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赛港口与珠海港口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2016-12-06 12:15王之琪
中国市场 2016年32期
关键词:物流发展港口

王之琪

[摘 要]文章通过对法国的“东方门户”马赛港各历史发展阶段的回顾,总结了世界先进港口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旨在探讨马赛港口拓宽其港口发展的一般思路及对珠海港口建设的重要启示,以期为珠海港口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港口;马赛港;港口发展;物流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174

近年来,随着经贸全球化的推进,市场及社会的进步,伴随着港口业的迅速发展,珠海港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实际上,珠海港的建设却始终处于起步阶段,港口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支撑,是港城发展的主线,为了促进港口的平稳发展,珠海港需借鉴世界先进港口的经验。本文分析了马赛港,发现其历史发展进程与珠海港的发展有一定相似之处,遂将二者加以比较得出启示,以期对珠海的港口发展能有一定借鉴意义。

1 马赛与珠海港口发展概况

作为法国乃至地中海沿岸的第一大港,法国南部的马赛具备先天区位优势,其所在的海湾平缓,平均水深近八米,港内不积淤沙,这些条件给马赛的港口发展带来了特别的机遇。

回顾历史,马赛港第一座码头于16世纪初建成,自后马赛港继续拓展,到了19世纪港口地域范围逐步扩大,共建成6个港区。但由于各种原因,马赛港自20世纪末开始发展趋于停滞,管理一片混乱,马赛港开始走向衰落,直到21世纪初,马赛才开始逐渐从困境中走出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马赛港终于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集疏运体系,将法国与欧洲各地的铁路,公路、水运相联结,保证所有来自海、陆、内河的集装箱货物,都在2天之内从马赛港出发运往欧洲各地。今天,马赛港口货运量占法国港口总吞吐量的三分之一,全世界近百家船东的船舶在马赛港长期停靠,马赛港也因此成为了仅次于荷兰鹿特丹港的全欧洲第二大港口。

与马赛港相比,珠海港也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同样是后起港口,珠海港也具有一定的先天区位优势,珠海港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港口资源丰富,有着天然的深水港区和超大型水深岸线资源,而珠海政府“城市西拓,工业西进”战略的实施及临港工业的发展,也为珠海港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事实上,珠海港在实际运营中与其应有的地位相比却存在较大差距。

2 马赛港的创新建设

2.1 港区项目

2.1.1 国际邮轮中心

马赛紧邻美丽的普罗旺斯,毗邻度假胜地蓝色海岸,不仅是一个港口旅游城市,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基督山伯爵其故事背景便是发生在马赛,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赋予了马赛开发旅游项目的先天优势,因此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然而,由于马赛长期以来发展重工业港口,其脏、乱、差的形象严重影响了邮轮旅游业的推广,马赛在长久的一段时间里都没能进入各航运公司的发展计划内,歌诗达公司甚至宣布永不停靠马赛。但仅数十余年,马赛港的邮轮乘客人次就呈现了指数性增长的趋势,乘客人数更是超过一百三十余万,马赛港摇身成为了法国最大的邮轮干线港。

马赛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并非奇迹,20世纪90年代,马赛政府便倡议成立马赛普罗旺斯俱乐部,旨在与社会各界力量合作共同发展邮轮旅游业,马赛港口局投入大量资金,终于在21世纪初建成了马赛的第一个邮轮码头。一直到2013年,超过40艘小型邮轮在马赛港区停靠,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通过大力发展邮轮辅助设施促进邮轮旅游业的发展,马赛的城市环境与城市口碑逐渐改善,地中海区域的邮轮港口,无论是以邮轮旅游为主导的巴塞罗那港,还是意大利或希腊的港口群,又或是近十余年来发展最快的马赛港,其发展路径都具有一定相似之处,无不是由港口政府当局的协助推广和邮轮公司大力支持的结果。各邮轮港口没有因为资源竞争而相互压制,反而形成了竞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发展趋势,马赛各个区域的邮轮旅游业由此得以发展形成了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

2.1.2 配送港项目

马赛港作为欧洲南部从事非港口主业的活跃者之一,还逐渐将其业务范围延伸到运输领域。当莫里潘集装箱码头的两个物流中心建成以后,马赛港务局安排其全部用于进出港货物增值物流服务。其水、铁、空多式联运网络也为其配送港第一客户戴农提供了丰富的物流资源,另一方面,挂靠马赛相对于挂靠北欧港口来说缩短了近两千五百公里的航程,马赛的深水港以及完善的支线水路与系统的公路铁路布局,使得马赛能够在欧洲地区迅速延展,给予客户高时效的服务。马赛配送港不单单是港务局的一个发展项目,更是代表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配送港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附加价值通道,得到了来自多方的鼓励,从马赛的衍生增值服务也体现出其发展开始偏向一体化,作为物流供应商对南欧物流服务的一种填补,马赛成为了地中海区域的配送枢纽港。

2.2 集疏运系统

港口集疏运水平开始逐渐限制港口服务的发展,而港口货物吞吐量的迅速增加不仅需要更高要求的港口配套服务设施,对于港口集疏运系统来说,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由于集疏运系统对港口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马赛港务局对集疏运体系的发展也是时刻关注。

法国拥有整个欧洲最长的公路网,其市镇、省级、国道与高速公路累计总长度将近九十六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总长排名在欧洲位居第二。在铁路运输方面,铁路总长将近三万二千公里,高速列车运输速度高达每小时260公里,年货运量更是超过一千四百亿吨。满载着集装箱的列车往返于法国境内各处,将马赛港与法国各大城市相联结,周次列车可驶向里昂、图卢兹、斯特拉斯堡、勒阿弗尔等地区。另外,铁路运输在鹿特丹到马赛的南北动脉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条动脉铁路将集装箱运至仓储枢纽地区,里昂,作为欧洲重要的仓储中心,里昂首先将接收的货物进行合理分配,在严控价格的基础上准确高效地分配货品流向,里昂的特殊位置给马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

