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主编致读者
——长江经济带活动构造与地质环境研究专辑
长江横跨中国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区域,全长约6300 km,是中国独有的亚洲第一大河和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也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2014年,国务院正式提出打造长江经济带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决策。长江经济带范围包括了从云贵地区至长江三角洲的11个省市,面积约205×104km2,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其中规划了10个重要城市群和经济区带,以及与之紧密配套的过江通道、高铁、机场、内陆核电站、大型水电站和港口等众多基础设施与能源基地等重大工程。但由于该区从西向东横跨我国三大地貌阶梯,以及特提斯造山带、扬子地块和华南造山带等地质演化历史与构造格局都显著不同的三大地质构造单元,活动断裂发育且构造体系复杂,地质环境类型及问题多样,包括:活动断裂与地震、水土流失与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及海岸侵蚀等等都会不同程度地成为影响或限制城市群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重大工程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因素。
针对长江经济带特殊而复杂的地质环境和防灾减灾背景,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了有效地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从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格局和保障长江经济带区域地质环境安全的角度,精心部署了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以及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等多项工作。其中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担的“长江经济带活动构造与地壳稳定性调查”项目,重点任务是查明该区主要活动断裂的空间分布、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其最新活动性,分析评价区域活动断裂对主要城市群发展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的影响,完成长江经济带及其中重要城市群的地壳稳定性综合评价,从而为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基础地质支撑。此次发行的“长江经济带活动构造与地质环境研究专辑”正是依托该项目,在地质力学研究所相关领导的支持关心下组织策划的,并得到了近年来一直在长江经济带地区相关领域开展活动构造与地质环境方面调查研究工作的地勘单位与科研院校及有关科研人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投稿。而组织此次专辑的初衷,一是希望通过全面梳理前人已有的成果资料,分析总结长江经济带地区活动断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方面的主要特征、规律性认识以及仍存在的问题,并提炼出未来进一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二是希望借专辑的发行,对前期在新构造与活动构造、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等方面已取得的一些成果进行及时梳理和总结,积极推动地质调查成果向应用的转化。由于活动构造是关系长江经济带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而不同区域的活动构造与地质灾害特点及地质环境情况差异显著,相关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该专辑将重点聚焦于对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更为密切的“新构造与活动构造、地质灾害与环境、技术方法与应用”3大主题,论文的选择突出了多学科参与、多方法应用和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并更关注于在地质调查基础上获得的新数据、新认识以及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最后共遴选整理有关论文38篇,此次专辑中首先发表了其中的30篇论文,其余将继续在本刊2017年第1期刊出。
此专辑的“新构造与活动构造”专栏主要集中了内容涉及广泛的21篇论文,其中包括应用地质力学构造体系理论与方法梳理总结了整个长江经济带及其中长三角与滇中城市群、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贵州地区等区域的已知活动断裂,在对区域断裂活动性进行分析与划分基础上,结合区域历史地震资料,从活动构造体系控震角度提出了区域面临的强震危险性问题,初步指出了应重点关注的潜在强震危险区带,并归纳了长江经济带不同活动构造区的活动构造体系框架,尤其是对中-东部地区“棋盘格子式”构造体系的认识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区的活动构造控震特点和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长江经济带的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研究工作以及科学部署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有多篇论文涉及了龙门山构造带南段和江西九江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遥感综合解译与活动性分析,长江经济带地区的岩石圈热流变结构与深部动力条件、构造应力场及其动力学环境的初步分析与探讨,对1668年M8.5郯城地震后周边地区强震危险性的数值模拟分析,对江汉盆地与鄱阳湖盆地的新构造运动及第四纪环境特征的总结,关于江苏泰州与如东洋口、江西瑞昌、云南永胜地区活动断裂以及关于云南维西-乔后断裂带的新活动及其与红河断裂带的关系、龙门山西南地区青衣江河流演化及其成因、江苏省大地构造及演化、龙门山地区河流形态特征及其潜在地震因素等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地质灾害与环境”专栏的5篇论文,包含了对长江经济带及其中外动力地质灾害作用最为突出的成渝经济区和三峡库区的崩塌与滑坡灾害的孕灾条件、发育特征、防治措施和监测预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方法与应用”专栏的4篇论文,涉及了对近年来在活动构造调查中不断得到重视的地质雷达和机载LiDAR等方法的介绍与进展,以及应用于地质灾害发育机理与危险性评价工作的数值与模型分析、GIS技术等方法手段的应用实例。
最后,衷心感谢积极支持此次专辑的相关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校、踊跃投稿的所有作者以及为此专辑及时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的编辑部成员。同时,也借此机会希望奋战在长江经济带活动构造与地质环境调查工作中的众多一线生产科研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特点与优势,不断取得更多、更好的地质调查成果,为保障长江经济带的长远健康发展编织更为坚实的地质安全之网。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