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海燕 摄影/周林
改变无极限——记贵阳科技眼镜公司
文/刘海燕摄影/周林
贵州的省会城市贵阳,这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内陆城市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奇特现象:收入偏低但消费力却旺盛。而这一点,也是科技眼镜选择在贵阳生根发芽的主要原因。科技眼镜坚守贵阳市场20多年,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情,或许与其他城市的眼镜零售企业有一些相似的,但更多的是属于科技眼镜自己的特色之路……
1988年9月28日,贵阳科技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公达很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这天他在贵阳创办了科技眼镜。当时科技眼镜的店铺仅有3.14平方米,经过了27年的发展和沉淀,今天科技眼镜的营业面积已超过了2000平方米,并拥有了14家直营店。谢公达用流利的贵阳话说:“我是一名外地人,来贵阳已有27年时间,对这里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贵阳人了。”说起来,谢公达扎根贵阳纯属偶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先后曾在新疆、北京等地做过纽扣、开关、眼镜等小生意。后来,决定去两广交界的梧州做生意,出发去梧州之前,父亲的朋友委托他帮忙顺便去贵阳打听一下生意上的事,而这次偶然的逗留却使他留在了贵阳。随后,在位于当时黄金路段的中华路上,悄然出现了一家面积正好与圆周率π的数字吻合的科技眼镜店。
支持并鼓励谢公达夫妇扎根贵阳的巨大力量来自于当地消费者的不离不弃。当时,小店由于所在的大楼拆迁而被迫停业,专程前来科技配眼镜的顾客看见谢公达一个人站在大楼门外,竟向他提出直接去他家里配眼镜的要求。还有一次,一位顾客慕名来科技眼镜店配眼镜,辗转了几趟公交车仍然没有找到,这位顾客竟神通广大地要到了谢公达的电话,找到他要求配眼镜。更多的消费者则是自己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佩戴“科技眼镜”,到现在是带着孩子一起来店验配,科技眼镜已经深入到贵阳民众的心里。谈起这些顾客的支持时,谢公达流露出切实的感激,他说,顾客们的信任是一直鼓舞科技眼镜向前的动力,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不辜负新老顾客的信赖之情。
科技眼镜优秀的验光师团队
同期进入贵州做眼镜生意的人不在少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优胜劣汰,很多零售店早已关门大吉,而科技眼镜却屹立不倒,其关键在于一直紧抓眼镜零售店的立足之本——专业和服务。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科技眼镜一直秉承“稳步发展”的经营理念。早在2005年,出于管理、市场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科技眼镜便提出了“精细化服务”,以“专业装配技术、专业服务模式、精品化卖场体验、一流的精品装修、多层次多选择的产品结构”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消费者,从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角度带动了贵阳眼镜行业的发展。谢公达认为验光不仅仅是测量光度,而是全面地为顾客提供眼睛健康的服务。在科技眼镜配镜,所有的新顾客及青少年都需要进行整体验光检查,因为只有完整了解顾客眼睛的情况,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用眼问题。谢公达有这样一个信念:验光配镜是眼镜零售店的重要环节,专业技能是核心竞争力。目前科技眼镜做一次完整的验光需要45分钟左右,验光师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也得到顾客的肯定。一位来店的顾客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这里配眼镜,他们验光后不厌其烦地问我哪里觉得不舒服,再进行细致的调整,然后又试戴,每一个举动都充满了温暖,来这里配眼镜,一句话,放心!”
