度;
(二)影子银行会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如信贷、利率的传导效果造成影响;
(三)影子银行不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影子银行将导致产出扩张,而债券利率是上升还是下降则是不确定的。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与“美式”影子银行的性质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中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体系受制于监管和自身风险控制的约束,难以对经济中高风险实体提供充足的信贷支持,影子银行体系恰恰弥补了这点不足。然而影子银行自身的逆周期扩张行为很大程度降低了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并且在紧缩的经济环境下不断集聚风险。
我们得到启示: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需要调整原有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以抵消影子银行的扩张作用。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当前应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的基础上,适时推进利率市场化,充分发挥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对影子银行的发展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可放任自流,要加强监控,防范风险。
[1]王增武.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为例[J].中国金融,2010(12).
[2]李波,伍戈.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11(12).
[3]骆振心,冯科.影子银行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J]武汉金融,2012(4).
[4]景晓达.影子银行规模到底有多大[N].中国财经报,2013-01-29.
[5]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12).
郭昭弟(1995-)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本科生,金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