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宝象,陈呈超,刘浩然
(1.《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山东 青岛266100;2.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广东 深圳518100)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网民数量越来越多,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网民数量达到6.56亿,较2015年底增加了3 656万人,手机网民占总网民数的 92.5%[1],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移动终端来获取知识和讯息。面对这一情况,我国科技期刊界也积极做出改变,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移动终端 APP、微博等适应移动终端的新媒体出版平台。同时许多科技期刊的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科技期刊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做了大量研究,例如:陶华等[2]对我国科技期刊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陈呈超等[3]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出了科技期刊进行数字化建设的方案和构想,邓春[4]结合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实例阐述了如何借助微信平台提升科技期刊内容建设。我国科技期刊从2000年前后,开始基于传统互联网,进行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大部分科技期刊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了利用传统互联网进行稿件的采编和论文的传播,在基于传统互联网进行内容加工和传播方面科技期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么,是否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利用其在传统互联网上已有的内容资源,来进行移动互联网终端平台的建设呢?本文将选取传统互联网中主要建设对象——网站和移动互联网中主要建设对象——微信,对比分析科技期刊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建设上的异同,从开通数量、实现功能、首页内容、推送频率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为科技期刊基于移动互联网进行学术传播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以中国知网公布的 2015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的中文科技期刊为对象,统计分析其中文网站建设和新媒体应用的情况。国际影响力的入选期刊是在学术界有较高学术影响力、表现强劲的科技期刊,分析这些期刊的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的建设经验,对于其他科技期刊开展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借鉴意义。本文统计入选国际影响力的建有中文网站的中文科技期刊 192种,其中开通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微信号)的112种,开通比率为58.3%,开通移动终端APP的24种,开通比率为12.5%,科技期刊更倾向于选择微信号作为新媒体建设的平台。究其原因,相对于移动终端APP,微信号具有架构模式成熟、开发门槛低、便于用户间互相转发等特点,因而更适合科技期刊在新媒体平台建设初期采用。文献[5]于2015年8月统计显示,开通微信号的科技期刊数量仅占科技期刊总量的3.56%,而本文于2016年8月统计这192种科技期刊,其微信号的开通率已达到58.3%。虽然统计样本不同,但也可侧面反映出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微信号的迅猛增长趋势。
对192种科技期刊的中文网站和112个微信号的主要功能进行了统计分析。192种科技期刊网站的主要功能如表1所示。
表1 192种科技期刊中文网站的主要功能统计
从表 1中可以看出,科技期刊通过其网站,完全实现了稿件采编、投稿指导和论文在线等功能;基本实现了期刊、编委和编辑部信息的公布、论文检索和信息公告的发布等功能;大部分期刊实现了高下载(高被引)论文的统计、订阅信息的提供、相关网站的链接等功能。期刊网站基本涵盖了论文采编、发表和传播所需要的全部功能。除此之外,根据期刊的学科特色和办刊理念,其网站上还增添有其他功能模块,如:优秀论文推荐、优先出版论文展示、SCI、EI收录数据展示、学术会议信息发布、科技政策宣传、E-mail Alert推送、新媒体平台二维码链接等。
对照科技期刊的网站主页,结合期刊微信平台的特点,统计了这 112个微信号的主要功能,如表2所示。对比表1、2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采编系统方面,微信号的比率低于网站,且微信号主要开通的功能是稿件查询和审稿查询,这两个功能只是采编系统的一部分;在投稿服务方面,能够提供投稿指南、期刊简介、编辑部联系方式等功能的微信号的比率均低于网站;在论文在线方面,虽然未达到网站的开通比率,但大部分微信号开通了此项服务,其开通比率相对较高,且在微信号中将“优秀论文推荐”作为单独的栏目独立出来。开通信息公告、期刊订阅、编委简介和下载(引用)统计等功能的微信号较少。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微信号各功能模块的开通比率均比网站低,实现的功能比网站少,提供的服务比网站弱。对微信号中各功能模块的开通比率进行横向对比,可以看出,目前微信号的主要功能是论文在线展示、稿件状态查询、期刊和编辑部信息公布,这与文献[5-6]调查分析用户对科技期刊微信号的功能需求基本吻合。除以上主要功能外,各科技期刊的微信号还推出有自身特色的信息服务,如:科普文章推广、行业资讯传播、学术会议信息发布、专题论文展示等。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科技期刊微信号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传播和查询,相对于网站,微信号在信息推广方面更具优势。
表2 112个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功能统计
