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婵,吴铁军,张丽娜,邹秀丽,亢翠翠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变化
李婵,吴铁军,张丽娜,邹秀丽,亢翠翠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
目的 观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变化。方法 将3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正常妊娠组、18例健康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结果 观察组、正常妊娠组、对照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正常妊娠组、对照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32.1%±7.4%、26.9%±7.7%、25.4%±7.6%,观察组与正常妊娠组、对照组相比,P均<0.01。观察组、正常妊娠组、对照组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3.7%±12.7%、58.3%±13.9%、70.41%±11.3%,观察组与正常妊娠组、对照组相比,P均<0.01。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变化,CD8+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降低。
妊娠并发症;重度子痫前期;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
子痫前期/子痫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范畴,多于孕期20周以后出现,以高血压和蛋白尿为主要特征,也常累及肝、肾和胎盘等重要器官,是孕产妇及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1],我国的发病率为2%~6%[2],且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子痫致孕产妇病死率持续升高[3,4]。子痫前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比较公认的病因有胎盘浅着床和氧化应激[5,6]。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免疫因素与子痫前期/子痫的相互关系上,发现T淋巴细胞亚群与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有关[7,8]。因此,本研究观察了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2014年3月~2015年12月入住聊城市人民医院ICU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患者年龄(29.6±7.0)岁,孕(33.9±4.5)周。重度子痫前期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公布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指南标准[9]。以同期入院的3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正常妊娠组,年龄(29.2±5.3)岁,孕(37.1±3.9)周;同时选择18例健康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年龄(26.8±2.6)岁;两组妇女均无产科并发症,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近期未服用任何药物,无感染,无过敏性疾病,无自身免疫疾病,无肿瘤。三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与正常妊娠组均以剖宫产结束妊娠。本研究经本院临床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检测 所有入组研究对象采集标本前均未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于清晨8点消毒后于肘正中静脉采血2 mL并置于肝素抗凝管,所取血样均于4 h内进行检测。取抗凝全血100 μL加入CD3-FITC、CD4-FITC和CD8-PE单克隆荧光抗体各10 μL混匀后避光常温染色15 min,裂解红细胞后离心弃上清,PBS重悬细胞离心弃上清后加鞘液上机检测,计算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取肝素抗凝血100 μL加入CD14-PE 10 μL和HLA-DR-FITC 10 μL避光常温染色15 min,裂解红细胞后离心弃上清,PBS重悬细胞离心弃上清后加鞘液上机检测,计算外周血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
三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比较见表1。观察组、正常妊娠组、对照组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3.7%±12.7%、58.3%±13.9%、70.41%±11.3%,观察组与正常妊娠组、对照组相比,P均<0.01。
表1 三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比较±s)
注:与正常妊娠组、对照组相比,▲P<0.05,★P<0.01。
正常妊娠时,母体高度介导免疫耐受,母体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达减少[10,11]。T淋巴细胞亚群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防御系统组成部分之一,CD3+是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分化抗原,CD3+T细胞包括CD4+T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抑制性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主要负责调节免疫反应活性,通过其分泌的淋巴因子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过程,诱导辅助性B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共同发挥作用。CD8+T淋巴细胞主要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功能。正常机体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处于稳定的动态平衡,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这种稳态被打破将会导致各种免疫损伤和免疫相关疾病。大量研究[12,13]证实,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偏向于适度免疫抑制状态对维持正常妊娠期母胎界面免疫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CD3+T淋巴细胞比例与正常妊娠孕妇相比无明显差异,CD4+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妊娠孕妇稍下降,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妊娠孕妇明显升高,与以往部分研究[14~16]结果一致,但与秦彩娟[17]、钟晓红等[18]的研究结果有差异。正常妊娠女性的CD8+T淋巴细胞占优势,使母体免疫系统被轻微抑制,子痫前期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高、CD4+/CD8+降低,提示子痫前期的发病可能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失调有关。CD4+/CD8+显著下降异常激活B细胞,刺激体液免疫产生IgG等形成膜攻击复合物,使补体系统处于激活状态,裂解产物如C3a、C5a等增加,造成母体免疫平衡紊乱,对异体抗原的胎儿排斥反应增强,防护反应减弱。在大量异常细胞因子的作用下,母体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等。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由HLA基因复合物所编码的一组调理特殊反应和异体排斥高多态性基因复合体,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敏感指标,抗原提呈细胞(APC)将异体抗原提呈给CD4+T淋巴细胞,表达于单核细胞、活化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的表面,通过不同机制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妊娠是成功的“半自体”移植,从受精起5周左右即开始表达HLA抗原,胚胎20周免疫系统形成,通过合成免疫球蛋白发挥细胞免疫功能,诱导母体与胎儿之间产生免疫耐受,使胎儿躲避母体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排斥,阻断母胎之间的淋巴细胞通路,进而阻断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从而维持正常妊娠。