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N.E.S 张凯
大号移动“充电宝”能否消除里程焦虑?
撰文/N.E.S 张凯
“里程焦虑”,是很多纯电动汽车使用者心中过不去的一道坎儿。充电便利程度的欠缺让很多车主养成了“轻易不敢开空调”、“踩下电门又慢又稳”的驾车习惯。就在近期,一款名为“e约充电”的APP悄然上线,它背后所提供的便是将一个大号的移动充电宝服务于北京市内需要充电的车辆。那么,它能否打破固定充电桩的局限,解决纯电动车主的后顾之忧?
为了验证产品的实用性,《新能源汽车新闻》的记者进行了一次实测,下载了这款名为“e约充电”的APP。按照软件内置的地图显示,目前这款移动充电产品仅支持在北京市市区内使用。依照地图上显示的移动充电车标志,可以看到当前共分布有9辆车(如图1),在点击车辆标志后,可以显示诸如移动充电车的枪口数量、使用状态、空闲桩数以及可服务车型等信息(如图2)。
这款号称可以移动充电的产品,真的能够实时“移动”,满足车主的应急充电需求吗?很多人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然而随着预约充电下一个步骤的进行,问题也就有了答案。当记者逐一点击每辆移动充电车的标志后发现,部分移动充电车处于状态不正常的情况,还有一些处于其中一个或多个端口正在被占用的情况。那么,问题来了,在记者想要寻求充电车“救援”时,真的能及时享受到这些充电宝“即插即用”的便利性吗?
追根溯源,记者随即驱车前往就近的一处移动充电点寻求真相。就在想要使用这个软件导航到附近的一辆充电车位置时,新的问题又来了——“想要启动导航,必须先注册自己的车辆信息并提前付费进行预约充电”。实测进行到这里,可能记者与很多这个软件的潜在消费者一样,心中打起了退堂鼓。不过,为了让测试顺利进行,记者在未享受到充电服务之前,预先支付了电费及服务费,而后才激活导航功能,得以前往移动充电车所在的位置。
跟随导航路径,在一处路边规划好的停车位,记者很快地找到了这辆写有“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站”的厢式货车。由此来看,这项“导航找车”功能在预付费之后还是值得点赞的。在移动充电车旁,此时刚好有一辆运营车辆刚刚完成充电。
图1:依照地图内显示的移动充电车标志,可以看到当前共分布有9辆车
图2:点击移动充电车标志后,可以显示当前车辆状态信息
“这个位置基本是这辆移动充电车的‘固定停靠点’,而这附近还没有公共充电设施,刚刚为了应急,我就充了3度电,不过充电费太贵了”,一位营运车辆的车主得知记者身份后,表示出了无奈。
到底是多高的充电价格,迫使车主只充了如此少的电量应付前行?看到记者将车辆停靠在路边,移动充电车司机很主动地上前确认是否已经预约充电,而后又指挥记者把车停靠在移动充电车后方的一个车位。经这位司机兼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北京市已有9辆移动充电车投入使用,功率从30千瓦到500千瓦不等。其中,2台3.3米车型方便驶入胡同和小区,5台4.2米车型可以适应北京市绝大部分路况,5.2米和6.8米车型各一辆,主要为拥有固定场站的巴士进行一次性补给。不难看出,多种型号的充电车辆增加了充电补给的灵活性,这一点着实是周到的人性化考虑。不过,当记者得知使用移动充电车需要4.99元/kWh的充电价格时,相比北京市平均2元/kWh的充电价格,心中充满了不满。此外,如果需要预约上门充电,还需要支付35元上门服务费用。由此不难看出,这些移动充电车的使用成本较为昂贵。
提到使用成本,这款APP的开发商——万尊科技董事长汪浩表示,“使用‘e约充电’相比于目前已存在的公共充电桩,除去时间成本,算上电费、服务费、停车费,三环内充电车更便宜,三环到五环间价格相等”。不过,记者经过实际体验,移动充电车除了在灵活性方面占据优势外,其他体验效果并未完全达到理想目标。比如简单的充电费用对比,记者驾驶的这辆北汽新能源EX200在使用快速充电模式下,一个小时充电20kWh,即使自行寻找移动充电车进行充电也需要支付99.8元的费用,而同样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按照平均2元/kWh的充电价格进行计算,充满20kWh的电量需要40元,再加上每小时10元停车费也不过50元。因此,使用移动充电车的成本至少要比常规充电翻一番。
根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总保有量已超过 6.7万辆,充电设施与电动汽车的配比还远远达不到1∶1的比例,在电动汽车市场需求与充电设施不平衡的背景下,不少纯电动车车主都为“怎么充电”和“去哪儿充电”等问题绞尽脑汁。面对这些问题,一款即插即用的充电产品固然有着“可移动、不受车位限制”、“支持快速充电”、“节省安装充电桩时间”等优点,但经过记者的一番调查之后,使用效果并没有达到“随时随地为电动汽车应急充电”的预期。
而就在记者充电的过程中,吸引多位市民前来询问这个看上去很“新鲜”的移动充电车,但经过一番了解,其中一位纯电动车车主表示,目前纯电动汽车产品还是以解决短途出行或者目的地出行为主,而且以目前产品的续驶里程及充电可靠程度来看,长距离出行一般不会考虑使用纯电动汽车。另外,对于这些移动充电车而言,其服务区域还只是以北京市五环路以内的区域为主,加上高昂的充电费用,车主通常应该不会经常选择这种充电方式,只不过是应急之举。谈到应急充电,另一位市民也表示,现在很多纯电动汽车品牌的4S店同样能够提供这项服务,而且价格方面更占据优势,移动充电车的作用不大。
其实,对于移动充电车质疑的声音还远不止这些,几位附近常住的市民就表示,早先就看到过电池单体发热继而引发火灾的新闻,这些常停在小区附近的移动充电车是不是也携带了大量电池单体,会不会有危险发生?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移动充电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配备发电机、蓄电池及快速充电器装置的移动充电车,它可以使用发电机发电,继而储备及充电;另一种就是仅携带蓄电池,给车辆直接充电的移动充电车。对于市民担心的车辆安全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中信国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刘正耀,他表示,无论是移动充电车还是任何充电产品,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但这些问题是有办法克服的。第一,这些设备在一定湿度范围的绝缘等级要达标,并且要求设备带有自检测功能。第二,保证电池电压的均衡程度,SOH值要在合理区间。第三,同时还要及时监测电流大小,保证在合理范围内。第四,设备通风状况要保持良好,以免因散热不当造成安全隐患。第五,车辆外观要具备放水性能,以免内部高压电设备遇水发生短路。由此来看,移动充电车运营商对大量电池包的规范管理,才是杜绝安全隐患发生的前提。
实现北京市五环内5-10公里充电圈覆盖,是万尊新能源下一步发展目标,不过,按照目前的市场认可度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在记者实际体验过程中,移动充电车还存在诸多不便。不过,也有专家建言,移动充电车这一领域若想与新能源产业齐头并进,一方面要规范自己的生产,做到资质合格、产品合规;另一方面还要严格把控产品的安全指数,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