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顿bE大调钢琴奏鸣曲(Hob.XVI/49)第一乐章

2016-12-06 10:55刘倩倩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510900
大众文艺 2016年14期
关键词:海顿记号奏鸣曲

刘倩倩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510900)

浅析海顿bE大调钢琴奏鸣曲(Hob.XVI/49)第一乐章

刘倩倩(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510900)

海顿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大师,他对钢琴音乐的创作贯穿了他的整个音乐创作过程,他写了大量的键盘奏鸣曲,《bE大调奏鸣曲》(Hob.XVI/49)这首奏鸣曲是他晚期时创作,被公认为“最古典”的一首。从这首奏鸣曲可以看出,海顿在钢琴创作中的探索与发展,从最初的带有洛可可痕迹到现在已经基本确立的古典奏鸣曲的奏鸣曲曲式和调性,对后来的莫扎特和贝多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以如何在演奏中保持海顿作品的风格为核心,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其创作特点、演奏要点和演奏细节问题的诠释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相关论述。

海顿;钢琴奏鸣曲;演奏要点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bE大调奏鸣曲》这首奏鸣曲是海顿第一次访问英国前夕所作,完成与1787-1790年,献给Genzinger夫人,一首向她表示爱情的音乐。此时正是他离开工作了近三十年的埃斯特哈奇宫廷,回到维也纳,以独立音乐家开始起步之际,这是一首章法相当稳重的钢琴奏鸣曲。参考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发现1787-1790年是战乱不断、动荡的年代。海顿虽然保留了乐长头衔,但他移居维也纳,这时的他终于摆脱了宫廷的束缚,开始在自己的创作思想中驰骋。社会地位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对于海顿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时的海顿由原来身份低微的仆人变成有尊严、可以进行自由创作的音乐家。海顿在新的环境下,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去表达他所感受到的生活内容。

二、作品的分析与演奏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3/4、bE大调能明显的感到曲式上是一首带有协奏曲性质的乐章。曲式分析图如下:

在弹奏古典钢琴作品时,正确的速度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随意地变化速度节奏,都不符合古典作品的音乐风格。据资料说明海顿从不为他的作品标上速度记号,现在版本上所标记的速度记号都是后来人加上去的。那么这个Allegro要弹多快呢?有的人认为19世纪以前的Allegro并不是所要求得那么快,18世纪初的Allegro本来就不怎么快,这个意大利语的原义往往只指一种欢快的情绪而己。但是也有一种说法是十八世纪下半叶的速度比我们现代的速度快,而不是慢。德国大指挥家兼作曲家文加特涅说:“对速度的处理,要保持一定的原则;慢速度的乐曲,不可慢到使人对该旋律感到厌烦;快速度的音乐,则不可以使旋律都听不清楚。”笔者认为这个乐章的快板速度应不超过132为宜,演奏海顿钢琴奏鸣曲的速度并不是唯一的,而是相对的。总而言之,速度快慢的观念,演奏者通过对作品时代、风格、乐思的自身理解,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演奏速度,但要充分保持住这个速度,绝对不能时快时慢。

呈示部:展示了乐曲的活力和紧凑感。主部幽默诙谐的主题,左右手问答似的对话,右手三度跳跃的旋律线条使得音乐有一种弹性的脉动感,就像是一首风雅的宫廷小步舞曲。要弹的轻巧有趣、简洁、精炼,低手指演奏,指尖坚挺,动作敏捷迅速,声音有弹性。这个主题是4+4的结构,弹奏时第二句fz的语气要比第一句更加明显。并且注意第8小节这个回音的要在规定的节拍上弹完,并且颗粒清楚,音符清晰,后面的音的附点节奏时值也要准确。

在主部主题中可以看到小连线记号、顿音记号和半连音记号,海顿的作品中经常使用这三种记号,而这也是弹奏古典奏鸣曲中常用的三种触键方法。

顿音记号:▼ 属于断奏弹法,实际演奏时值是弹奏音符时值的一半或短于一半,但是不可以太短。顿音要弹奏的明亮有弹性,指尖要挺实,触键、离键动作都要迅速切勿弹奏的太死板、太笨重。

