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作伴 寂寞成长

2016-12-05 03:27
中华儿女 2016年21期
关键词:孤儿儿童农村

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吃饭、聊天、睡觉,一起做同一件事情。这是6100万农村留守儿童朴实而奢侈的愿望,这就是他们满满的幸福!创造条件在一起,这是所有相关单位,复杂而迫切的责任。因为身心健康而有创造力的儿童,才是家庭与国族的终极希望之所寄。儿童权利植根于孩子的天性,更植根于成人基于人性的真实行动。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所得,中国有6100多万的留守儿童,长期过着没有父母相陪的“一个人”生活。而湮没在历史时光中的留守者,至少有整整一代人。儿童不再留守,就是要让他们与父母团聚。让父母返乡,还是让孩子随迁?这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选择题。

早在十年前,民政部等15个部门发出《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中,“事实孤儿”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第一次被官方正式使用。按照学者的定义,“事实孤儿”是指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虽然没有死亡或失踪,但是事实上不能对儿童提供经济支持和照料或履行监护权;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由于父母入狱而形成的,一类是由于父母离家而形成的,一类是由于父母疾病而形成的。

如果从提供经济支持的角度看,独居留守儿童(无长辈照看,跟兄弟姐妹一起或独自生活)的父母外出打工,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经济支持,很多家长也会按月给孩子寄钱,这些独居留守儿童不应该算作“事实孤儿”;但如果从被照料和监护的角度看,独居留守儿童的父母根本无法履行抚养监护义务,也没有其他成年人代为履行,这些孩子实际上就是一种“事实孤儿”。

他是一个人在生活

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胀,虽然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总体状况良好,但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他们中有近一半的父母双双外出。除了与祖父母或其他人一起居住,还有3.37%的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研究者指出,高达200多万单独居住的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特别给予关照。

2016年8月,山东界河镇的独居男孩李秋运的一段话引起了众人的深思,“对于我来说最好吃的就是饭,我不舍得吃,都是留着。我最渴望的就是能吃个汉堡包。”

原来,10岁的李秋运和53岁的父亲李树营相依为命,父亲外出打工时,李秋运一个人睡觉,吃饭,看动画片打发时间、排解孤独。李秋运7岁时,曾一个人在家生活了70多天,没有一丁点父亲的消息。他说:“我不害怕,不认识的人都不开门。”由于不会生火,李秋运最常吃的饭就是喝凉水吃煎饼。“对门的爷爷奶奶有时候会给我做饭,我自己只会熬大米稀饭。”李秋运说。在和别人的对话过程中,李秋运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电视机,有时候对别人的话自动跳过,好像思绪没从动画片中回过来。

“我也是有苦难言,我一个人怎么养孩子、怎样养家,时时都要考虑。”李秋运的父亲李树营表示,2012年他曾出国打过一个月的工,期间妻子负责照顾孩子。自从2014年妻子离家出走后,他很少去外地长期打工,大都是在镇上干点零活。

即使这样,李树营有时候也会去做一周或者10天左右的短期工,那么孩子就会托给周围的邻居帮忙照应,村里84岁的张奶奶家离李秋运家仅隔着一条路,张奶奶是平时照看李秋运最多的邻居。

李树营外出打工期间都把钥匙放在她家,一般中午李秋运都会自己买饭吃,她经常送李秋运一些煎饼、稀饭,李秋运家对门是本家爷爷李德清,他也经常给李秋运做饭。

据当地政府部门介绍,李秋运就读的界河镇后枣小学第三义读学校就是为了关爱留守儿童设立的。目前,包括李秋运在内的学校附近的留守儿童、孤儿、特困儿童均可在周末节假日到该学校学习、阅览,还可以和远方的父母免费通电话。滕州义工协会利用周末假期委派专业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亲情陪伴、学业辅导、特长教育、亲情连线等志愿服务。但是,政府关爱到位的同时,如何养家的难题还是让李树营难以长期陪伴在李秋运身边,而这也是留守儿童家庭普遍面对的现实问题。当下,“赚钱养娃”是多数农村人普遍的价值逻辑,养育下一代是许多农村人最重要的生活目标。

