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余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新余市:“钢铁之城”扬风帆
□ 新余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熊坑村农民企业家捐资3600多万建72套别墅赠乡邻
渝水区良山镇鹊桥村茭白种植基地
“十二五”期间,新余市紧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江西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系列文件精神,以35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围绕消除农村贫困这个目标,抓好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产业化发展两项结合;实现由过去的“面、线”为主的整村推进向以“点”为主的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转变,由过去扶贫部门单打独干就项目抓项目向开发式、全社会参与扶贫方式转变,由以农为主的传统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以城市为依托的务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点抓好“产业扶贫、保障扶贫、设施扶贫、就业扶贫”四项重点;坚持“项目发动、群众主动、产业带动、部门联动、社会互动”五项扶贫开发工作原则,全市农村贫困地区和移民区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贫困群众和移民的幸福感得到提升,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
1.收入增长幅度前所未有。在扶贫开发的强力推进下,农民收入来源呈多元化,收入大幅增加。全市35个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2920元提高到2015年的9337元,移民人均收入由2010年的4528元提高到2015年的10402元,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市增幅水平。
2.整合资金力度前所未有。“十二五”期间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移民项目资金共计39548.27万元,社会和行业扶贫资金32277.35万元,仅市财政就整合资金0.3亿余元,较上年增长650%。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养殖业、加快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多种形式实现农民增收,2015年底,全市贫困人口 21744人,贫困发生率2.7%。
3.基础设施完善前所未有。完成一大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农村公路939.8公里,农村危房改造8740户、农垦房改造13892套,建设高标准农田30余万亩,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16700人。全市累计投入移民项目资金27298.22万元,受益村组5680个,受益总人口971523人次,受益移民397152人次。
分宜镇芦塘村古岭移民示范村
渝水区水库移民葡萄示范基地
分宜县移民正采摘油茶
高新区水西镇鲇口村蜜桔种植基地
4.社会事业发展前所未有。贫困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高于全国水平16.5、2.4和2.5个百分点。推行乡镇卫生一体化,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参合率超过国家标准。全面建立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展农村“颐养之家”试点工作,100%的行政村能够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扶贫开发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农村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十三五”时期新余市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同步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两项重点,建立完善三项机制,着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建强扶贫干部队伍,加快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努力开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1.咬定一个目标。巩固发展“十二五”扶贫攻坚成果,在现行标准下,确保到2017年底,“十三五”期间1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市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2.突出两项重点。①突出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通过开展“四个一”产业化扶贫、推进光伏扶贫、探索电商扶贫指导督促县(区)用好用活各级产业化扶贫资金,引导贫困村贫困户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稳定脱贫致富。②突出定点帮扶,激活滴灌“管网”。通过“四个一批”(党员干部结对一批,单位帮扶一批,企业扶持一批,能人带动一批),推进新一轮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和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
3.建立三项机制。通过建立责任机制、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确保市委提出的2017年全市贫困村提前脱贫的刚性目标。
4.推进四项工作。①提高建档立卡质量,抓好扶贫开发大数据建设。②开展村庄整治建设,改造提升人居环境。③推进保障扶贫,精准助推贫困人口退出。④强化资金监管,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钢铁之城”正扬起新的风帆,带领贫困群众向小康迈进!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