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 捨财成才

2016-12-05 13:05石依邓丽云
荣誉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奖学金学子

石依+邓丽云

林泗维先生

人们讚他是心地善良,胸怀广阔的人,义教十二年,助学十二年,资助学生近六百人,自己设立的奖学、助学金三个,捐助过奖学、助学金的学校多所,这是他的成绩单,是他对学生的关怀与爱,对教育工作的赤诚与付出。他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学子俱欢颜”。

乐为人师盼天下学子人人有书读

愿天下所有学子人人读好书,是林泗维先生十多年来一直希望做的事情。

在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工作前,他是一位建筑师,工作顺利,生活顺遂,夠其安享退休生活,並计划1997年退休静享人生。这时,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处正在改组,林泗维先生被聘任,任职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发展处副处长。

再次走进校园,意味着重新接受挑战,於他而言是“恰好”的事,因为他喜欢这样的挑战。他逐步结束自己的生意和解去则楼合夥人的工作,专注於学校工作之中。大学校园发展成为了其之後十多年来最重要的工作,他在给校园的建设是以支持大学发展所需,改善旧硬件,提升基础条件,让大学生追求卓越教研。工作处他更注重挖掘学生的潛质,尤其是对於弱势学子更多一份关心和爱护。他时常留意这方面的情况。

2004年的一天,林泗维先生在香港的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消息,讲述的是一个福建籍女孩周同学,这个女孩有着与他相似的艰难经历。她在内地小学毕业後与弟弟、母亲三人背井离乡来到香港。她的母亲依靠做一些杂工,赚钱送他们上学,周同学在大学入学试中获得“3A1B”的优異成绩。看到这个消息林泗维先生的心中燃起一个念头,为她提供奖学金。不知女孩将选择哪所大学的林泗维先生四处委託友人打听女孩的所居,得知女孩恰在香港中文大学,他为她在香港中文大学设立了奖学金,而自此,林泗维先生的奖学、助学之路启程。

从香港到内地,林泗维先生的奖学、助学之路向前蔓延。2004年,他走到西滨中学和小学对学校的校长和书记说:“我打算过来设立一个奖助学金,来鼓励同学。”这年12月31日,他以父母亲的名义设立了“林木水、王诚治”育英奖学、助学金,自此之後的十年时间,他一力承担了所有的奖、助学基金。几乎同时,林泗维先生创立福建及潮州国际暑假英语义教,十多年来坚持故乡暑假义教英语活动,至今已有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参与其中。

每一年的暑假,林泗维先生会带着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回家乡义务教授英语,每一年的年底,他会回家乡捐资助学,为西滨中学、西滨小学、陈埭坊脚小学以及新考入大学的学子们颁发奖、助学金。至2015年初的十年时间里,陈埭和西滨共有五百多名的学子受到奖励或资助。此外当他加入闽侨中学成为其校董之後,他还在闽侨中学设立了奖学金。。

2015年,林泗维先生从中文大学退休,而奖学、助学的善行仍在继续,这一年他在闽侨中学设立了第二个奖学金,名为“闽侨之星”、“闽中之星”。香港其他学校、儿女的母校、太太的母校、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均有他和家人的热心捐助。他说:“捐资助学挺辛苦的,但还是坚持了下来。”他的家人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閒时,儿子跟着他一起去义教,太太不是陪伴左右,就是带领另一批义教人士到潮州去。

他的这份善良与坚持的起因是因为他年少时过得无比艰难,求学路上困难重重,因为曾经遭受过无助,切身体味过那种挣扎,所以对於那些无钱读书的孩子感同身受,他会心地柔软,由己及人地去想关怀别人。因为受到过帮助,让自己的学业能夠得以继续,所以也希望将这份感恩之情延续下去。