科技期刊网站的各种功能主要通过主页上的菜单栏和功能模块的链接来实现,主页内容建设是网站建设的重要组成。这192种科技期刊网站主页展示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菜单栏、采编系统模块、信息公告、在线论文、检索服务、下载(引用)排行、资料下载、友情链接、新媒体二维码链接等。网站的其他功能大多通过主页上的超级链接,链接到相应的模块或页面来实现,可以看出,主页是网站平台的入口,通过这个入口,可以实现网站的全部功能。而微信号则通过菜单栏链接和消息推送来实现其功能,首页的消息推送是微信号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网站主页不同,微信号的消息推送没有特定的消息推送模式,每个期刊各有特色:其中15个微信号未设消息推送,而用菜单栏链接实现微信号的宣传。在有消息推送的97个公众号中,其主要推送内容也各不相同,大部分公众号以期刊目次或信息公告为主要推送内容,少部分公众号以科普文章、优秀论文、科技新闻、会议通知等为主要推送内容。在这些类型的消息中,除科普文章外,其他消息的内容基本来自于期刊网站。由此可以看出,科技期刊微信号的消息推送是与其网站紧密结合的,充分利用网站现有的内容资源进行微信内容的建设是这 112种科技期刊在建设微信号时主要采用的一种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结合微信号的传播特色,有效利用现有的内容资源,让既有的内容多渠道进行传播,实现了内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这种方式的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信息没有根据微信的传播特性进行二次深加工,使得微信上的信息与网站上的信息重合度大、信息的可阅读性不够强、用户体验不好、用户黏性差。借鉴网站建设经验和利用网站的内容资源时,要将已有的内容重新制作加工,将内容的数据格式转换成适合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阅读和传播的格式,同时还要根据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积极开发新栏目、创作新内容,建议可以适当加大科普文章、科技新闻、会议通知、专刊征稿等形式的消息推送。
信息的快速更新、主动推送是新媒体的优势,推送频率是微信号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调查了192个网站和112个微信号信息更新的内容和周期。网站信息更新的内容以期刊的最新目次、编辑部的信息公告和学术活动信息为主,期刊目次的更新周期与该期刊的刊期基本一致,其余内容无固定的更新周期。微信号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期刊的最新目次、编辑部的信息公告、科普文章、优秀论文、科技新闻、会议通知、专刊征稿等。是否有固定的更新周期、更新周期多长每个公众号各不相同。
作者统计了这112个微信号的消息推送频率,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112个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消息推送频率
从表3可以看出,能够开展消息推送的微信号有97个,占总数量的87%,其中,不定期推送消息的有 59%,定期推送消息的有 28%。这说明虽然期刊开通了微信号,但大部分公众号在运行维护时投入的精力不够,不能维护较稳定的消息推送周期,科技期刊在微信号的日常维护方面尚待提高。从消息推送的频率来看,推送频率小于等于一周的有27个占24%,能够每天都更新的仅有7%;推送频率大于一周小于等于1个月的有42个占37.5%;而推送频率大于1个月和没有推送的共有43个占38.5%。从上述的比率可以看出,大部分微信号的消息推送频率要在 1周以上,这样的更新频率不利于吸引读者的长期关注,会导致用户的关注度较差。本文认为,科技期刊微信号推送周期不固定、推送频率过低的主要原因是其内容资源的构成较单一,适用于新媒体的内容资源相对较少。目前科技期刊微信号推送的消息主要为期刊目次或编辑部的信息公告,期刊目次的更新与期刊的刊期大致相同,一般为1或2个月,编辑部的信息公告则无固定的更新周期,这就导致大部分微信号更新周期较长且无固定更新周期。提高科技期刊微信号消息推送频率和实现消息的定期推送,要从改善消息推送的内容资源入手,增加科普文章、专题论文、科技新闻、会议通知、专刊征稿等形式的消息推送。
本文对比分析了入选国际影响力的 192种中文科技期刊的网站和微信号的建设情况。在实现功能方面,网站实现了论文采编的网络化、论文的在线展示、通知信息的网络公布和相关资料的网上下载等功能;而期刊微信号实现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比期刊网站要少,但在信息推广方面较网站有一定的优势。在主页内容对比和信息推送频率方面,网站的主页是期刊网站的入口,设置有网站全部内容的链接,论文在线和信息公告只是主页的一部分,且信息的更新无固定周期;而微信首页的消息推送是微信号的主要功能,其信息的推送相对于网站更主动、更及时、有一定周期且内容更多样。科技期刊在进行微信平台建设时既要关注平台的内容建设也要关注消息的定期推送。在进行内容建设时要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期刊网站现有的内容资源,根据微信平台的特点,对现有的学术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同时要基于微信平台创作新形式的传播内容。在有充足的内容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微信号的日常维护,以固定周期、较高频率进行消息推送,以保持用户对科技期刊微信号的长期关注。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07)[R/OL].(2016-08-03)[2016-08-07].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2]陶华,朱强,宋敏红,等.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J].编辑学报,2014,26(6):589-592.
[3]陈呈超,朱宝象,谢骏,等.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科技期刊数字化进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090-1095.
[4]邓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提升科技期刊内容建设[J].科技与出版,2016(1):47-49.
[5]杨曙.基于实证的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应用调查[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84-88.
[6]小木虫.投票:你最希望通过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获取什么信息呢?[EB/OL].(2014-04-28)[2016-08-07].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7308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