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关注供给侧改革
去年11月份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了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这一概念也成为了中国经济领域最火热的词汇。
究竟何谓供给侧改革?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李克强总理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发展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并存,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所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而需要从供给端着手改革。20世纪70-80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淖。而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不完全是西方讲的供给经济学概念,它更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滑,所以叫称之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意义,在于面向整个社会需求有很大质的提升的时代所进行的结构性调整和变革。目前,中国社会基于小康水平之上的高品质需求正处于真正爆发的前夜,这个爆发需要供应侧能够提供拥有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和拥有良好美誉度的品牌。在新常态中,人们愿意用更多的钱来购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从加速增长的国人赴海外旅游和购物中可见一斑。前几天从一位日本同行那里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在日本采购数量最多排前三位的是手表、数码相机和电饭煲。
这就是众多优秀企业的重大战略机遇。面对机遇,企业转型需要思考如何在解决企业治理结构现代化的同时,积极应对下一轮发展的升级需求,用创新驱动的供给侧新结构应对新的需求升级。当前,大多数企业所面对的“巨大的存量资产怎么转型升级”这样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站稳脚跟的企业,如果不在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创新上下功夫,不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和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尤其是直面“互联网”、“智能化”时代的来临;直面国际巨头的全球化运营和竞争能力,面临着很大挑战。但这这些挑战还不至于是生存危机,而是在进入从“配角”上升为“主角”的新阶段后怎么活得更好的“危机”。生存危机多出现于中小企业。目前最困难的是那些没有自主技术、自主产品、自主品牌的企业,它们现在还基于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力可能难以为继。我国的传统钟表制造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经历了多年的洗牌和磨练,“产能过剩”已不是主要矛盾,决定胜负的还是技术创新。在信息、电子、传感、通讯、新能源等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智能钟表”的挑战面前,传统钟表制造业还是首先要把自己“精密制造”的优势发扬光大,其次要围绕降本增效全面深化科学管理体系。乔布斯说过:互联网时代不要问消费者需要什么,因为谁也不知道你要创造一个超现实的东西。当一个苹果手机摆在你面前时,你才觉得:哇,还可以是这样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宏观层面的经济改革,所以国家将会出台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政策。核心就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预计未来,国家将在宏观方面从以下四个方面降低企业显性成本:一是继续推进资源品价格改革,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二是实施减税降费和加速折旧,降低企业财税成本;三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结合降息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四是实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降低企业人力成本。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到宏观和微观的方方面面,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积极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