吃尽苦中苦攻坚克难 苦尽甘来

从小,他的生活很是艰难贫苦,十分不安稳。他的童年是在心酸与让人揪心中度过的。那段经历开始於1962年,内地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災害,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刚读完小学的他从家乡陈埭西滨来到香港找母亲,口袋中小心翼翼地装着的三块钱港币就是他所有的财产,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他与母亲租住在一个两米乘两米的小房间中,这个房间摆了两张上下铺的床,共住了八个人,他和母亲租了其中一个床位,他们对面床铺住的也是一对母子,上铺是几个妇女。大多时间,他和母亲就在租房中做一些手工活,如胶花等。一星期有十多块钱的收入,一月下来四十来块钱,除去租床位的每月二十五块钱,只剩下十五块钱,艰难度日。每到晚上十二点,房东便不允许他们开灯,如被发现就要罚款三块钱,这对於他们来说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他们便想了一个办法,将门窗所有可能渗出光线的地方塞上布,防止被发现。他们八个人便挤在小房间中做手工。夏日,既闷又热,买不起电风扇的他们汗水连连,卻全然不顾。

他们买一两天没有卖出去的麵包,因为这样可以享受原本一毛钱一个的新鲜麵包,现在一毛钱可以买两三个。这样子的生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即使生活这样艰难,林泗维先生的母亲仍希望他去上学,由於语言和基础等各方面原因,几乎所有的公立学校都拒绝接收,最後他报读了附近一所两层唐楼住宅改造的街边私人学校读书。由於整日忙着做手工,起初的两年时间他几乎没有学到什麽。後转到一所对学生基础没有任何要求的英文学校读初三。

那时除了国文和中国历史课本外,所有的课本都是英文,虽然他购买了中英文对照字典,但由於基础太差,常常第一天学过的东西到第二天便全部忘记,到初三时还因不会读写“巴士”的单词被同学嘲笑过。那是一段让林泗维先生恨不得钻到地缝里的经历。学习跟不上,他便辍学去了一家照相馆当学徒,那时候所谓的学徒,实际上是“杂工”,扫地、送货,幹各种活,卻独独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有时候为了从老闆给的一块钱车费中省下几毛钱,除了坐小轮,其餘的地方均步行过去,然而结果卻因为鞋子磨损厉害而得不偿失,他再次意识到自己应该去读书。

重返校园,学习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直到有一天晚上,隔壁屋子的收音机里传过来一段访问一位香港大学讲师的话,这段话让他豁然开朗,受益一生。“讲师说‘学习第二种语言,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都是困难的,因为你不是自小就利用它,但是语言的作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要说你的文法不行,不要说你的发音不準,都没有问题,夠胆子说出来就行,你只要能夠让人明白你说的是什麽就行,用新的语言去搭讪,听不懂,不要害羞,让他再多说一次。在外国,这不是一件失礼的事情!”

从此以後,林泗维先生开始大胆说话,他与学校几个同样英文水平低的学生“约法三章”,不允许在学校使用英文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违者惩罚。如此他们很快有了些进步,每一点进步都让他们欣喜,並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良性循环,他的英文已经不再是他的阻碍,不再让他难堪。林泗维先生经常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告诉新移民同学,给他们一些鼓励。

後来,林泗维先生考入香港大学修读建筑专业,人生有了新的、向好的进展。但是他的大学生涯也是几经波折。他曾为了上大学四处申请奖学金,然当时各社团、商会均未有设立奖学金而没能得到帮助,无奈之下,只能半工半读。他需要花一半的时间兼职,导致落下不少课程。建筑专业,照相机是十分重要的工具,贫穷的他无力购买,一位同学每次拍完照都会多冲洗一份给他。因为这位同学的帮助,缺课严重的林泗维先生依然成绩优秀,大三时,他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笔奖学金——香港建筑师学会的三千元。这笔奖学金让他得以买下了人生的第一部照相机。这部意义非凡的照相机至四十多年後的今天仍然保持完好。

大学毕业必须做一份毕业论文作品,他买不起昂贵的画纸以及做模型的材料,苦思无法,他到大学学生事务处说明情况,並说:“我无法交出作业,毕不了业。”学生事务处老师心疼他辛苦五年,停在了最後关头,她说:“我帮你想办法。”她去当年的“星岛基金”为他申请了五百元紧急援助金,帮助他顺利毕业。林泗维先生感激不尽,一直记着这份恩情。他将自己获得的第一份收入一分为二,一份偿还了这笔援助金,一份给母亲买了一件首饰,感恩母亲为他的付出。同时他亦感恩着所有的善意,並尽力回报这份善意,近年更因接任当年“星岛基金”承继人胡仙博士为闽侨中学校监而认识胡仙女士,获得当面对她表示感谢的机会而宽心怀。

