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
2010年10月,日本大学。
经济学博士大泽昌玄拿出一张海报:一条轨道向北延展,站台上挤满候车的洋人,他们穿着貂皮大衣,神情怡然自得。
这是83年前亚洲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东京银座线投入运营的广告。大泽昌玄说:“它在宣扬一种更美好的生活。”
这样的释义毫不夸张。
1923年,关东大地震来袭,银座遭受摧残。绝望之中,城市轨道交通线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曙光。
银座线开通后,一些企业嗅到商机,纷纷追加沿线投资。以车站为中心,百货店、餐饮店、便利店、娱乐厅日益聚集,原本沉寂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渐渐发展成为繁华的商贸中心。
到上世纪50年代,银座线全面竣工,周边居住空间被繁华越挤越窄。企业开始转变投资方向,大量购置商贸中心外的地产,然后,以优惠的价格吸引人们搬迁至此。人口的迁移、聚集,拉动新区域的消费,进而形成新的商贸区。
大泽昌玄形容说:“它像火焰一样,可以燎原四周。”
如今,日本新宿、池袋、涩谷等繁华的商贸区均由轨道交通而兴。
同样“先有轨道,后有商贸”,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另一个样本。
2013年初,早上9点,香港城市轨道尖沙咀站。健康工房刚刚卷起门帘,生意就热腾起来。
驻店经理张嘉敏笑着说:“进驻港轨站三年多,营业额持续上升,即便所售饮品的价格不算便宜。”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如何高效运用土地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香港城市轨道交通线开通后,催生出一种新商业模式——轨道物业。健康工房则是轨道物业的一个缩影。
“目前,车站内入驻的零售商达到1356家,每年创造约42亿港元的效益。”香港地铁公司行政总裁梁国权说,“轨道交通把‘寸土寸金做到了极致。”
“轨道一响,黄金万两”,轨道交通线开创了经济增长的一条新途径。
不仅如此,德国、英国、新加坡等许多发达国家都竞相追赶着“轨道经济”的潮流。根据财经媒体的估算,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每投资1亿元,可带动GDP增长2.63亿元,增加工作岗位8000多个。
“城市轨道交通促进了经济资源的聚集、扩散、传递,形成了区域性的经济业态。”重庆社会科学院原经济研究所所长田丰伦说,“它已经是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2004年,重庆首条轨道交通轻轨二号线试运营;
2016年,重庆轨道交通运行管理里程达到200余公里;
2020年,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里程将达300余公里;
重庆城市轨道交通的加速发展,增强了地区公共设施配备,促使区域商业、制造产业、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