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

2016-12-07 10:56赵九州
党政干部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现代化工业

赵九州

(中共丹东市委党校,辽宁丹东118299)

洋务运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

赵九州

(中共丹东市委党校,辽宁丹东118299)

本文主要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改革内容以及洋务运动的结果为出发点,对洋务运动的积极方面进行论述与评价。一方面,肯定清政府通过洋务运动对晚清的政局实行改革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以现代化进程视角下看待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洋务运动;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与发展;重要意义

19世纪中后期,是世界格局发生巨变的一个时期,西方经历了长期的变革与不断地发展,资本主义和工业文明在西方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殖民战争的高潮,中国作为东亚的大国,也未能幸免。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的晚清时期,由于长期以来积累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加之晚清时期帝王政治能力的低下,清帝国内部爆发了严重的统治危机。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不利情况下,清政府展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即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这一时期是清王朝政局动荡的危机时期,清政府的统治面临着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冲击,一时间,清政府面临着政权解体的危局。

就外部而言,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殖民战争的狂潮,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在全球范围内打造自己的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体系,亚洲自然而然成为了英国殖民扩张的目标,英国在成功地占领印度后将下一个目标瞄准了中国。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发动了对中国的殖民战争。遗憾的是,处于传统国家和农业文明体系下的中国在面对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现代国家和工业文明的英国的挑战时显得不堪一击。首先,在军事上,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英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思维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战场上,仍旧以大刀长矛和骑兵为主的清帝国的精锐部队尽管作战勇敢,但面对强大的炮火则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对外作战连连失败,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在政治上和心理上对清帝国造成了严重的阴影。同时,北方的沙俄,西方的法国、美国等国也开始侵犯中国,中国一时间遭遇了严重的外部安全威胁。在经济贸易领域,由于工业文明下的大机器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得西方的工业产品和加工后的农产品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成本都远远优越于传统农耕文明下的小门小户的小农经济所生产出的产品,因此,中国长期以来的贸易大国的地位和国际贸易上的优势渐渐丧失,经济发展遭到了新兴经济模式的严峻挑战。

就内部而言,清王朝自19世纪中叶以来,国家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弊病,传统国家模式下,权力高度集中,权力主导社会资源的配置,加之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使得国家官僚体系腐败十分严重,尽管清嘉庆、道光皇帝有意整顿吏治,打击贪腐,但无法有效的从根源上遏制腐败。同时,这一时期,由于人口的大量增长,使得有限的土地无法承载大量的人口,流民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传统国家和农耕文明背景下的清帝国又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过量人口的生存问题,流民日益成为清帝国的一个重大隐患。特别是由于传统农耕文明下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使得自然灾害面前缺乏强大的抵抗力,加之国家范围内税收的沉重负担以及官僚腐败成本的高昂,使得底层平民的生活水平十分低下且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自耕农失去土地和生产资料,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与此同时,清政府在这一时期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由于传统模式下世袭、世卿世禄等一系列传统的政治制度的沿袭,使得清政府至近代没有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官僚体系,大量非生产型的人口占用了大量的财政支出,使得清帝国的财政入不敷出,同时,大量的官僚能力低下,无法治理地方或处理政务,清帝国的官僚系统庞大而低能成为财政的严重负担[1]。

种种的内外矛盾,凭借着帝王的卓越才能和过人的政治能力可维系帝国的运作,但统治者能力一旦不济之时,国家的种种危机和矛盾就会集中爆发。至清咸丰年间,由于咸丰皇帝的能力低下,处理国家事务不利,加之外部环境的恶劣使得国内的矛盾激化到了一个顶点,南方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攻势凌厉,一时间占领了江南地区,曾一度威胁清帝国统治核心京津唐地区,同清王朝对峙达十四年的时间。同时期的北方,捻军的起义波及整个中原地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带来的大范围的战争,使得农业生产,经济运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精壮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为平息农民起义所花费的大数目的军费,使得清政府一时间遭到了严重的危机。这一时期的清政府,急需要一次强有力的改革来实现国家的恢复与发展,从而实现国家的振兴,洋务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所发生。

二、洋务运动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自英国实行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工业文明的时代。国家工业化的水平和工业化体系的构建是大国崛起和衡量国家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英国由于最早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在蒸汽时代掌握了世界工业技术的前沿,同时也率先打造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工业体系。凭借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工业生产力,英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军,强大的国家贸易体系,优质而廉价的工业产品......使得英国拥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得益于其强大的工业体系。因此,中国的崛起,必须建造自己的工业化体系。