感恩生命 以生命影响生命

林泗维先生的青少年时期是艰难的,然而卻处处充满着感动和敬仰,这来源於他从未丧失生活的希望,永不止步。而他的身边亦充满着向上、催人奋进的力量。

那个获得他资助奖学金的中文大学女孩周同学,毕业之後成为了一位了不起的记者,2009年6月,她踏上了单车入藏的惊险之旅。从云南骑单车一路直到西藏。似乎从踏上旅程开始,她就一直跟死神併着肩走。这个女孩凭着一辆单车,一份勇气,见证着一路的艰辛,终於穿行了滇藏高原,到达了她向往的净土,那个成就她梦想的地方。回港之後出版了一本书——《死在路上也不错》,这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林泗维先生提及她时也充满了佩服与讚赏,同时也有种欣慰,在这女孩追梦的路上他亦给予了一份鼓励与支持。

林泗维先生帮助过的学生很多,尤其是像他当初来港时对香港的语言环境有着陌生感的新移民学生,其中一个男孩离开自己的家乡汕尾来到香港定居,人生地不熟的他在香港遇到了一个又一个挫折,但男孩仍旧很努力地生活。林泗维先生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他写了一张卡片,通过男孩的老师递给他,卡片上写着:“若学习上有什麽需要,可以致电我。”正需要英语补习说明的男孩高兴不已,得到了他的帮助,2016年考进了香港大学工程系。他接受老师的邀请义务回校帮助学弟学妹补习英语。艰辛过後,他变得更强。他开始拥有“没有什麽事是不能克服”的信念。这个男孩名叫李满枝。

他们已经有了独立创造的能力,已经长大成才,他们的生命力在成才之後逐渐爆发,或以己身传递正能量,或成为了林泗维先生“义教”队伍中的一员,回报曾经得到过的帮助,延续这份爱。他为他们自豪,也被他们感动着。在这群优秀的学子中,他尤其提到了另一个女孩——周芷君,那是一个失明、听觉有困难和手指没有触觉的女孩,她靠着唇读以多个5**的优異成绩考入中文大学,她背後所付出的努力百倍甚至千倍於正常的人,然而她卻从来不觉得辛苦。她曾背着几十斤的唇读电脑去剑桥大学做交换生,剑桥大学拒绝她申请奖学金的时候说:“实在抱歉,我们没有办法给你这样的人提供帮助。”女孩说:“没有关係,我不需要别人照顾,我可以靠自己。”她的坚持与努力让她到了剑桥大学,她走过康桥,在康河泛舟。女孩的独立、自强、成绩优異深深地感动了林泗维先生,他曾邀请她去闽侨中学作为毕业典礼主礼嘉宾,女孩最初婉拒了,她谦逊地说自己並不是什麽不起的人物。她只是朝着自己的理想一步步行走,所有的艰辛可以忽略。现在,林泗维先生正在鼓励她到哈佛、耶鲁、牛津或剑桥做研究生,並为她找寻赞助基金,希望有心人可以慷慨相助於她。十年前,他也曾经找了美国一位富布赖特学者,他是一位盲人。他们在後来一起走进了内地的学校义教,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而她自己本身便是一本励志书,催人奋进。

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示着人性中的美好,我们的人生亦处处充满着感恩与感动。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梦想与现实,放棄与坚持,是一步一步的人生旅途,即使前面的路还很长,坚持走下去,就会有希望。这是林泗维先生的信念,也希望所有的学子一直努力下去,无惧困难,实现理想。

猜你喜欢
奖学金学子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大学生获取奖学金后的花费去向调查研究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700寒门学子上北大,没什么好骄傲
帮助老区贫困学子,请接力下去!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多种形式助学数千学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