HLA-DR表达率过低会引发免疫功能紊乱,更甚者发生免疫麻痹。正常妊娠时HLA-DR适当表达,在胎盘着床过程中增强滋养细胞的浸润作用,诱发免疫耐受,以利于滋养细胞免受母体的识别及攻击,完成血管重塑。而子痫前期孕妇不能利用封闭抗体的保护作用,易遭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攻击,使胎儿遭受排斥[19]。HLA的表达不良参与了子痫患者的胎盘形成障碍,引起子宫螺旋小动脉血管重塑异常,导致胎盘缺血缺氧。故HLA-DR是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之一。Ogge等[20]研究表明子痫前期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水平与健康孕妇无明显差异。吕连峥等[21]研究显示子痫前期孕妇中间型单核细胞HLA-D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健康孕妇。本研究结果发现,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说明子痫前期时母体免疫耐受能力下降,在母胎界面产生炎症反应造成病理妊娠。滋养细胞耐受免疫识别及免疫攻击的能力减弱,从而异常浸润子宫螺旋动脉,造成胎盘浅植入,引起子痫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母胎间HLA-D、HLA-G抗原共享率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关系上,对子痫前期患者单核细胞HLA-DR表达情况的研究较少,我们推测造成HLA-DR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为入选研究对象病情较重,且一部分研究对象入ICU前已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体内免疫平衡已严重失衡。
综上所述,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变化,CD8+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HLA-DR占白细胞百分比降低。
[1] Lindheimer MD, Taler SJ, Cunningham FG. ASH position paper: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J].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09,11(4):214-225.
[2] 乔宠,杨小梅,林其德.子痫前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3,32(6):5-8.
[3] 丁红,周力学,张建平,等.三十年子痫的变化趋势[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1):10-12.
[4] Lu L, Qu Y, Tang J, et 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ate preterm births in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 of China: A cohort study and systematic review[J]. Taiwan J Obstet Gynecol, 2015,54(6):647-653.
[5] Lamarca B. The role of immune activation in contributing to 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the pathophysiology of hypertension during preeclampsia[J]. Minerva Ginecol, 2010,62(2):105-200.
[6] 罗欣,漆洪波.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4):309-311.
[7] 林莉,熊庆,李幼平,等.人类白细胞抗原D族与子痫前期/子痫相关性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2):117-123.
[8] Cornelius DC, Amaral LM, Harmon A, et al. An increased population of regulatory T cells improves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lacental ischemia in a rat model of preeclampsia[J]. 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 2015,309(8):884-891.
[9] ACOG practice bulleti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reeclampsia and eclampsia[J]. Obstet Gynecol, 2002,99(1):159-167.
[10] 李颖丰,周华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156-157.
[11] 刘慧琳,刘桂花,田兆兴.脓毒症患者血中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3):148-152.
[12] 张建平,陈立斌,刘颖琳,等.妊娠中晚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14(2):125-127.
[13] 王秋伟,许培箴,虞斌,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3,7(4):367-369.
[14] 孙黎,刘春霞,程建贞,等.妊高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0,17(1):13-14.
[15] 周东霞.妊高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外周血B细胞和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20(6):519-520.
[16] Darmochwal-Kolarz D, Saito S, Rolinski J, et al. Activated T lymphocytes in pre-eclampsia[J]. Am J Reprod Immunol, 2007,58(1):39-45.
[17] 秦彩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22-25.
[18] 钟晓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围产期血浆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与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关系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7):866-868.
[19] Biggar RJ, Poulsen G, Ng J, et al. HLA antigen sharing between mother and fetus as a risk factor for eclampsia and preeclampsia[J]. Hum Immunol, 2010,71(3):263-267.
[20] Ogge G, Romero R, Chaiworapongsa T, et al. Leukocyte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small-for-gestational age neonates have a different phenotypic and metabolic activity from those of women with preeclampsia[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10,23(6):476-487.
[21] 吕连峥,蔺昕,钱雷,等.子痫前期外周血中间型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25(6):482-490.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5WS0390)。
吴铁军(E-mail: tiejunwu@hotmail.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6.35.027
R714.25
B
1002-266X(2016)35-0080-03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