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雁
【摘要】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内部审计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本文从八个方面提出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新任务,为企业价值增加走出探索之路。
【关键词】新常态 国有企业 内审 任务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年高速增长后,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国有企业应认清机遇,迎接挑战,顺势而为。
在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也要根据企业的战略调整更新审计理念,以促发展、控风险、消隐患、堵漏洞、保创新为目标,深化审计转型,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内部审计在新形势下的新任务,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适应新挑战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对内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了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审计、会计、财务、税务、经济、金融、统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法律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在新常态下,会客观存在各种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需要内审人员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应对能力。了解企业“人、财、物、产、供、销”各个环节的运作;广泛学习,取得ACCA和CIA等资格,提高工作能力和影响力;熟悉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关注全球和国内经济发展动态;提高风险敏感度,及时提示企业经营发展的政策边界和合法范围。只有把箍桶用的木板长度加高,才能增大桶的容积。也才能充分发挥内审堤坝的作用。
二、根据企业新定位,调整审计新重点
新常态下,部分共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企业定位发生了变化,经营和考核有了新的目标。针对此类企业,内部审计也应着调整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如做为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内蒙古电力公司,依据《关于自治区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实施意见》被确定为特定功能类国有企业,主要任务是服务国家和自治区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以及完成特殊任务,绩效考核的重点发生了重大调整。为适应新的定位和考核,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由以往的经济性转向绩效审计,缩短审计周期,及时发现与考核目标的偏差,及时调整,确保适应新定位,为全国电力体制改革电网运营新模式积累经验。
三、机构机制创新,增强内审独立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审计监督单独列出,成为八项监督之一,在顶层设计中明确了审计的地位。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能够按照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要求,将审计委员会或内审机构设置隶属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接受其指导和监督并取得其支持,以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但部分国有企业,由于审计委员会职能虚化,内审机构行政层级不够,致使内审机构协调欠缺力度;部分国有企业,由于未厘清董事会与最高管理层对内审的管理界限,导致多头请示,无所适从;还有部分国有企业,内审人员被职业边缘化,导致内审工作缺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够,缺乏创业热情。
针对这种情况,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探索和改革,设立了总审计师职位,负责协调内外部审计的相关事务,协助董事会及最高管理层决策。如大亚湾核电就设制了总审计师职位,选择了董事会与最高管理层双重领导内审机构的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总审计师职位的设立,提高了内审话语权,增强了独立性,同时也打通了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瓶颈,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全国117家中央企业中已有8家设立了总审计师岗位。审计署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配备总审计师。为设立总审计师职位提供了制度依据。
四、关注内控建设和风险防控
内审工作应由“查错防弊”逐步向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方向发展。加快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现代内部审计模式,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性、预防性、主动性和时效性,增强内部审计创造价值的能力。
五、发挥“利剑”作用,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
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于推进反腐倡廉具有重要意义。内部审计对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负责,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经营;监督企业规范决策;揭示经营管理薄弱环节,促进企业增收节支;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改体系实施纲要》提出“要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审计”的要求;落实八项规定和反“四风”问题的专项审计。
六、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
随着国有企业业务系统和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升级换代,审计信息化也应不断改进,应该逐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与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二是打造集数据采集、监控分析、业务流程、管理方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内部审计系统,使抽样更科学,使分析更准确;三是通过网络技术,实施网上审计,缩短现场审计时间,加强全国性企业甚至跨国企业的监控。通过信息化升级实现内部审计的流程化、规范化和模板化。
七、审计全覆盖
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要求:通过在一定周期内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对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对工程结算审计进行全面审计,同时努力做到审计成果运用的全覆盖。
八、加强与外审的信息沟通及成果共享
建立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级审计机关、内外部审计之间、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审计成果和信息及时共享,提高审计监督成效。
内审部门要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反馈,建立审计、纪检、监察联动机制。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检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和绩效考核内容,作为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共同构建企业良好的廉政生态。
相信肩负新任务的国有企业内审工作一定能够在新常态下创造更高价值。
参考文献
[1]邓光华.浅谈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2016.
[2]余慧芳.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加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低碳世界》,2016.
[3]方世川,陈潇潇.“互联网+”思维下国有企业依法治企新常态研究,《管理观察》,2015.
[4]刘春雄.中国市场“新常态”,逼出中国式新营销《销售与市场》杂志渠道版2014年08期.
[5]王吉鹏.新常态经济下,中国企业国际化转型与创新,2015.
[6]肖利猛.云南省省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
[7]姜同敏.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2014.
[8]胡畔.新常态下国企改革如何突破,《江苏企业管理》,2015.
[9]刘世锦,赵晓,林抚生.国有企业应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2015.
[10]尤广辉.企业总审计师制度对比刍议,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