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供应链融资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2016-12-06 10:55何丹陈茵
中国市场 2016年32期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信贷风险风险控制

何丹+陈茵

[摘 要]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供应链融资模式作为一项融资创新业务,突破了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国内供应链融资存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薄弱、核心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信息技术滞后、供应链整体的潜在风险较大等问题。文章就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现状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并针对各种风险因素就如何促进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信贷风险;风险控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051

供应链融资是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的相配套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以供应链整体和贷款企业的真实交易背景为依托,其决定性因素是核心企业的信誉力和综合实力,它是一种金融创新,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和解决供应链节点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1 我国供应链融资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供应链融资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的发展,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融资在国内诞生,由理论研究层面逐渐过渡到实践运用,并迅速发展起来,不过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发展不成熟,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深圳发展银行(现更名为 “平安银行”)是国内最早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了“1+N”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并且组建专业团队,对供应链融资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应用于实践中,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目前,国内对供应链融资的理论研究日益丰富,并且逐步被深入发掘应用于实践中。随着供应链融资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供应链融资市场需求庞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及发展潜力,很多商业银行和企业都对供应链融资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热情。目前,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以及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一些传统国有银行都已涉足供应链融资业务,适时推出各种类型的供应链融资产品。银行、物流企业与融资企业相互合作,形成了共赢联盟,推动了供应链融资业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供应链融资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利于核心企业进一步降低业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形成良好的信誉链。

2 我国供应链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不同于国外供应链融资的成熟发展和普遍开展,中国供应链融资业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某些市场因素和环境、制度等的制约,会产生很多明显的缺陷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企业融资运作效率低下

传统企业融资服务中,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设置的融资门槛过高,无论是对融资抵押资产的严格要求,还是融资业务流程设置得复杂程度,都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效率低下。虽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供应链管理意识,尤其是大型核心企业都比较重视与自己具有重要合作关系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供应链管理。但是企业受限于独立发展的传统经营思想,供应链管理意识较薄弱,供应链管理实践效果并不如预期的理想。供应链融资是建立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的,如果供应链管理比较松散,特别是核心企业对其供应链条上下游的中小企业难以形成制度化的管理,则整个供应链条上的企业之间彼此间缺乏足够的信任,供应链合作关系不够稳固,极易造成合作不畅的局面,从而造成供应链融资业务运作效率低下,使得整条供应链缺乏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2.2 核心企业积极性不高

在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在与上下游企业贸易过程中核心企业往往处于谈判的优势地位,主导着整条供应链的发展走势,担任整合整条供应链的关键角色。核心企业凭借其良好的商业信用和较强的综合实力,能够帮助上下游配套企业便利地融资,加强供应链上企业相互间的合作,降低供应链的整体融资成本,实现供应链上的多方共赢,提升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由此可见,核心企业替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和风险,如果供应链条的合作关系不够稳固,甚至会影响其短期经济效益。因此,有的核心企业顾虑重重,特别是大型企业和垄断企业对供应链融资并无特别的使用需求,并不愿意承担融通整条供应链的责任,甚至为了自身利益会利用获取的信息优势,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人为地将成本转嫁给弱势的中小企业,造成中小企业的损失,导致资源配置不当,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供应链融资的发展。

2.3 信息技术建设滞后

现代市场经济中信息化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科技与信息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但是,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存在着信息技术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国内企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使得供应链融资业务操作成本增加。而且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物流企业和银行等参与主体的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水平不一致,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资金流与物流缺乏有效监控和对接,使得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各主体独自发展信息技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信息平台运作效率低下。