无论是出于自强还是求富的目的,洋务运动三十年的时间里,清帝国通过引进、学习和自主发展,在工业领域取得了十分迅猛的发展,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使中国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与此同时,中国在洋务派官员作为主导力量的指引下,开始从军事领域入手,引进武器装备制造的机器设备和生产线,建造中国自身的军事工业。在建造军事工业的同时,避免单一依赖西方国家的技术支持,中国走出了一条先仿制后自主研发的发展道路,至洋务运动中后期,部分企业可自行制造小型机器设备。在民间层面,受国家政策的鼓励,特别是湖广总督张之洞所倡导的兴办实业的政治理念,一些传统手工业主也开始投身工厂的开办,从事轻工业产品的生产,由此中国开始了工业化的探索与发展。由此可见,洋务运动为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洋务运动也是中国早期工业化探索与发展的重要的历史时期,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洋务运动为中国重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致力于发展实业,在湖北以汉阳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发展工业。这一时期在湖北开办的大型企业有汉阳钢铁厂、汉阳兵工厂、湖北枪炮厂等并逐渐建立起一系列重工业体系,为近代大武汉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工业基础。李鸿章任北洋大臣期间,江南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凭借临近上海易于和西方国家接触的独特优势打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工业地带,如安庆内军械所、金陵制造局、金陵机器局、轮船招商局、马鞍山兵工厂等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李鸿章十分看重机器的生产,不惜重金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聘请高级技术人员来发展中国自主制造的机器设备,其中北洋水师的战舰平远号就是中国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军舰。李鸿章在江南地区大力发展近代工业为中国长三角工业带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在其他的一些地区也进行着工业化的探索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工业化打下了根基。

2.洋务运动为中国城市化发展开启了探索的先河。工业时代,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城市化也是工业化的重要标志,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时期形成了一大批新兴的工业城市,如英国的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法国的巴黎、里昂,德国的慕尼黑、汉堡、斯图加特,美国的费城、底特律、芝加哥等。大城市的出现为工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以及商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大城市的形成。洋务运动时期,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一些具有卓越才能的地方官员也开始进行大城市的建设与改造。江南地区,由于太平天国起义带来的14年的战争,使得原有的一些城镇遭到了战争的破坏,在重新恢复和建设城镇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员就借发展工业的重要契机,建造近代城市。如张之洞主政湖北期间,大力发展汉阳地区的工业,以及长江中游的交通,湖北形成了武昌和汉口两个重要城市的雏形,为日后湖北以武昌和汉口为中心的中部经济带做了重要的铺垫。李鸿章任北洋大臣期间,在江南地区大力发展近代工业,借鉴上海租界的发展模式,成功地将原有的城市南京、苏州等地打造为现代化的城市,与此同时,周边地区受其发展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新的城市,如无锡、镇江等地。左宗棠主政福建期间,在福建沿海地区大力发展航海、船舶工业,福建东南地区形成了福建、厦门等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城市。特别强调的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开放的过程中,外来事物的进入又促进了一批新城市的兴起与变化,如天津、广州等地。

3.洋务运动时期为中国现代交通网奠定了基础。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交通网络的齐全与完备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标志,完备的交通网和先进的交通设施决定了资源流通的速度进而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能够凭借少量的兵力击溃中国军队不仅仅是单纯地依赖武器装备和火力上的优势,交通的便捷也是战争中的重要优势。英国凭借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清帝国的兵力调拨仍沿用着步行和马匹为基本方式,实际上导致了局部战场英军的人数优势。近代,较为先进的交通设施为水上轮船运输和陆上铁路运输。由于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铁路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原因在于铁路的筑路权大多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中,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国人思维观念的滞后,对于铁路的发展有着一种抵触的情绪。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主要发展方向在于水上运输。李鸿章开办轮船招商局,在长江沿岸地区修建码头和港口,大力发展长江水上运输,使得沿海地区和内地的交往及商业上的往来更为密切,对经济的活跃和促进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轮船的出现使得海上航行的风险大大降低,海上运输带来的利益也十分丰厚,清政府在这一时期对海禁政策的放松使得海上运输和海上贸易在洋务运动时期格外的活跃,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一大批现代化港口城市,如天津、烟台、南京、福州、广州等,尽管有一些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但由于洋务运动这一时期的探索,为其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奠定了深厚的根基。海上运输的开通和发展,对中国南北的联系和往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洋务运动时期发展有限,但其探索和尝试对日后的发展具有基石般的重要意义。