对于内河运输方面来说,法国拥有共计八千五百公里的河运网络,可以将欧洲各城市的内河相联结,作为法国五大河流之首的罗纳河不仅服务于法国的南北水运交通,还是地中海的主要出海口,海口附近的港区在联系欧洲其他港口城市上也具有重要作用。

2.3 政府管理体制

法国港口主要分成两类: 非自治港和自治港,非自治港直接接受国家管理,自治港则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决策权,而自治港委员会不乏来自当地船舶方面的代表,因此其决策方向与当地船舶利益相对紧密。马赛港在20世纪60年代就扮演了自治港的角色,为了不限制各港区发展的独立性,马赛政府不直接参与各港区的日常营运,以保持各港口之间的合理竞争,政府还大力支持自由市场的推广,禁止本国或者其他各国以公共基金计划的名义协助任何港口进行港口之间的竞争行为。而港口委员会作为马赛港的决策机关,则依法享有财政自主,具有投资计划、筹集资金、利润分配以及批准预算等权力。

2.4 港城建设—— 配套多功能平台

在利用港口促进城市发展方面,马赛港堪称是以港兴市的典范。马赛港的Terrasses du Port工程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该工程在港口基础上融合了商业、文化等配套服务设施,开发出了一个多功能平台。这样的平台不但能够树立马赛在法国的大都市形象,还能对港口经济和就业提供有利保障。在实施Terrasses du Port工程时马赛重点突出经济文化休闲活动,重点在码头前沿位置展现,服务众多游客。今天的马赛港,已然成了法国海港商业一体化的旅游胜地。

2.5 对外合作

21世纪初,马赛港逐渐由化工原料港转变为首要处理集装箱货物与物流增值服务为主的港口,为配套本次转型升级,港务局开始在新加坡、上海、东京等地建立代表处,考虑到费用问题,马赛港还削减了码头使用费与其他一系列费用,并兴建港口配套设施,吸引各地区集装箱航线与海外港口间的货物运输。为了发展福斯港区的货物装卸,港务局还实行了24小时不间断工作制以提高作业效率,将货物高效运送出港,同时换代装卸桥,大力促进多式联运铁路和水运配套业务,甚至特地成立一家与铁路合营的企业,以吸引德国和意大利北部等地区的集装箱货物源。

数年后,在港务局的不懈努力下,马赛与中国上海也互相成为友好城市,两个城市间不仅经济贸易交流与日俱增,在航运方面的合作效益也是蒸蒸日上,直到2012年末,为祝贺上海与马赛结成友好城市25周年,马赛副市长率马赛经济、文化、港口方面的负责人以及企业家们特地来到上海开展交流活动。中远集装箱船运团队近几年每周都有数次班轮挂靠马赛港,可见中远与马赛港的合作也在日渐深入。

3 珠海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3.1 港区项目方面:发展邮轮旅游

珠海发展邮轮旅游不仅可以促进本地旅游业消费,降低失业率、带动经济增长、还能赚取外汇—邮轮公司作为跨国企业来说,其乘客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在当地的旅游消费能够为港口城市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与此同时还能促进城市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珠海港的直接就业也会得益于这样的新型海运经济。首先从珠海发展邮轮旅游角度考虑,其水路连接香港,地面直通澳门,紧邻消费密集的珠三角洲地区。其次,珠海景色优美,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宜居的城市,另外世界五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和国际赛车也在珠海举办,政府应利用丰富的国际影响力旅游资源,促进珠海及周围城市的经济发展,系统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改善交通条件、为珠海发展邮轮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3.2 集疏运系统的完善

珠海港的发展不仅需要完善自有的交通网络,另一方面也要着眼于搭建与内地集疏运网络的联结,充分利用港澳地区的大城市规模效应,在港口发展战略上应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协同以吸引其大宗货物的集散。在航空方面,珠海金湾机场也应时刻把握加入国际速递区域的机遇,在加快建设成为港珠澳地区的航运枢纽港的同时开辟珠三角地区的对外联结新通道,最后,可以把机场纳入港区铁路网,为港区的发展配套完善的交通运输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港口辐射作用。

3.3 政府管理体制与对外合作

不同的管理体制对港口的操作效率具有重大影响,没有一种管理体制适用于世界上所有港口,为了港口的顺利发展,这就要求港口发展出适合当前的管理模式。虽然马赛在港口自治方面与中国国情不同,但还是有相似之处。首先对于珠海来说,政府虽然在管理制度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但其实际决策权仍属于珠海港口局,港口局负责主要港建事物的策划,各部门与行业间管理闭塞,导致港口物流业发展缓慢。因此,我们应从马赛港口自治所遇到一般性问题出发,在珠海港口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一定的结构调整,比如克服港口公营的弊端,将港口的政府社会性与私营公司的市场经营高效性相结合。

在对外关系方面,珠海港一方面应加强拓展与世界著名航运企业或港口集团的合作,竭力为合作伙伴们提供完善的一体化服务与优惠的政策条件,另一方面也应吸引航运集团公司参与港口设施建设,共同促进建设物流中心,提高港口的核心竞争力。从实践来看,越来越多的港口与船运企业在经济效益上达成共识,只有以更广泛的合作基础共同面对问题才能逐步实现共赢。

童卫宁:浅析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猜你喜欢
物流发展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我国港口首次实现LNG“船到船”同步加注作业
港口上的笑脸
上海港口排爆记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