2.4 供应链融资潜在风险大

供应链融资是捆绑核心企业信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其信用风险具有整体性和传递性的特点。供应链融资是建立在供应链基础上的新型融资业务,它需要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形成一条以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为信用基础的信誉链。供应链融资一方面有利于分散单个企业的风险劣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供应链上某一节点企业出现经营或信贷风险,该环节带来的贸易风险将向整条供应链扩散,也将使供应链的潜在风险增至最高。在融资过程中,核心企业承担着最主要的信用风险,为了整条供应链长足、健康的发展,核心企业势必损失一些短期利益,制约了核心企业的单独成本最小化和资金流最优化,因此也影响了某些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和融资的运作动力。核心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有可能以损害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利益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上下游企业;反之,中下游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人为地增加产品成本和融资成本,长此以往,将导致最终产品成本上升,银行的操作风险也因此更加扩大化和复杂化,整条供应链呈现出非理性发展的趋势,在市场中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3 促进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的策略分析

由于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还不够成熟,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着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强,供应链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成为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的制约瓶颈。供应链融资无疑是一种创新融资业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前景,它在国内的发展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3.1 构建制度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供应链是供应链融资发展的基础,目前,缺乏制度化的管理是我国供应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促进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的根本保障首先是要建立一个稳固可靠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要化被动为主动,加大供应链管理的投入,并且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和规章制度来进行供应链管理,在制度和组织结构上推动供应链管理有序化和常态化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共同设计出更加完善的供应链融资方案,将供应链融资作为主线业务,建立专业化、制度化的经营管理体制,提升运作的技术水平,提高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形成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战略的组织保障,使得供应链条上的各参与主体都能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3.2 增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向心力

核心企业往往在整个供应链条中占据优势地位,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只有核心企业转变理念,承担起盘活整条供应链资金的责任,增强其核心向心力,合理运用供应链融资方案,将其商业信用有效注入上下游中小企业,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放大中小企业经营能力,从而推动整个供应链商品贸易的有序运行,有效控制供应链的关联风险,缓解整个供应链的资金压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形成集群效应,达到整条供应链增值的目的,促进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推广。

3.3 突破供应链融资的技术瓶颈

信息管理技术水平是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投入,建立信息沟通与共享平台,便于供应链条上的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可以根据具体的交易业务和实际变化对生产经营策略和融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优化配置整条供应链资源,使各企业都能实现最大化的价值。要突破供应链融资的技术瓶颈,构建供应链数据流转的公共金融服务平台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便于供应链条上各种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效共享和沟通。同时,积极促进国内企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引进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的创新型供应链融资产品,都需要融资企业、物流企业、银行等各个参与主体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对新的供应链融资技术的成本、收益定期进行分析,及时改进融资方案,尽力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3.4 建立供应链融资信用评价体系

风险控制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最大的问题。在供应链融资中,银行不再孤立地评估单个企业的信用风险和财务数据,而是更加关注整个供应链的交易风险和贸易背景。银行通过对单笔交易的真实性和业务流程、核心企业的资信力和履约力以及供应链的整体实力和运行稳定状况,来评估真实的融资风险,从而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授信额度。建立供应链融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强有力的合作,根据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特点进行设计,结合借款人的资信水平,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组织该笔交易的能力和单笔融资业务的自我清偿能力进行重点考察和信用评估。供应链融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银行对企业的交易信息更加准确地掌握和监控,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更加有效地跟踪贷款流通去向,降低不良信贷风险,从而达到减轻供应链整体风险的目的。

4 结 论

综上所述,供应链融资是商业银行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及融资难的特点量身定做的一种创新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有效地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实现供应链主体的价值最大化和多方共赢。不过,我国供应链融资业务水平和质量都比较低,供应链融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薄弱,融资运作效率低下,核心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信息技术滞后,供应链整体融资潜在风险高等诸多问题。本文对我国供应链融资的发展从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有利于供应链成员在更加平等的协商环境中逐步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信誉链和增值链,提升供应链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希望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和促进当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汀,李雪梅.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分析[J].物流技术,2009(7).

[2]李勤,韩凯.供应链融资的现状与问题:93家企业样本[J].改革,2009,184(6).

[3]吴群.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发展方向与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0(10).

[4]徐慧强.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2014(2).

[5]陈晓红,陈建中.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6]赵武.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2).

猜你喜欢
供应链融资信贷风险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供应链融资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应用分析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