三、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人才

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最为根本的因素在于人才,特别是进入到工业时代以来,技术水平的增加和提升改变了原有的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生产模式,因此,人的智力水平和技术能力在工业时代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的国家出现了诸多复杂的事物,社会变迁十分迅速,这种不同于以往超稳定结构的传统社会模式需要更高层次的社会精英来掌握权力,管理社会。因此,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

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前百年的时间里,在工业革命前近百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开始发生了转变,科学和理性作为现代社会的文明标志开始植入人心。同时,西方国家大学的建设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大量专业化人才和行业精英不断涌现,这些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西方国家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代中国,由于长期封闭和保守以及超稳定社会结构模式的存在[2],使得中国人的思维趋于固化,对于外部世界的变革缺乏敏锐的反应,加之长期以来实行的科举制奉行八股取士的原则以及清中后期对思想的高度禁锢使得中国近代精英阶层缺乏现代文明应有的思维和素质,中国官僚更趋于钻研文章而缺乏实践能力。由于传统模式下的中国,教育与政治资源紧密结合,读书做官的理念深入人心,教育长期以来为政治权力所把控,教育更多的是精英阶层所占有的资源。因此,近代的中国,国民素质比较于西方国家十分低下,底层平民受教育的程度几乎为零。正因为如此,面对西方国家的入侵和进入,面对外部世界强大的冲击使得中国的精英对此不知所措。底层的民众对于现代化的趋势更是没有认知,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优先培养社会精英,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洋务运动就是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承担了这样的重任。

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积聚了大量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专业技术人才。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了多所专业技术类型的学校,在当时称之为新式学堂。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新式人才以报效国家,其实质意义在于培养新式人才,改善原有社会精英阶层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现代化培养大量优质人才。这一时期创办的学校如同文馆、船政学堂、矿务学堂等,大多集中在工业技术、航海、外文、医药等重要领域。与此同时,清政府派遣大量留学生到国外一流院校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大量的优秀毕业生毕业后成为国内一流的人才。尽管洋务运动最终失败,这一时期培养的大量人才没有为清帝国所用,但这一时期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仍旧成为了中国近代的社会新兴精英阶层,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人才的培养与延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3],例如詹天佑、严复等人。其次,优秀的技术工人。自《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企业开始陆续进入到中国境内开办工厂,中国的工人阶层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洋务运动时期,国家大力发展近代工业,包括民用和军用,工人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逐步取代传统手工业工匠的地位,成为了与农民阶层规模相当的一个新的阶层。这一时期,清政府聘请国外优秀技师到中国企业培养工人,同时,一些专业技术类学校也培养大量的优秀技师,这些工人阶层中的中坚力量成为了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对于后来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奠基的作用。第三,高级知识分子。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大量派遣中国留学生到欧美留学,当中的一部分优秀留学生进入到欧美的一流大学学习,在学习科学技术的同时,部分留学生学习西方的思想、哲学、法学等理论性质的知识。这类留学生回国后,大多进入到国家教育系统,通过授课、著书、发表文章等多种途径传播西方的先进思想,使更多的国人接触到西方的现代化文明,思想得到解放。通过办学和发展教育传播知识,培养更多的现代化人才,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更多的理论上的贡献。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对于清政府救亡图存而言是一次失败的改革,没有挽救清政府不断颓败的趋势,但洋务运动作为传统中国遭遇现代文明冲击后主动寻求发展的一次变革,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奠定了诸多发展的基础,为中国大国崛起埋下了希望的种子,以现代化视角看待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次极具历史意义的改革。

[1]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5.

[2]杨阳.王权的图腾化[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10.

[3]吕秀莲.是论洋务运动时期对新式人才的培养[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责任编辑宋桂祝

D616

A

1672-2426(2016)10-0025-04

赵九州(1990-),男,辽宁丹东人,中共丹东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师。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现代化工业
边疆治理现代化
工业人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工业4.0”之思考
科学技术视域下中国近代化建设探析——以洋务运动为例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