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蔡肇颖
江干区实施“红色领航”工程引领社会组织健康蓬勃发展
文 | 蔡肇颖
◎ 社会组织党员活动
本栏目由本刊与杭州市委组织部合办
杭 州市江干区是浙江省首批4个社会组织建设和综合改革观察点之一,现有各类社会组织1880家。2013年以来,江干区秉持“扩大覆盖、规范管理、争创特色、发挥作用”理念,深入实施“红色领航”工程,以党建工作引领社会组织健康蓬勃发展,率先探索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新路,有效增强当地社会的和谐度和群众的获得感,同时收获“全国社会服务示范地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一系列殊荣。
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区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总支和社会组织党支部三级管理体制,形成党委领导、登记管理机关牵头、街道和业务主管单位各司其职的工作体系。按照“分类管理”原则,组建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委或党总支,根据慈善救助、文化体育、疏导维权、市民教育、社区服务、社会事务
等社会组织类型,分设党总支或下属党支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指导。实现辖区各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
为了将党建工作融入到社会组织监督管理的全过程,江干区创新推行“四个纳入”,严格规范党建管理工作,助推社会组织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登记纳入”,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政治面貌、党组织建制等情况,登记纳入到该社会组织注册备案的前置程序中;实行“年检纳入”,党建情况纳入社会组织年检年报中;实行“评估纳入”,将党建工作情况作为社会组织评估、评优的指标之一;实行“管理纳入”,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落实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
针对社会组织中兼职人员、退休人员多的特点,落实党员“双隶属”管理制度,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党组织关系在原居住地或者工作单位的,通过有效党员身份证明可纳入该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并参加组织生活。目前,全区社会组织中共有2100余名党员纳入“双隶属”管理,其中200余名党员获评“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级各类先进。
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组织党群服务站,面向辖区社会组织开设温馨港湾、远程课程、活动沙龙等服务项目,面向社区社会组织开展业务竞赛、岗位示范、网络教育等活动,实现党组织活动与社会组织日常活动、团队管理、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实行社会组织“双孵化”机制,助推党组织与社会组织成长同步,以党建凝聚社会组织生长力量。把好孵化“入壳”关口,社会组织入驻与党建指导同步,统一配备社会组织工作指导员,履行社会组织孵化服务与党建指导“一岗双责”,实现入驻一家、覆盖一家;把好孵化“出壳”关口,社会组织培育与党组织发展同步,结合单独组建、行业统建、区块联建等方式,实现成熟一家、组建一家。
健全党员与社会组织人才的协同培育机制,制定专项工作计划和培训课程,注重将社会组织骨干成员发展为党员、将优秀党员培养成为社会组织负责人,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层与党组织班子双向流动、交叉任职,确保社会组织政治坚定、服务高效。
打造集“公益创业园、展示馆、示范基地、创业中心、新天地、社会企业集聚总部”于一体的公益枢纽平台,不断提升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公益服务能级。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以“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公益伙伴日”“公益服务月”等项目为载体,发挥党建引领、党员示范作用,集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元社会力量,共同致力于公益事业。在党组织的引领下,2013年以来各社会组织党员参与政策咨询、健康体检、便民维修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服务群众达20万人次,惠及困难家庭2000余户。
依托区域化党建共建“同心圆”工程,发挥党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不仅引导社会组织立足社区开展多样化服务,而且吸引社会企业精准对接、深度介入社区服务,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目前,该区社会组织服务已覆盖生活服务、文体活动、矛盾化解、经济合作、环境保护等各领域。
在各级党组织的引领下,通过加强指导、购买服务、奖励优秀等举措,积极培育社会需求大、自身素质优、群众口碑好的品牌社会组织。在此基础上,以“1+X”的形式,推进品牌社会组织与一般社会组织结对联系、辐射带动孵化中的社会组织,提升全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整体水平。目前,全区已拥有“凯益荟”“阳光艺术专修学校”等品牌社会组织31个,2013年以来服务居民逾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