小连线记号:一般是指2到3个音的连奏弹法,注意要加入手腕的“落提”动作,使分句更加的清晰,语气更加明确。

第11小节这三个小连线要弹得甜美、动听,落起从容,后面的连接部非常优美,完全跟主部主题对比出来,想象提琴般的音色,让音乐在长线条的呼吸下不中断的自然流露,优美的歌唱。右手有两个层次,左手要有音乐,三个声部具有内在的连续性。

第19-22小节右手六度下行和左手八度音上行,应表现得刚毅、顽强富有幽默感,整个基调仍然是愉快的。接下来海顿使用了连续的三个fz记号,海顿特别喜欢使用fz这个记号,他标记的所有fz都应在乐曲中做出来,这是作曲家在音乐上的语气。弹奏海顿音乐中的fz记号跟弹奏贝多芬、李斯特的fz又不一样。主要起的是一种强调的作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强,所以可以不需要真的弹得很强。

我们演奏古典时期的作品既要按照谱面上的标记来演奏但又要考虑到钢琴的发展,海顿所处的时代,以前的琴还远不如现今钢琴音色丰富、洪亮,声音也不能像现在的钢琴延续得那么长,因此,其力度比现代钢琴整整低了一个等级。演奏海顿的作品力度总体不可过大,谱面p实际演奏效果可以是pp,f实际演奏效果可以是mf。音量上,最大音量控制在mf,最小音量控制在ppp。海顿的早期奏鸣曲很少标记力度符号,早期的作品可能是为击弦古钢琴创作,击弦古钢琴的优点是富有表现力,发出的乐音较为优美、柔和。它的缺点则是音量过小,力度范围在pp—mp之间,力度变化并不多变,自然乐谱中间很少用到力度标记。到海顿中期到中后期的作品中,可能是为羽管键琴创作,乐曲已经出现了力度符号,音与音之间的轻重富于变化。晚期的海顿在奏鸣曲的创作中充分利用了钢琴越来越丰富的性能,频繁地使用了pp,p,f,ff,dim,crescendo,fz等力度符号。在演奏作品时应考虑当时的特点,把握好限度与分寸,弹出尽量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音乐。

第28-31小节这一段副部主题每一句都富于想象力,长线条的音阶跑动加上顿音断奏下行的手法体现了海顿特有的清晰、朴素、明快、幽默气息。典型的海顿的旋律特征是他内心目标的反应。

左手出现了古典奏鸣曲很常见的“阿尔贝蒂低音”这个固定音型的伴奏,弹奏时从肩关节到指尖形成一个稳固而有弹性的轴,动作必须非常小,手指几乎贴键,这样比较好控制手指,可以弹出比较均匀平稳的伴奏。右手16分音符的旋律音阶跑动时,要求音质清晰,颗粒清楚的non legato为主,最基本的触键方式是使用指尖,尤其是最靠前的第一关节作为触键的主要部位,较少使用指腹。演奏时,手臂要放松,多用手指、手腕的动作,指尖感觉敏锐,快速的音符要弹得有光泽,触键均匀,有穿透力,声音弹的圆润并且抓住这一串音符进行的线条,像一颗颗透明的珠子穿在一条线上。建议这里一定要慎用踏板或者不要踩踏板,用手指踏板来演奏。

第33-35小节副部进行到33小节时,连续出现几个装饰音,这一段右手的演奏是个难点,在左手“阿尔贝蒂低音”从容流动下,右手的旋律一直在呼吸进行中。回音要起到一种推动力的作用,使音乐逐渐上扬,显示出一种坚定、稳健有力、坚忍不拔的感觉,但是不要奏的太急,要弹得生动有感情,各个手指的指根要很好的起到支撑的作用。后面的颤音也要运用腕部的力量支撑手指活动。这一段要演奏的非常热情。

