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每年国庆节前后,沭阳县塘沟中学校园内的法国梧桐树,叶子就会泛黄变枯,秋风一吹飒飒作响,飘飘而下,把房前屋后铺成一张金色地毯,与蓝天、白云、红瓦房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景致。又是十月,母校塘中仍有这番秋韵秋味吗?
对于已过不惑的塘中老校友来说,学校办公室前的四棵梧桐树,是刻在每位同学记忆深处的一张永恒名片。当年,校园内梧桐树很多,中心马路和大礼堂两侧的行道树尽是些梧桐树,但都不成气候,唯有办公室前这四棵很特别,不仅长得粗壮茂盛,而且很讲和谐,很守秩序,自西向东从大到小一字排开,谁也不僭越,谁也不违和,尤其西首那一棵,俨然王者气派,荫荫如盖,生机盎然,陪伴师生寒来暑往、春去秋至。
难忘的树下讲话
这四棵梧桐树,不仅美化了校园,也给我们这些战天斗地的学生带来了很多呵护。想当年,学校召开学生大会、组织歌咏比赛等,都在梧桐树下进行。每遇这些事,师生们七手八脚搬来几张课桌拼在办公室走廊下,便是主席台了,上面摆着一个裹着红绸子的话筒,一位领导讲完再递给另一位领导讲,话筒在传递中会发出刺耳的声音,惊扰了台下不少同学的春秋大梦。台下的会场更加简陋,同学们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从教室里自带凳子,按班级坐成一路一路的,开完会后随手带走,人去场空,倒也省去了不少烦情琐事。
因为梧桐树长得茂盛,足以遮挡住小雨小雪,所以当年的校领导也十分任性,安排活动基本不参考老天爷的计划,想什么时候安排就什么时候安排。有一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学校开大会,刚开始晴空万里、凉风习习,梧桐叶也把阳光遮挡得严严实实的,难得一个室外开会的好天气。老校长心情也超好,讲得非常起劲,可是刚切入正题,老天爷就打起响雷、刮起大风,天色也渐渐转暗,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一把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境。校长是见过世面的老江湖,哪能被这点状况搞乱方寸呢?拔高音调继续大讲特讲。
但是,这次老天爷真不给面子,不久就丢起雨点来,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噼啪作响,先是星星点点,随后紧锣密鼓,穿过密密匝匝的梧桐叶滴落在同学们身上。大家见雨越下越大,交头接耳议论起来。见此情景,校长大人用力咳嗽了一声,默默环视一下会场,同学们的议论徒然停了下来,正襟危坐假装认真听讲,校长继续发表重要讲话。不一会儿,雨打梧叶声渐渐盖过了校长重要讲话声,校长见大会实在开不下去了,只得宣布休会。早已绷不住劲的同学们一听到散会,提起板凳一哄而散。可人算不如天算,还没等到腿脚较慢的同学跑进教室,老天的脸又变了回来,风停雨止,骄阳高照。这时,校园里又响起了急促的铃声,招呼我们重返会场接着开会。如此这般,同学们的心早已不在会上,更别说校长讲些什么内容了。
绿荫庇护的校园岁月
在梧桐树下集会,遇到极端天气并不多见。所以,我们在校几年,尽享了梧桐树为我们遮阳、挡风、避雨的恩泽。但是,它偶尔也会与我们开开玩笑。比如会议过程中,如果传来一声女同学的尖叫声,不用猜就知道这位同学“中彩”了,八成是树上的洋毛辣子掉到脖子里了,赶紧送到医务室擦擦酒精吧。如果你在开会听到男同学们压抑的坏笑,千万不要以为哪位又出什么幺蛾子,不外乎坐在前面女生乌黑的头发上落上几颗白色的鸟屎虫屎,他们在那幸灾乐祸呢!