李秋运还是相对幸运的,因为还有这么多人在关心他,不知道大家还能否记起杨六斤。

2014年6月,广西隆林德峨镇14岁男孩杨六斤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展现在世人面前,他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弟弟改嫁,杨六斤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在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他住在亲戚提供的空房子里,独自生活。想妈妈和弟弟的时候甚至自己半夜出去找妈妈,但都半路又折回来,因为害怕给妈妈增添负担。每个星期杨六斤从堂哥那里领10元生活费兼零花钱。

杨六斤独自居住在空屋里,每天帮邻居放牛时自行拔野菜来吃,多年中吃过数十种野菜,然而他吃的只不过是一般的野草。此外,他自制捕鱼器到溪边捕小鱼,作为自己的肉菜,同时也用洗衣粉在溪里洗头。虽然生活充满苦难,但他没有太多埋怨,只有在晚上想起母亲才会独自流泪。被问及想透过镜头向妈妈说什么,他摇头:“不想说,因为我怕妈妈不要我了。”

这一幕让无数人泪流满面,也让越来越多的的人关注到有一群这样的孩子,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伤心流泪……

关心这些孩子的好心人

2013年9月,唐河县谢岗实验学校的校长马守政走了,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却给远在澳洲的、拿着百万年薪的儿子马乐留下了181个孩子,让他放弃国外的一切,回国做这些孩子的爸爸。

马守政在唐河被誉为“马大善人”,几乎无人不晓,就连公交车上上年纪的大娘都知道谢岗实验学校有位收养孤儿的“好人马校长”。小迪是马守政建校当年收养的第一个孤儿,和他是老乡。小迪是一个弃婴,由养父母收养,而后养母又抛弃了他离家出走,时隔不久养父又患上癌症离开了人世,他只好依靠90多岁的爷奶照看。因老人年迈无力抚养,小迪只能自己照顾自己,爷爷奶奶流着眼泪找到了马守政,马守政二话没说就收留了他。刚入学时,小迪学习跟不上,好打架,同学疏远他,马守政就安排老师专门进行帮扶,自己一有空就找他谈心,给他讲人生的道理、讲知识的重要,对他百般关心、精心呵护。慢慢地,小迪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关爱别人,逐渐走出了失去亲人的内心阴影,也彻底改掉了坏习惯。“在我的心里,马伯伯就是我的再生父亲,他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小迪说。如今,他已上了高中,成绩也比较优秀,他立志长大后也成为像马伯伯那样有理想、有报负、有爱心的人。

马守政收养孤儿马小迪的事很快在唐河十里八乡传开了,许多孤儿的亲属登门到校请他收养。出于对老乡的情谊和对孤儿的爱怜,马守政都慷慨地安排他们入校读书,学费、生活费等一概全免。

“一切为学生服务,为一切学生服务,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马守政多年来一直坚守的爱心诺言。为了使孤儿、残疾和留守儿童享受到特殊照顾,他特意安排专人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档案,详细记录他们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成绩情况、心理缺陷情况,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对这些“特殊学生”一律实行入学、服装、食宿、医保、救助、接送、监护“七个统一”,免费为他们提供救助,让他们都能享受到规范全面的学校教育、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给予这个“特殊群体”一个温暖的家。

很快,孤儿的人数超过了100名,他们的费用都是马守政垫付的,一年、两年……家里开始入不敷出,马守政给儿子拨了电话,从未向儿子开过口的他第一次伸手要钱,马乐和妻子立马打了十万澳币,约合60多万人民币。

2010年11月20日,南阳市民政局正式下文批准马守政与唐河县民政局共同举办唐河县正昌儿童福利学校。唐河县福利中心的孩子也会送到学校来。因为“养教一体化”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学校的孤儿最多时达到198人。

邱县杜申寨村医杜川华,15年来,用她医生的职业敏感和一位妈妈的爱,温暖着全村40多个留守儿童的身心。30多年前,杜川华原本是村里管计划生育的干部,但由于杜申寨村位置偏远,没有专职医生,村民看病困难,生于行医世家的她,承袭了外公和母亲的医术和医德,主动兼职做起了村里的接生医生。

如今,经她之手,接生的孩子都已结婚生子,但大部分都外出打工,留下的下一代都只能由老人看护或者独自生活。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杜川华又义务承担起了孩子们的看护工作,成为全村40多个留守儿童的“健康保姆”。杜川华的儿子说话了:“我的妈妈都快成全村孩子的妈了,村里孩子生病了,不是先想起自己的父母,都是想起我妈!”