目前科技眼镜提出的口号是“配眼镜我们更专业” !在打造专业方面不遗余力,不仅体现在设备方面,人员方面更是聘请了原贵阳医学院眼科主任医师白朝林教授坐堂。2012年,验光师团队有5名员工获得全国首届验光配镜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奖”的殊荣。
科技眼镜董事长谢公达(右)、本刊总编贺庆(中)、洪旭集团首席运营官吴晓旭(左)一起为科技眼镜点赞
科技眼镜在2015年进入了新的发展元年,从外部看,科技眼镜这一年搬入了新的办公室,从内部来看,科技眼镜在这一年,作出了很多改变,这些改变是顺应市场和潮流的主动改变。
2015年11月24日,贵阳科技眼镜搬入贵阳新区的新办公室,面积约6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宽敞、明亮,装修简洁时尚,点缀其中的花卉盆栽展露出勃勃的生机,整个办公室透露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科技眼镜的加工中心及仓库也设在这里。
科技眼镜的第14家分店新区花果园店也在同一天开始了试营业。这家新店定义为社区店,服务社区周边人群。该店地处贵阳新区,周围有许多写字楼,年轻时尚的白领居多,所以产品定位更符合其需求,注重款式的时尚品位,装修风格借鉴快时尚店简洁、明快的色调,开放式货架的陈列,采取快捷、便利、自主搭配、自主选择的购买方式。科技眼镜总经理孙国眉也就是谢董的夫人说:“以前我们也是采取统一的话术,顾客一进门从‘欢迎光临’开始。现在我们摒弃了这种单一、枯燥,没有实质性的服务形式,化繁为简,用最简单也是最实在的微笑来迎接顾客,同时,也不一味地追求高客单价,不推销不符合顾客需求的高价商品。”孙总表示,这家店自试营业以来,效果不错,得到许多新老顾客的认可,都认为这样自主购物的方式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购物习惯。门店的二楼定义为视光区域,虽然现在试营业期间,各种设备还未到位,但也能看出科技眼镜在传统零售中寻找新的突破点所作出的尝试。增加视光服务内容是走专业化道路的必经之路,所以科技眼镜也顺应时代的需求融合进视光服务内容。眼镜零售模式日趋多元化,对于眼镜行业的未来走势,孙总认为只有打开思路,勇于探索,尝试各种模式,做到包容兼顾,以求变化中变化,变化中创新,变化中突破。
目前,科技眼镜旗下的店铺做到了统筹兼顾,全面开花,既有传统店,也有视光中心,还有快时尚模式,而将店铺下沉到区县更被视为企业新的增长点。之所以到区县开店,孙总总结了3大优势:1.顾客群要求较低;2.竞争对手少,竞争压力较小;3.固定投入的成本较小。
“专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产品是载体,营销是手段。如果前面3点没做好,就不要谈营销的问题。服务是工程,贯穿在日常经营的每一个细节中。管理是步骤,电子商务则是辅助。”对于目前大热的O2O,科技眼镜也积极地作出尝试,参加了美团的配镜套餐,把线上的客流引入到线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每个月可以有10多万元的营业额,相当于一个小店的营业额了。孙总表示,这么多种形式并存并不是科技独家如此做,而是所有的传统零售眼镜店都在尝试,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只有积极地跟随消费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科技眼镜紧紧抓住任何一个增长点,寻找生存发展的缝隙,一旦水土适宜,便会遍地发芽,开始蔓延。
鞋子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道好不好,到底走哪条路好,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发展战略。科技眼镜在不断地摸索前进,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谢公达和孙国眉夫妻恩爱
幸福的一家人
孙总说:“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了,才有精力去全身心地投入事业。”这个“家”,不仅是指自己的小家,更是指科技眼镜这个大家庭。在科技眼镜这个大家庭里,没有森严的等级,只有暖暖的人情味。从称呼上就可见一斑,所有的科技眼镜员工都以“谢哥”和“孙姐”亲切地称呼如家长一般照顾自己的谢公达夫妇。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来到科技眼镜已经12年了,从最基础的导购员开始做起,然后分管物流,现在做到物流经理。我老公也在科技眼镜上班,他先进入科技眼镜一年,觉得这家企业非常不错,我才通过招聘进来的,公司就像是我们的家一样。我老公从送货员开始做起,然后公司送他参加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认证,改做镜片加工师,现在是店长。有一年年底,因为小孩大了,我们需要换大一点的房子,找亲友借钱没借到,实在没有办法向孙姐开口,当时是年底,厂家都集中来要货款,公司流动资金比较紧张,但孙姐和谢哥什么都没说,带上信用卡陪着我们就去透支刷了15万的首付款。我真的觉得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朋友很疑惑,他们认为我老公会加工,我们又有顾客资源,为什么不自己开店呢?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自己单干,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就是在给自家做事。”贵阳科技眼镜物流经理夏艳说到最后竟一边哽咽着一边抹着泪。另外一个员工也凑过头来说:“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去年我父亲在老家过世了,当天晚上接到消息,谢哥知道后,二话没说,立刻亲自开车连夜送我回去,然后一起帮忙处理父亲的身后事。真是比亲人还亲啊!”
