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娜(商洛学院艺术学院)
歌曲《沂蒙山,我的娘亲亲》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
■王娜娜(商洛学院艺术学院)
民族声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从语言到历史各个方面做出高度的凝练,用自己的语言声音生动的演唱出来,并代代相传,不断进行发展创新,得到完善。歌曲《沂蒙山我的娘亲亲》是一首有着深刻思想内涵的爱国歌曲,它唱出了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文化与情感,歌曲风格大气磅礴,气势雄厚,线条优美,歌词内容撩人心绪,音乐线条流畅优美情绪跌宕起伏,词曲结合十分工整。歌曲充满力量,表达出抗战的决心与自信,给人一种铿锵磅礴的气势,它优美的旋律与婉转的音韵让人对沂蒙地区充满了向往,是一首具有强烈民族音乐特点的作品。本文就从这首歌曲的作品分析、演唱处理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沂蒙山我的娘亲亲》是以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地区的抗战为背景,深刻揭露了日军的残暴,赞扬了人民的爱国之情。这首歌真实的讲述了抗战的那段日子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战士们在前线英勇的保卫祖国,留在家里的亲人日日夜夜思念着他们,歌曲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同时,作品中还提到了沂蒙山今天的美好景况,今昔对比,差异明显,这其中有对家乡变化的喜悦与自豪,也有深深的思念与对革命先烈的歌颂赞扬。可以说,《沂蒙山我的娘亲亲》描绘了一个不平凡的时代,讲述了一段感人的历史故事,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声乐作品。
1.曲式结构
《沂蒙山我的娘亲亲》这部声乐作品由二部曲式构成,A部分是从开头一直到“而今的娘亲亲,梦里常念叨你”结束,为D商调式。B部分从“含泪啊”一直到歌曲的结束为B部分,为C宫调式。前后两个部分为同头异尾的写法,主要通过B部分的调式变化及节奏的变化与A部分形成对比。副歌部分的曲调作为引子放在歌曲开头为歌曲渲染气氛,用呐喊的方式表达出对那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高亢的声音铿锵有力一下子把听众带入了歌曲的情景之中,有先声夺人的震撼。
2.曲调特点
整首歌曲的曲调主要在高音区进行,歌曲开头副歌部分的曲调由“哭腔”写成,三连音的“4”音阶下行到三连音的“2”,非常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对家乡沂蒙山的思念之情。后面的“呃、呃”这句突强的旋律线好像是主人公极近哽咽。那句“沂蒙山哪,我的娘亲亲”不仅中含有哭腔曲调,还引用了山东方言语调,如“山哪”“娘亲亲”那种豪爽的性格表现出来。
3.语言特点
这首歌曲之所以能将沂蒙地区的民族特色和风格表现出来还因为在歌曲的语言上,运用了当地特色的方言如“娘亲亲”等词语,使听众觉得亲切,也更能将作者的心情真实地表达出来。其中有一句“小妹的鏊子”中的“鏊子”是沂蒙地区生产传统食品煎饼的特有工具。歌曲的语言运用了特有的感叹型的衬字如“呀”“啊”“哪”“呃”等都使得歌曲的表达更表达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得演唱者能以“说”的感觉去演唱,更加口语化,加深歌唱时的亲切感。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充满了自豪感,寄托对家乡无限的思念之情。
4.演唱特点
歌曲A段部分回忆抗战的故事,细致的描绘,深情的抒情,似乎将那一幅幅画面带到听众的面前,将历史故事重现,其中有劳动人民的淳朴与战争的无情,使用中音,旋律平稳,更能将故事缓慢地讲出来,这一部分要求演唱者能准确地控制好气息的流露,使韵律更加平稳自然。一个短暂的递进,将音乐推到B部分,这一部分的音乐有明显的速度变化,主要是描写当前沂蒙山的可喜变化,前后对比,烘托出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流露出喜悦与思念之情。最后一部分将整首歌曲推向高潮,旋律线由平稳转向跌宕起伏,也一直在高声区演唱,要求演唱者既能迅速提升速度,控制好气息,之后又能缓慢利落地结束歌曲。深情地呼唤与呐喊将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有对家乡和人们的思念赞美,也有对沂蒙山巨大变化的赞叹与欣喜,歌曲旋律中有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这首声乐歌曲是2002年在青年电视歌手大赛中由经王丽达演唱而得名的一首佳作,歌曲音域跨度很大,由小字组的a到小组三组的c(a—c⒊),对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同时难度较大,最后的结束句包括了5个highC,并且歌曲以一个闭口音“亲”结尾,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有很大的挑战。下面我们将从歌曲曲调特点、演唱技巧、音乐表现等方面具体对《沂蒙山我的娘亲亲》的演
唱处理进行论述。
1.音乐表现方法的运用
这首民歌是一种高亢激昂的风格,整首歌曲都富有激情和力量。在音乐表现方面,首先在把握曲式结构的基础上要对于歌曲的层次进行分析,歌曲运用了反复的创作手法来增强音乐表现力。如“含泪啊,含泪啊,喊一声,沂蒙山哪我的娘亲亲”这个乐句作为歌曲的副歌部分一共出现了3次,那么每一次的情绪是不同的,演唱上要有一定的层次感。第一次的演唱是要极度的激动,表达了对家乡沂蒙山多年未见的迫切的思念之情。第二次的演唱是在回忆了当年的情景又看到了如今家乡巨大的发展变化之后,所以在情绪上是深情而感动的,没有第一次那样的迫切和激动的心境,是对家乡翻天覆地变化感到自感而感动落泪的,在演唱时要更加的饱含深情。第三次,在演唱时是在歌曲的高潮处,要发自肺腑的、铿锵有力、一字一腔地唱出来,歌曲情感得到升华,充分表达了沂蒙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2.演唱技巧的运用