在安徽亳州,毕业于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陈克在2015年8月通过选拔考试到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李小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在谯城区十河镇成立了李小村大学生村官社会工作服务站,他在村里工作的一年多时间发现,李小村留守儿童、孤儿较多。这些孩子们由于家庭教育缺失、缺乏父母关爱,往往会形成自卑、孤僻、消沉的性格。刚开始,陈克面对十来个稚气未脱,甚至有点顽皮不听话的孩子,束手无策。慢慢地,孩子们和陈克熟悉了,他们变得开朗,表现得很乐观。

陈克说:“根据留守儿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充分依托谯城区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团的平台,发挥大学生村官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站的作用,把对孩子们的关心关爱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去,贯穿到孩子们的成长中去,使他们有人管、有人关心、有人教育。”

未履行义务将被追责

留守儿童、独居孩子总是面对着各式各样的困难,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他们,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国家的相关政策。

2006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留守儿童”的字眼进入官方的话语体系,当17岁的高三学生黄湘洁正在努力为梦寐以求的医科学校奋力学习时,村里许多年龄相仿的留守少年也进了城,成了农民工二代,结婚生子后,孩子又留在了故乡,成为留二代。“他们从没有得到过爱,就要学会去爱下一代了。”

在这一年的全国两会上,“留守儿童”第一次成为大会热词。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递交了全社会都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提案,可视为最早。可以说,留守儿童问题得到关注,与农民和农村问题得到中央的空前重视直接相关。2004年起的十余年,“三农问题”成为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雷打不动的主题。

2006年,改革开放后第八个中央一号文件,将“新农村建设”拉进中国的历史舞台,中央大刀阔斧投入数千亿的巨额资金。当年3月,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这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学者叶敬忠刚刚结束对中国四个省份为期一月的新农村调查,他发现,政策的受惠者——9亿中国农民,在这些事关自身命运发展的问题上集体失语。

“林毅夫给中央写建议,我们何不也写一个呢?”2006年11月初,叶敬忠和四位同事联名“上书”中央。在这份报告中,第九条专门谈到,留守人口权益保障的现状不容乐观。一直让叶敬忠引以为傲的是,先后两位国家领导人就报告作了批示。

2007年5月,其中一位作了批示的国家领导人在陕西考察时,专门看望了留守儿童。转而到了2008年,“留守儿童”字眼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这一年的全国两会,3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出现。

2011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任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专门谈及,要妥善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自那以后,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农村留守群体的保障问题成为固定的内容。

“从那时起,国务院将留守群体视为受现代化过程影响所出现的重大社会现象,政府层面开始认识到留守问题的重要性。”叶敬忠说。

留守儿童问题从讨论到政策设计的田野调查,同样可将2006年视为一个节点。当年10月19日,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全国妇联等12个部门共同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专题工作组在京成立,成员单位及有关专家组成调研组分四路,赴江苏、四川、湖北等8个人口流出大省。

原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促进司司长、北师大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民政系统工作二十年有余,主要管的是孤儿,偶尔涉及留守儿童。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也坦言,过去并未专门做过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研究。

2016年,这项工作终于迎来了春天,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到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

《意见》提出,要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外出务工人员要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联系、多见面,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更多亲情关爱。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表示,各地方政府治理的重点是明显没有委托、完全脱离监护的主体。这一部分可以通过政府部门联系村委会挨家挨户排查、联系,由当地民政、公安机关、共青团等团体重点关注,确保执行到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现阶段,具体可行的方式是在农村社区设置相应的社工岗位,由社工通过培训带动起一批志愿者;同时可以在大学生村官中寻找社会保障相关专业的学生侧重留守儿童救助工作。

猜你喜欢
孤儿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留守儿童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赞农村“五老”
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
儿童村·孤儿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