在贵阳科技眼镜各个门店里,像夏艳这样夫妻俩都在公司的情况还有许多,他们都是以公司为家,把谢董夫妇当作自己的亲人,员工的流失率极低,十几年的老员工比比皆是。贵阳科技眼镜的所有员工都把力量拧成一股绳,真正体现了“家和万事兴”。
而对于谢公达夫妇来说,起初在商海中拼搏只为了能够生存,现在把科技眼镜不断地做大做强,却是源于一份责任!跟随科技眼镜发展的这些老员工,把青春奉献给了企业,如今他们已不再年富力强。眼镜行业作为半医半商的特殊行业,再加上当今社会对用人标准的界定,从业人员的技能和工作职能很难适应别的行业。如果转行,放弃眼镜行业,这帮老员工就没有生计可言了。基于对员工的责任感,谢公达夫妇表示科技眼镜这辆车在眼视光这条康庄大道上会一直稳妥地开下去,才对得起员工对他们的拳拳之心。
改
目前科技眼镜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孙总看来,O2O肯定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如果科技眼镜现在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以后就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抛弃,所以科技眼镜准备打造适合自己的O2O部门。对于试水O2O,孙总有自己的打算。首先,O2O对于店里的员工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不能以现有的人手来做,正所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其次,需要重新组建一套班子,这个团队不仅需要熟知眼镜零售店的运作,更要有最前沿的网络营销手段,但这种人才却是很稀缺的,特别是经济不太发达的贵阳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必须开阔眼界,从沿海城市引进;而目前,科技眼镜会选择专业的公司进行合作,带领科技眼镜步入网络营销时代。
科技眼镜董事长谢公达
一直以来,科技眼镜把“3小时取镜”作为门店遵循的服务准则,也是顾客评判的标准,但是自从搬到新办公室,这个准则受到了挑战。因为科技眼镜的大部分店包括旗舰店都在繁华的老城区,如果把眼镜送到新区的加工中心进行加工,再送到顾客手上,这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变得困难起来,因为令人崩溃的贵阳交通成为了制约这条准则的最大因素,店员无法明确答复顾客3小时取镜能否实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技眼镜舍弃了以前的物流车,改用摩托车接送,但是摩托车和驾驶人员有限,造成有些订单不能在3小时内到达。对于这点,旗舰店的店长殷鹤深有感触:“加工中心搬到新区因交通问题会影响顾客的取镜时间,有的顾客表示理解,但也有不理解的顾客就提出了质疑,说我们把3小时取镜当作标准,以前一直可以做到,为什么轮到他就不行了呢?”为此, 殷鹤常常需要出面协调。这个问题也让孙总感到很头疼。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科技眼镜还是找到了解决办法。一方面重新培训店员,统一安抚顾客的说辞。不谈由于交通问题造成现在无法做到一贯的“3小时取镜”,而是从专业方面入手,告诉顾客,科技优化了装配技术,为了做到更专业、更准确,需要更长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制定了一套物流人员最合理的接取镜制度。目前科技眼镜的具体措施还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改和调整。
在27年里,贵阳科技眼镜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业绩的增长和市场的拓展,更重要的是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员工的忠诚,并打造了科技眼镜这块金字招牌,这或许就是他们在风云变幻的眼镜零售市场屹立不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