歌曲音域跨度很大,由小字组的a到小组三组的c(a—c⒊),对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同时难度较大,最后的结束句包括了5个highC,并且歌曲以一个闭口音“亲”结尾,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有很大的挑战。要求演唱者在歌唱时加强气息的控制力,保持声音高位置的同时注意打开内口。高音要强而不炸,低音要弱而不虚。
整首歌曲有着非常丰富的力度变化,这就说明了歌曲需要很强的音乐表现力和戏剧性的变化,要求演唱者必须具备对乐句之间及乐段之间的强弱变化极强的控制和驾驭能力。从开头的ff起,sf的突强对比,中间的(MF)中强到(MP)再到(MF)最后一段的力度的把握最难,在highC上做渐强到极强(fff)收尾,这首要求演唱者对声音自如的把握能力和对于高音技术的把握。
3.准确的咬字、吐字
声乐作品讲究合辙押韵,适当的合辙押韵能使语言具有统一的音调美,唱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加强歌词的节奏感,有利于情感的表达。《沂蒙山我的娘亲亲》这首歌曲属于十三辙中的“人辰辙”歌词每句结尾在“en”“in”“un”和“yun”上,如“衣襟”“喜讯”“娘亲亲”“黄金”“中国人”“子孙”等每个乐句最后一个词都是押在以上的韵母上。人辰辙属于“前鼻音”,是一个单韵母后面加上一个辅音“n”作为韵尾。歌唱发音上要注意“横字竖咬”的特点。咬字时,先发前面的“i、u、e”并延长韵腹,然后将舌尖抵住上齿背,小舌头下垂,使气息半穿鼻腔发出“n”,注意收的韵尾不要过重过长,要收的干净,先收声再收气。歌曲中为了更好地表达歌曲内涵运用了气声,如“含泪啊”和“娘亲亲”
4.歌曲情绪的把握
感情的投入对演唱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决定演唱的成功与否。很多时候,优美的歌声并不能表达出歌曲其中的情感,每一首歌都有丰富的情感在其中,演唱者只有把这种情感用心的演唱出来,发自肺腑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沂蒙山我的娘亲亲》这首歌曲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有对战争年代的回忆,有对家乡百姓的赞扬,有对如今沂蒙山盛况的自豪,也有对那片土地的深深的眷恋与思念。这首歌曲用沂蒙山所特有的文化与乡音将这些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歌曲情感的变化明显,声音的高低、节奏的变化都可以带动出情绪的表达。而浓烈的民族风格更能唤起人心底的情感,用质朴的乡音发出那个时代的声音,穿越时空,将抗战时期百姓的生活再现,将如今的富裕沂蒙表现,勾起人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对于情感的表达,这首歌曲使用多种不同的方式。首先是歌词,“含泪呀”“我的娘亲亲”“娘呀”“忘不了”等等,这些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词都直接的表达出了作者的真挚情感,不加遮掩,将心中的热爱完全表达出来。然后就是歌曲的演奏,音调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快慢缓急,都可以轻易流露出情感的变化。除此之外,还有演唱者的表演,演唱者饱含感情的声音震动人心,还有肢体语言与面部的表情,听众从中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寄予在这首歌曲中的情感。在歌曲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故事,演唱者的声音就要相对平稳舒缓一些,感情不要太激烈,注意控制住声音的起伏;而在最后一部分,忘不了家乡百姓,那是感情的爆发,需要庄重而深情的演唱。
5.肢体语言的运用
听众在欣赏音乐时,并不单纯地欣赏音乐的声音,还有视觉欣赏与自身感官,也就是将听、看、感三者结合起来。所以,演唱者在台上的表演也是十分重要的,肢体语言更能带动听众的心,使大家跟随自己的歌声与音乐共舞;而眼神的交流更可以传达出自己的情感,与听众进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当感情到达高潮时,演唱者会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既有利于声音的迸发,又可以带动听众的心。《沂蒙山我的娘亲亲》这首歌曲的特殊的创作背景又要求演唱者的表情要丰富,自然感情流露。
沂蒙地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源头与传承之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养育了一群充满智慧的人民,他们用音乐讲述自己在那片土地上的故事,世代流传。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民族声乐传承下去,并进行创新发展,赋予民族声乐新的时代精神,不断注入新鲜活力,将民族声乐推向世界,使其更好地发展。
[1]知侠.沂蒙山的故事[J].山东:山东文学,1961.
[2]孟新阳.柯林民族声乐理论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8.
[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Z].人民乐音乐出版社,1984.
[4]朱虹.沂蒙山我的娘亲亲的艺术特色[J].长沙:艺海,.2007.
[5]何晓兵.音乐作品赏析教程:中国民歌[M].北京:2008.
[6]江明惇.汉语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