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婕
将普通景观当作历史文件
——以杨凌为例
陈 婕
【摘 要】宾夕法尼亚大学Peirce.F.Lewis教授认为常常被人忽视的普通景观也具有历史研究价值。本文以陕西杨凌为例,运用Peirce的远,中,近三个视角来解读杨凌历史。从而证明景观的可读性且是一种文化自传的形式。
【关键词】普通景观 文化自传 历史 杨凌
杨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从四千多年前后稷教稼到邰城古国遗址的发现,到隋文帝杨坚陵墓修建于此,再到民国时期建设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三号教学楼,它们共同形成了现今杨凌特有的人文历史风貌(徐健,2012)。杨凌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技城,聚集了十余家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是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杨凌示为研究对象,从三个依次放大的视角来阅读。
人类景观可视为文化自传的一个形式。先对杨凌的寻常景观进行提问:它是如何发展的?这种寻常景观的制造者通过这些景观要告诉我们什么?
(一)从卫星角度
杨凌没有地形起伏很大的地方,便从卫星地图着手分析其总体规划布局。经观察在杨凌道路系统规划中,形成了以两个院校为主体的科技一条街,以开发区管委会、国际会展中心为主体的示范区一条街。这两条街形成了杨凌的中心。
提出问题:这两条街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二者间的关系?
猜测1:因有一所高校,遂建起一个火车站。有了火车站,慢慢配套建立起旅馆,食堂,商店等设施。久之形成一条小街,即老火车站到西农路立交桥北段。1956年,武功县人民政府在这条小街上设“杨陵镇”。人们言及杨陵镇即指火车站小街,这就是杨凌最早的雏形(冯雪,戴助安,2011)。所以可能先有科技一条街,再逐步形成示范区一条街。
猜测2:因有西农大,西农大又裂变出“农科院”、“水保所”、“农校”等涉农单位。为了把“涉农单位”的服务工作搞好,省上在此设立杨陵区政府。政权升格,建设同增,杨陵小城市规模初具,形成两条主轴线。所以可能是两条街同时但不同步形成。
(二)从“五台山”的角度分析科技一条街
“五台山”指五个大台阶。因西农南临渭水,北靠黄土高原,南低北高,相对高差约84米。因此选择站在位于较高处的西农北校区门口即“五台山”上俯瞰西农路。
提出问题:西农路是如何形成的?
猜测:西农路是西农大南北两校的主要道路,也是沿线众多居民区、商业网点、政府办公及其他科教单位的主要交通和商业街道。两边商店多是近几年建的,专为方便学校教育而修。这条路与其他非校区内容无关,从而形成了大学城的内部专用干道。
(三)从“西农”的角度
以西农为主要观看对象。杨凌是一块夹于泾河与渭水之间的台地。其不同标高的几块台地分别代表了陕西的三种典型地貌和地址水文条件,极易作为西北地区的农林研究基地。最后选定距杨陵镇东2公里处之张家岗一带为校址。
提出问题:杨凌的发展西农的校园规划有什么关系?
观察历史最早的由杨廷宝设计的民国时期的3号教学楼,位于北校区的主轴线上。从牌子介绍可以得知此楼建于1935年,北校区前身是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而南校区的教学楼都比较新,可能建于80、90年代,再通过查看南北两校的位置及面积分布,大胆猜测杨凌的发展是通过西农的发展而来,且杨凌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西农的校园规划。
1934年,“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成立。1935年,主教学楼建成,学校初具规模。1949年发展成一定规模的农林专业院校。1997年,建立“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999年,由西北农业大学等七所教育和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华宁,2011)。现在的杨凌是规划后的杨凌。几十年前的杨凌只是贫穷的“农业乡”,如今是中国的“农业硅谷”。这如此迅速的发展与西农七校合并后的校园改造新规划有密切联系。新规划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调整原有的布局,以形成新的合理的功能分区。设计构想是“一个中心,两个副中心”(陈华宁,2011)。在原有科技一条街的中心地段,利用原果树苗圃建一个新中心作为新大学城标志性建筑群。再以原西农和西林的校园为核心,发展形成以陇海铁路分界的南北两个副中心来辐射七个院校。相对完整的合理布局从根本上改变了功能混乱的局面。
史料证明西农大的成立先于杨凌区政府,说明西农的产生奠定了杨凌发展的基础。比较西农合并及改造与杨凌飞速发展的时间,说明杨凌的飞快发展始于西农合并与改造。资料显示杨凌区中心位于西农校区,而不是之前的大寨乡。比较科技一条街和示范区一条街上建筑物的建成时间,发现前者先于后者建立,且后者最初是为前者服务。
参考文献:
[1]Lewis,P F(1979),Axions for Reading the Landscape, Meining,D.W.et.al.(1979),The Interpretation of Oridinary Landscape:Geographical Essays, ppl1-1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徐健.地域文化在杨凌城市景观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作者简介:陈婕(199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研究方向: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