海顿在创作中经常运用高低音区的对比及同音反复等创作技法,海顿在不停的挖掘钢琴潜能,也努力尝试扩展乐曲的音域。例如第42-44小节是低音域,44-46小节是高音区,第46-48又是低音区,第48以后又到高音区,相同的旋律在高低音区反复,在低音区时是大提琴那般厚重的音色,在高音区时马上变化角色,变得明亮、欢快。

这一段副部非常的庞大,副部的第一部分是从24-36,中间有一段过渡37-41,副部的第二部分42-52,副部的第二部分可以看做是副部主题的一个变化,具有结束感。第53-57小节结束部具有强烈的疑问疑惑性质,充满了悬念感,海顿把主部中的一个非常简单又富有潜力的动机节奏音型发展成了结束部。结束部中这四个同音反复的动机甚至让我们想起贝多芬“命运” 动机是否是从这里而来。这里采用了同音反复,并在高低音区对比的写作手法。弹奏这段要有想象力,左右手相呼应,不可奏的没有太呆板。

展开部的引入部分从属开始经过一系列转调,到达展开中心bA调上,展开中心展开的是副部的材料。到108小节展开的是结束部的材料,“命运”动机。这里“命运”动机的出现音量上从p到mf又到p,就像交响乐中同一个动机由各种乐器先后来演奏,有远有近,音色丰富。海顿惯用的管弦乐创作思维,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在他钢琴音乐的创作中,钢琴上模仿各种乐器,这一段几乎将交响乐中的音响特点都移植到钢琴上了,可以看到海顿在钢琴创作中尽可能的挖掘钢琴作品里丰富的交响性,展现了“交响乐之父”的才能。之后用连续用了几个fz记号,可以想象这里是乐队齐奏的效果,要敢于表达模仿出这种音色。

展开部的回头过渡是从124小节开始的,理由是有很长一段的属持续音,为再现做准备,后面由一个华彩性的下行旋律引向再现部。这个踏板的使用是为了突出这个fz的效果,展开部发展到了一个最高点,后面一串华彩的音型则不需要踏板的修饰,踏板要放掉,这段华彩要弹奏的轻快、准确,然后转入再现部。

再现部回归主调上再现,经过一个华彩式的音阶盘旋下行,回到再现部主题上。整个部分极为连贯、富有想象力,自然而然地把我们带回到完全反复的第一主题的先现音,它证实了这首作品正向恢宏壮观的交响曲发展。

再现部的副部比呈示部的副部有所省略,再现部的结束部中“命运”动机也加入了一个前倚音,略有变化。短倚音不占有时值,要很快的进入主要音符,而且重音不能落在短倚音上,而是落在主要音符上。在到达尾声时,延长与休止牵制着听众的注意力,在高潮中突然转入一片静默,然后再使用连接部的材料层层推进,最后在华丽的上行音阶中宣告正式结束。

创作这首奏鸣曲的时候海顿已经完全脱离了巴洛克时期逐步迈向的古典主义时期,他的钢琴创作技法也日趋成熟,并创作出具有协奏风格的、带有交响性语言的音乐作品。这首《bE大调奏鸣曲》成熟的创作技巧,严谨的曲式结构,优美动听的旋律都展现了海顿在键盘创作方面的才华。整个乐章快板在技术上充满活力,快速跑动的音阶、分解三和弦、八度、两手交叉以及华彩段,使音乐闪耀着活泼和快乐的情绪。由于多样化的织体,延长记号的运用,弱拍上的重音,以及丰富的半音进行的和声,使这个乐章独具美丽的特色。

[1]郑兴三编著.海顿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2]朱雅芬编译.海顿的钢琴奏鸣曲[J].钢琴艺术,2002(2).

猜你喜欢
海顿记号奏鸣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记号
演说艺术在海顿钢琴奏鸣曲中的演奏运用
善是养生
善是养生
音乐家收学生
脏记号
刻舟求剑
饥饿奏鸣曲
三部奏鸣曲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