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粮食价格波动的认识

2016-12-05 17:37张新竹
时代金融 2016年29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

【摘要】古往今来,粮食一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粮食价格的变化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近年来,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全球人口不断增长,部分地区的粮食市场供不应求,粮食价格开始频繁波动,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加。本文首先就我国粮食市场的行情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国际粮食市场的环境背景,紧接着列举出当代世界由粮价波动引发社会动荡的实例,并特别强调了保持粮价稳定的重要意义,经过深入论证以后,得出粮价波动的具体成因,最后结合我国粮价波动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和积极呼吁。

【关键词】粮价波动  社会动荡  供求分析  宏观调控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温总理有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要确保13亿人口的生存,有关“食”的问题尤为重要。粮食作为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食品,解决粮食问题就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近年来,粮食价格的上涨给中国民众的生活带来了不小冲击,特别是城镇低收入家庭,居民在粮食消费上的经济负担不断增加。如何稳定我国波动不定的粮价?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如何应对国际粮食危机?这些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难题。据说袁隆平先生真言:“粮食危机将是中国最大的劫难”。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全球化的变革,当今世界粮食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在相关的话题中,粮食价格波动总会被最先关注到。一直以来,粮食的价格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波动的粮食价格可以在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制造影响。首先,它可能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率、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GDP等国家宏观经济指标;其次,它也会导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降低,进而间接地影响到粮食安全问题。历史观察发现,世界粮食危机频繁地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或那些贫穷落后的地区,粮食供给的短缺伴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地区人民生活陷入窘迫,社会环境变得动荡不安。

时任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2012世界财经年会上指出:“粮食价格不稳或引起社会动荡”。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养活中国,国民的粮食问题只能自己解决,因此一旦国家的粮食供需出现失衡,那么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多重危机将会扑面而来。现如今全球经济还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的薄弱环节仍在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承受力低,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更易对其造成社会动荡,甚至危及政局。为此在应对世界粮食危机时,各国应关注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特别应从基础建设、科技创新、防灾减灾等方面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控制粮价合理化波动,保障其社会的和谐发展。

理论上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保证富余的粮食储备,维持粮价的总体稳定,那么它将国富民强;但如果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粮价经常性波动,粮食危机频发,不论其经济水平有多强,社会都将长期处于潜在的不稳定性中,随时存在着社会动荡的风险。早在20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经对记者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诚然,这句话的分量得到了时间的检验,历史上因粮价波动而引发社会动荡的事件屡见不鲜,下面就列举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实例:

在2008年的4个月中,印度的通货膨胀率翻了一倍,粮食价格飞涨,抗议者涌向街头游行示威,谴责政府在应对通胀方面措施不力,呼吁印度联邦政府辞职;2008年4月26日,越南胡志明市,在当地超市告知只向每人售卖10公斤大米后,市民顿时陷入恐慌,纷纷排队抢购大米,导致了一场城市骚动的发生;政局混乱的索马里国内粮价曾频繁波动,大批逃荒的饥民流落异乡,最终引发了首都摩加迪沙民众的大规模动乱;前海地总理爱德华在任期间,因推动国内粮食生产等方面未取得成效,致使当时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引发社会动荡,随即被海地参议院解除了其总理职务;意大利所需的硬小麦一半以上需要依赖进口,其价格波动频繁,因此人们会时常走上街头,抗议意大利面和面包等食物的不合理涨价……

在国际粮食市场上,随着水稻、玉米和小麦等粮食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无论富国还是穷国都在竞相争夺粮食供应的主动权,这也不断推动着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对于那些长期被笼罩在政治动荡、自然灾害或军事战争阴影下的国家来说,无保障的粮食安全、随时爆发的粮食危机、稀缺的粮食供应和畸高的粮食价格等,这些必将成为其民生之大碍。归根到底,这些国家或地区社会动荡的发生,都是由于当地粮食价格的过快上涨,政府无法满足人民的基本粮食需求所造成的。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粮食价格的波动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我们大致可以从商品供求、政策环境、国际金融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认识。

