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初探

2016-12-05 15:34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策略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看作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积极的探索,运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竞赛、学案导学等策略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1-0036-03

背景

当前,仍有不少教师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新课程的理念,而是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基础知识越少讲或不讲、设计的探究问题越多、课堂上越热闹、运用的教学手段越多、提供的资料素材越丰富,就越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就越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显然,这样的教学只是在追求形式上的自主学习,实际上还是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如何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是每位教师都面临的问题,因此,笔者深入课堂,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自己的每节课,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积极探索。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实践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新课程倡导要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在学习内容及其组织方式上有所革新,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上寻找出路。创设情境教学就是把新课程理念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上的突破口,它一改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情境出发,学会观察、体验,然后再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在教学《Excel公式与函数》这节课时,笔者希望通过创设主题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使其通过完成任务及解决问题来自主探究知识、掌握信息技术,让他们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在开展垃圾回收的活动,以垃圾污染为主题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于是,笔者围绕垃圾污染开展教学活动:先让学生观看小区垃圾污染的视频,引出家庭垃圾数据统计表;接着引出Excel公式和函数的计算,通过对数据的计算,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家庭中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垃圾;随后启发学生思考面对现实应采取的态度和措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环保理念,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使信息技术教学三维目标中一直很难实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境为基础,以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概括为: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信息素养是目的。[1]

例如,在教学《用Photoshop DIY光盘封面》一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观看了一段学生制作的初中生活视频(学校在每个学生初三毕业时,会把学生的视频制作成光盘,留作青春的纪念),希望学生能为视频设计光盘封面,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笔者对不同主题、同一主题不同风格的光盘封面进行实例展示,引导他们对盘面进行设计、构思,师生共同分析,并将任务分解成三个小任务:盘底制作、底面贴合和盘面制作。然后,学生参考导学案以及教师提供的操作视频,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教师则巡回指导,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演示、点拨和纠错。最后,笔者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方式,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促使他们消除自卑,树立信心;对中等水平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方式,既要揭示其不足,又要指明其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优秀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方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不断拼搏。

3.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2],学习不是教授者向学习者传递信息,学习者被动接收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可能由他人代替,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调整和改变。

例如,在教学《Excel公式与函数》这节课时,笔者以前是采用传统的“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但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是什么”,对“为什么”和“怎么办”则知之甚少。笔者讲解完公式后,学生要么常常忘记公式是以等号开始,要么就是想不到引用单元格中的地址。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公式的含义没有理解,也没有弄明白公式中为什么要引用单元格地址,而不引用单元格中的具体数据。

鉴于以往失败的教学经历,笔者认真阅读了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反复揣摩新课标的要求,决定让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明白公式的含义和组成,理解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地址的优势。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看出不同公式的计算结果,笔者让学生把三个式子分别输入到三个单元格中进行对话(如图1)。

①在“F2”单元格中输入“30+100+5+25”,按“回车键”确认后会显示什么?

②在“G2”单元格中输入“=30+100+5+25”,按“回车键”确认后会显示什么?

③在“H2”单元格中输入“=B2+C2+D2+E2”,按“回车键”确认后会显示什么?

④仔细观察:因数据录入有误,现将“B2”单元格数据由“30”改为“32”,按“回车键”确认后,“F2”“G2”“H2”三个单元格结果会自动改变吗?

教学中,学生分别在三个单元格中输入三个式子,其结果可以清晰呈现。经过探究学习,学生很容易理解公式中为什么“以等号开始”和公式中为什么要引用单元格地址而不是单元格中的具体数据,学生不仅学会了公式的输入,还将获得的知识整合到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与认知结构中。

4.小组竞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形状补间动画》一课时,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教学策略设计:上课伊始告知学生,本节课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把全班学生分为ABCD四个小组,说明竞赛规则为积分制,大家积极发言、踊跃展示、认真操作、乐于帮人都会为自己和本组加分,根据积分的不同将会获得“初级魔术师”“中级魔术师”“高级魔术师”的称号和相应的礼物,积分最高的小组还将成为冠军小组并获得老师的特殊礼物。学生明确了规则后,学习积极性特别高,课堂上也更认真、更专注、更乐于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学效果非常好。小组竞争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地位的发挥。

5.学案导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学案导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将学案引入课堂,以学案为载体作为学生实施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3],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笔者在授课时,会用Word制作一份学案电子稿,上课前通过广播将教学软件和学习素材一起发到学生机器,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把学案和软件同时打开并排显示,学习起来也非常方便。笔者在设计《Excel公式与函数》学案时,为了让学生学起来更方便,在学习任务的旁边插入Word对象、视频对象、批注等功能,把学案做在学习素材里,学生可以边对照学案边做任务,非常方便。笔者还利用Excel的公式和函数设计了批改功能,学生在做完任务后,会及时得到反馈。另外,学案里插入了文字和录像,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如图2)。

总结

策略多样,但目标还是学生自主学习。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更新理念,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设计并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快乐高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技术素养得到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主角”,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策略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