说起这四棵梧桐树,不得不提它们南面的圆形花坛。花坛正中有棵宝塔松,边上种了些月季之类的花草,还有一些迎春花,一到春天挂满金黄色小花的技条就会探出栏杆,随风摆舞,招蜂引蝶。当年,这里被同学们公认为塘中最美的地方,大家照相常到这里来取景。花开季节,花坛附近固然惹人喜爱,但在万木萧疏时,这里也不失为同学们的最爱。冬天来了,梧桐树和办公室一起挡住了寒冷的北风,在这里形成一个避风塘,同学们喜欢在此读书、晒太阳;还有些捣蛋鬼,把梧桐球沾上煤油点燃,在花坛四周踢来踢去,火球到处呼呼乱窜,引来学校领导一阵阵批评……
当年,学校大喇叭每天定时播放广播体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和开饭时间还会经常播放些《采槟榔》、《北国之春》和《外婆的澎湖湾》等流行歌曲。除了这些兼有放号功能外,其它上课、自习、洗漱、就寝等,全以铃声为号,指挥着师生的作息起止。作为塘中人,对这样场景都不陌生:校园里刚刚还是人声鼎沸,铃声一响,立刻传来一阵匆忙的脚步声,随即归于宁静,或上课,或就寝……反之亦然。而具有这个伟力、能把校园在沸腾与宁静之间互为转换的铃声,都是从梧桐树下发出的。从这一点上讲,梧桐树荫护着的那个铁铃,才是塘中真正的“前线指挥所”。
淡泊名利念师恩
我在塘中学习生活几年,铃声从未间断过,有个身影也从未缺席过。这个身影个子不高,身体微胖,冬春季穿着中山装,胸前口袋里插着一两支钢笔,到了夏秋天,干净的白衬衫扎在腰带里,显得朴实沉稳、谦逊厚道。他每天按时按点出现在梧桐树下,不慌不忙举起锤子敲击着用东方红拖拉机报废车轮做成的铁铃,日复一日为同学们敲击出青春的节奏,敲击出前进的号角……他,就是学校“司号员”——王友进。学校并没有司号员这个工种,是我给他“封”的,因为我感觉这样雅一点。其实,“塘沟中学打铃的”,是大家对他最常用、最精准的“昵称”。他时时处处工作生活在我们当中,可我和很多同学连他是教师还是临时工,是公办教师还是民办教师,都不甚清楚。像王友进这样的员工,学校还不止他一人。
在塘中,提起卢其州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但若提到学校刻字的,那可就人尽皆知。那年代,学校没有电脑打印机,就连手动打字机也是稀罕之物,六个年级上千名学生的讲义、试卷、校报等,都是靠铁笔刻腊纸印刷的,而这些东西大多数出自卢其州之手。他刻印的字,笔画圆方自如,墨色浓淡相宜,排版整齐美观。当然,挂在梧桐树下的小黑板上,偶尔也会有他板书的通知、寻物启示等,常常引来师生们驻足观看、细细品味。记得有一次,班里有位成绩一向很好的同学,考试考砸了。老师问他怎么回事,他讲不出其他原因,只是瓮声瓮气说了一句:“莫怪我考不好,都怪试卷没刻好,是考我能不能辨认字,还是考我会不会做题目?如果是卢老师刻的试卷,我一定能考好……”弄得找他谈话的老师哭笑不得。可见,卢其州刻印的字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1989年3月,我参军离开塘中,至今已近30年,一直没有再见到王友进、卢其州,也不知道他们后来怎么样了。但我始终认为,这两位“打铃的”和“刻字的”员工,与曹寿山、严法顺、苏基田、宋广才、钱经纬、朱卫东,还有华仁和、周柏、王绍清、李玉堂、刘武、沈继太、耿志平、刘训学、王笑书等诸多老教师一样,都是名符其实的辛勤园丁。现在想一想,那时绝大多数老师不都是在做这些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事情吗?像梧桐树那样,在一个岗位一站就是一辈子,极尽教导呵护之责,却淡泊个人名利。他们当年无意让我们将来思恩报恩,我们现在也无需刻意记起某人某事,只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当年讲的话已经融进了学生的血液,变成了学生的行动,就是对他们最大最好的抚慰。
诗经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塘沟中学当初种植梧桐树的老师们,不知是否起意于“栽桐引凤”的愿景?不知是否想到当年的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但是事实的确如此,这四棵梧桐树引来八方学子会聚塘中,走过了春夏秋冬,走进了知识海洋,走出了精彩人生。
国庆前后,静心追忆,梧桐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