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数字出版现状及其与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的关系分析

2016-12-07 03:17赵媛媛施贵军
学报编辑论丛 2016年0期
关键词:优先科技期刊学术期刊

赵媛媛,施贵军,王 芳

(《高校地质学报》编辑部,南京210023)

互联网时代改变着信息的传播方式,网络化、数字化也在逐渐改变着传统学术期刊的出版形式。如今,数字出版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快速发展趋势,转变着人们的传统出版意识和思维,作为数字出版的新兴理念和模式的优先数字出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出现。这一出版模式是以数字出版的方式提前以单篇论文或整期的形式发表印刷版期刊定稿论文的内容[1],加速了科技成果网络信息传播,缩短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目前,国际上很多优秀的期刊都有自己的数字出版平台,文章录用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在线发表。相比之下,国内的优先数字出版起步较晚,自2010年中国知网正式推出至2016年4月,与知网签订优先数字出版的期刊尚不到该数据库全部期刊的 30%,与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合作优先数字出版的期刊则更少,可见这一新兴的出版理念和举措在期刊界的普及程度并不理想,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优先数字出版对期刊的评价指标的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所致[2]。近年来相关话题也引起了期刊编辑与出版界多方关注和探讨[2-6],作者们指出了一些问题,也提出了积极对策,但因该模式应用年限较短,多数评价和结论还缺乏充分的数据支撑。本次研究将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签约期刊为调查对象,通过采集与分析连续 6年的数据,进一步论证优先数字出版对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问题,其结果期望对期刊界有所帮助。

1 思路与方法

2010—2011年间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三家数据库先后都推出了优先数字出版,鉴于目前与维普签订优先出版合约的期刊数量相对较少,此次研究数据只采用知网和万方两个数据库的数据。

(1) 分别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总数和优先出版期刊数量进行统计,计算两大数据库各学科优先数字出版期刊所占的百分比,获得当前优先出版模式在整个学术期刊界和不同学科中的接受程度。

(2) 以优先数字出版比例最高的学科为重点调研对象,选取自签约后连续不间断的以单篇或整期的形式优先发表文章的期刊,分别对这些期刊在不同数据库的相关影响力指标进行统计,并根据期刊接受优先出版前后的数据对比结果,获得优先数字出版与期刊主要影响力指标的关系。

(3) 在上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得出优先数字出版对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影响的认识。

2 优先出版在学术期刊中的现状分析

根据2010—2015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7-8]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9-10]公布的数据,现将中国知网和万方两大数据库优先数字出版情况分别分析如下。

2.1 中国知网的优先数字出版

中国知网是国内较早开始推出优先数字出版的平台,截至2016年4月,知网收录的学术期刊已达11 276种,并按学科分为10大类[7-8]。目前有3 238种期刊与知网签订了优先数字出版合作协议,占期刊总数的28.7%。其中有3个学科的优先出版的期刊占到同学科期刊的40%以上,优先占比在30%~40%的学科有3个,在20%~30%的有1个学科,10%~20%的学科有2个,优先占比低于10%的学科仅有1个(表1)。表1显示,10大学科中接受优先出版程度最高的学科是基础科学类期刊,签约刊占同学科期刊总数的46.1%;接受程度最低的是哲学与人文科学类,期刊签约的比例只有8.9%。

表1 中国知网各学科优先出版期刊数量和比例

2.2 万方数据库优先出版的期刊分析

万方数据库目前收录期刊8 796种,分为8大学科,其中接受优先出版的期刊共计41种,占全部期刊总数的0.47%[10]。按学科统计结果,除农业科学类的优先出版期刊占比为1.3%外,其余学科均在1%以下(表2)。

表2 万方各学科优先出版期刊数量和比例

以上统计显示,目前两大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中接受优先数字出版的期刊所占比例尚不足1/3,而其中还包括已签订优先出版合约,但实际尚未实施或断续实施的期刊。可见,目前优先出版这一新兴理念和出版模式在期刊界的接受程度并不理想。

3 优先数字出版与期刊评价指标的关系

上述期刊界对优先数字出版接受度不理想的现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而目前关于这一出版形式对各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存在着模糊或不确定性认识[2-3,5],应该是制约其被接受程度的重要原因。

为进一步论证优先数字出版对期刊指标的影响程度,本项研究重点调研了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优先数字出版比例最高的基础科学类 820种期刊有关数据,并从中选取较早(2011年初)签约的期刊、同时又自签约起至 2016年不间断的以单篇或整期的形式优先发表文章的期刊,符合这些条件的期刊共计有8种,分别是《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力学进展》《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和《测绘科学》。考虑到各期刊最关心的评价指标仍然是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笔者将对8种期刊这两项指标连续6年(2010—2015年版)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为了有效对比优先出版前后的指标变化,保证数据的相对客观和稳定,我们取上述期刊签约优先当年(2011年)的数据(2012年版)为界,并将其与前两年的数据归为优先前三年(2010—2012年版),而2013—2015年版的数据自然归为优先后三年,对比优先前后三年的数据变化,应该可以反映优先出版对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

3.1 优先数字出版前后影响因子总体变化趋势

对中国知网8种优先出版期刊2010—2015年的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表明(图1),2010—2012优先前三年的影响因子有下降趋势(均值从0.849下降到0.759),而2013—2015优先后三年的影响因子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均值0.812增至0.922),其中2015年的增长幅度较大。为了印证这一结果,笔者同时统计了万方同时期发布的这 8种期刊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优先前后的影响因子变化趋势与知网类似(图1)。两个数据库的统计源不同,但优先出版的期刊总体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却表现一致,说明优先数字出版确实对期刊的影响因子有提升作用。

