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东
晴朗的夜晚,天空中繁星闪烁。奇怪了,为什么有的“星星”在不断向前运动呢?原来,这些缓慢前行的亮点不是星星,而是人造卫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遥感卫星。遥感卫星有非凡的能力,他们沿着地球轨道运行,可以全天给地球照相,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地球表面呈现的不同现象。近几十年来,中国已经发射了一系列遥感卫星,未来将有更多的卫星升空,对地球表面进行不间断的观测。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沿线国家一同绘就宏伟蓝图的伟大工程,涉及65个国家、44亿人口,具有范围广、周期长、领域宽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环境、资源、灾害等一系列问题及挑战。空间观测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客观获取数据的能力,在应对上述挑战与问题上具备很大优势,可以实现跨国界的空间立体协同观测。从空间获取的科学大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准、更广地认知"一带一路"。
利用空间大数据,我们可以对全球变化背景下“一带一路”的资源环境宏观格局进行科学分析。为此,我们发起了“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得到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全力支持。“数字丝路”将空间大数据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遥感卫星、导航卫星、通讯卫星和地基观测、海基观测获取的不同信息,建设空间大数据共享平台,开展环境变化、农业和食品安全、海岸带、自然灾害、世界遗产、水和城市等六个领域的研究,形成“一带一路空间信息系统与科学模式”,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从中受益。
“数字丝路”国际计划启动以来,取得了很有意义的成果。例如,针对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柬埔寨吴哥窟的环境问题,开展了遥感监测,为吴哥窟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决策依据;在缺少空间技术手段的中亚五国,开展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全球变化研究,建立了丝绸之路区域遥感联盟,为合理地进行生态保护、补救及生态补偿提供信息支持;此外,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一些大型工程需要进行前期风险评价,包括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的威胁进行评估等,通过空间大数据分析可以提供科学支持。
大数据是国家新型战略资源,科学大数据正在改变传统的科研方式,它是认识自然的新钥匙,是科学发现的新引擎。面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我们倡议各方共同构建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大数据联盟,让大数据成为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和平使者,让大数据之光普照“一带一路”的各个角落,护航“一带一路”走向辉煌的未来。
(责任编辑/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