首先,商品供求。粮食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是取决于供求关系的。第一,人口数量的增长将提高粮食需求量,在粮食供给量不能跟上的情况下,粮食的价格就会上涨。相比于生活中其他的非必需品,粮食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小,因此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会更大;第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会不断发生变化,粮食作为一种基础食材将逐渐变成“劣等品”。虽然人们对粮食的直接需求量会减少,但是人们会增加对肉类、禽类的消费量,进而增加对动物性饲料的需求量,从而增加粮食的间接需求量,最终粮食的总需求量依然将呈现增长趋势,粮食的价格也会随之上升;第三,从粮食的供给角度来看,粮食的生产成本决定着粮食的供给量。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化肥农药价格的提高,粮食的生产成本会有所增加,粮食的供给量将呈现下降趋势,加之粮食生产的供给弹性较大,最终粮食价格将会大幅度上涨。

其次,国际金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粮食作为一种全球通货,自然会受到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第一,国际粮食市场实际是一个寡头垄断市场,比如在粮食产量和交易量上,美国就具有绝对的价格垄断实力。另外,国际粮食市场上的价格波动能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影响到国内粮食市场,因此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往往会同步波动;第二,国际上其他行业市场可能会间接影响到国际粮食市场,比如能源价格的变动会波及到农业生产所需的生物燃料,从而使粮食等农产品的价格产生波动;第三,粮食产品一般都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所以国际贸易的汇率变动问题不可忽视,它同样是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最后,政策环境。粮食作为一种基本生活物资,与其供需相关的产业会经常受到国家的政策性调控,因此粮食是具有政策属性的。第一,国家为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会对粮食产品设置最低收购价格,维持粮食市场的平稳运转;第二,国家往往重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以此提高粮食单产并降低粮食供给成本,从而影响到粮食的价格;第三,国家通常会设立粮食专储机制,利用库存粮食储备保障年度内稳定的粮食供给,缓解粮食市场中的供需矛盾,这对防止粮价剧烈波动大有裨益。

从古至今,粮食一直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国家发展的基石,粮价变化牵动经济命脉。因此,控制粮价合理化波动,稳定粮食价格,关乎民生之计、国事大局,也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可以说当代政府工作的锁钥之处,就是要制定出合适的农业经济政策,掌控好农业宏观调控手段,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综合水平;至于稳定粮食价格,政府则应更多地出资干预并加强引导,维持粮食市场的总体供需平衡。综上所述,在前文分析了粮价波动的具体成因后,结合近年来我国粮价波动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方面的建议:

第一,加强政府引导和出资干预。粮食市场的自发调节经常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政府应作为另一只“看得见的手”对粮食市场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对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进行引导,并加大农户政策补贴力度,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投入。显而易见,政府干预是从根本上控制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手段;

第二,重视农产品期货业建设。我国的粮食期货价格,事实上起着指导粮价调节的作用,但由于过度投机现象的存在,其“风向标”的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政府应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过度投机,推动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应着眼于努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保证充足的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从供应端稳定粮价;

第四,扩大粮食种植规模。推动粮食规模化种植,促进规模经济,帮助小农户融入大市场,实现粮食作物的稳产高产;

第五,建立粮食价格综合稳定机制。具体可以通过设立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发展农产品电商化平台、实行粮食供给领导负责制、建立相关的应急预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等等。

粮食是人类的宝中之宝,粮食价格是商品的百价之基。当今世界,粮食既是国家的战略物质,又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列宁曾经说过:“真正的经济基础是粮食储备,没有这个基础,社会主义只是一个愿望而已”。诚然如此,假如人民的基本温饱都无法满足,那其他的设想就只是空中楼阁了。正如前文所讲,粮价波动是社会动荡的导火索,维持粮食价格的总体稳定,也就意味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因此,控制粮价合理化波动势在必行,保持粮价稳定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李兴江.对我国粮价波动的原因及宏观调控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2]马宇.国际冲击、供需缺口与粮价波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3]郭晓慧.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及调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王志彬.中国粮价波动及稳定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王淑艳.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因素分析与预测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6]龚芳.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粮食价格的波动机理和预警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尹靖华.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贸易安全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彭海燕.国内外粮价波动的相关性及其传导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9]Marc F.Bellemare.Rising Food Prices,Food Price Volatility,And Social Unrest[A].

[10]Emmy Simmons.Harvesting Peace:Food Security,Conflict,And Cooperation[A].

作者简介:张新竹(1996-),男,吉林辽源人,本科在读,金融学专业。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新形势下创新完善国家粮食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宏观调控策略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宏观调控“三部曲”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
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