图1 8种期刊优先出版前后的平均影响因子变化趋势(N是期刊数量)

3.2 优先数字出版前后的平均被引频次总体变化

采用与影响因子分析相同的方法,分别对比统计了中国知网和万方发布的上述 8种期刊的被引频次。中国知网的数据显示,优先前的总被引频次曲线呈下弯弧形,优先后的曲线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均值从2 187.8次上升至2 595.9次;万方数据显示,虽然优先前后平均被引频次均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显然是优先后3年明显大于优先前(图2)。因此,总被引频次优先前后增长幅度的比较进一步表明优先数字出版对期刊被引频次同样有促进的作用。

图2 8种期刊优先出版前后平均被引频次变化趋势(N是期刊数量)

3.3 优先出版前后被引频次的个刊变化

优先出版主要功能是促使论文尽早被读者阅读并引用,因此被引频次对优先出版的反映相比影响因子可能更加直接。为此本文对 8种期刊优先前后的被引频次分别做了统计和对比(图 3),结果显示,除了《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优先出版前后的数据变化不明显外,其余7个期刊被引频次均在优先出版后有一定的提升,其中《测绘科学》《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北京大学(自然科学版)》和《力学进展》4个期刊优先后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优先前。

图3 8种期刊优先前后被引频次趋势对比

4 讨 论

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有关优先出版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期刊界对优先数字出版的接受程度和执行度均不够理想,这可能与优先出版对于期刊的影响认识不深入有关[2-3]。但不同学科的优先数字出版的数量统计分析发现,基础科学类、农业科技类和医药卫生类等科技类期刊相对接受程度高,这一现象至少说明这些学科对优先出版是重视且有需求的。

根据上述 8刊连续优先出版前后主要评价指标的统计和分析,无论从数据总体变化趋势的对比,还是从个刊层面数据变化幅度的比较,基本显示采用优先出版后期刊的影响力指标有上升趋势,因此可以认为优先出版形式对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提升存在促进作用。

从个刊被引频次的上升幅度对比中还发现,采用优先出版后,出版周期长的期刊数据上升幅度突出,因此优先数字出版对促进周期长期刊的评价指标提升作用可能比周期短的期刊更加有效。这与优先出版能够缩短论文发表时滞,将时滞对作者、读者和期刊的负面影响降低的认识比较吻合[4,11-13]。

我们都知道,影响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文章质量、数量和刊期等都是重要因素,尤其是论文质量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是关键。优先出版对此或许只是个辅助性手段。但根据我们的调研和实践,在引入优先数字出版模式时,编辑部如果能够连续组织优质稿件并以栏目或整期优先发表,才能使优先出版功效发挥到最大,甚至彻底改变传统出版机制。然而,对于目前大部分的中文学术期刊来说,大量增加优质稿件是很多学术期刊一直十分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许是目前优先出版签约率较低、或签约后执行率更低的主要因素。

因此,本文基于数据比较分析的结果,应该有利于了期刊界对优先出版与评价指标关系的进一步认识。优先数字出版虽然对提高刊物影响或评价指标有促进作用,但实施中如果优秀稿件和数量以及连续性得不到一定保障,那么优先出版的作用或功效则难以充分发挥。

5 结 论

(1) 统计显示国内学术期刊对优先数字出版的接受程度偏低,目前已签约刊不及期刊总数1/3,在已签约的期刊中,真正连续有效采用优先数字出版形式的期刊则更少,相比而言,基础科学类期刊优先出版比例较高。

(2) 8种优先出版接受度较高的基础科学类期刊的评价指标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先”后的期刊评价指标上升幅度比“优先”前的大,说明数字出版对期刊影响力指标提升有一定的促进关系。

(3) 建议科技期刊尤其是周期长的期刊尽早采用优先数字出版模式,并且尽量保证优先发表论文的质量、数量以及连续性。

[1]汪新红.优先数字出版是提高学术期刊出版速度的一种新模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90-92.

[2]徐会永,许玉清.中国科技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3):296-299.

[3]吕赛英,王维朗,张苹,等.学术期刊推进优先数字出版的问题及对策[J].编辑学报,2012,24(1):74-76.

[4]徐云峰,徐红星,陆海燕,等.优先数字出版影响发表时滞和下载量的定量分析[J].编辑学报,2013,25(6):607-608.

[5]徐会永.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及出版时滞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及其展望[J].编辑学报,2014,26(4):315-318.

[6] 张俊彦,黄林美,林琳,等.国内科技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187-1193.

[7]中国科学技术文献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5.

[8]中国知网[EB/OL].[2016-06-01].http://epub.cnki.net/kns/oldnavi/n_Navi.aspx?NaviID=1&Flg=.

[9]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10]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EB/OL]. [2016-06-01]. http://c.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ubject.aspx?NodeId=B

[11] 李江,伍军红.论文发表时滞与优先数字出版[J].编辑学报,2011,23(4):357-359.

[12] 许花桃.综合性科技核心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现状与分析[J].编辑学报,2012,24(4):368-370.

[13] 盖双双,刘雪立,张诗乐,等.同年不同月份发表的论文被引频次的演进规律:兼谈优先数字出版的价值和局限性[J].编辑学报,2014,26(3):210-214.

猜你喜欢
优先科技期刊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40年,教育优先
多端传播,何者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