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建筑地域性色彩的渊源

2016-12-03 22:57胡丽
人间 2016年30期
关键词:色彩

胡丽

摘要:数千年来,地球上勃发过多种耀眼的古代文明及其建筑作品,然而少有像在华夏大地上中国的建筑文明那样,以稳定的形态绵延数千年并影响了东亚各国的建筑发展。即使在汉族活动区域,因源于各地原有古老民族文化差异及地域环境的差异,汉族建筑也如语言、戏曲那样千差万别,而对于不占人口多数但分布在西北、西南广大地区的少数民族而言,差异就更大了。各个民族建筑经过历史的沉淀,演变共同形成了我国民间建筑多彩纷呈的形制,而建筑色彩更是与之特色文化保持一致性。

关键词:民族建筑;民间建筑;色彩

中图分类号:TU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259 -01

一、营造活动的观念形态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代表性产物,在地域生产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建筑色彩作为一种艺术载体形式,担当着视觉形象中心的任务。不同的地理必然造成特定形态的地域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会构成不同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栖居于此的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与习俗,乃至产生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地域环境景观。而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在这种地域差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对“天”的崇拜与天人合一的观念自古不仅在皇家建筑得以运用,在民间建筑中也得以验证。随着民间建筑的不断深化与演进,人们对可以把握的因素力图寻求变化规律与对不可把握的因素力图寻求彼岸的暗示构成了几千年中选择生存环境工作的两大领域,并形成后世的风水学说中的形势宗与理气宗的部分核心内容。徽州地处皖南山区,气候温暖,林木繁盛,唐宋以来隐居避世的人们在此世世代代过着平安宁静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色彩观念。人们普遍喜爱彩度偏低而色调中性的混合色,从白到灰再到黑的无彩色正好适合人们的心理需求。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随后又有庄周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的审美理想充分体现了道家精神的“朴素”,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传统徽州民居的无彩色,数百年来一直能保持下来不能不说是受老子、庄周美学观的影响。再后来又有一种思想对徽州的文化色彩冲击很大,就是当地的朱程新安理学。

在中国古代文明中,自然原是指自然而然的意思,在老庄那里“天然耳……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在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的颜色中,蒙古族有着自己的喜好和忌讳。古代的蒙古族人们喜欢白色和蓝色。白色(查干)象征着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真实、纯洁、正直和美好。来过草原的人们都会有感受,草原上的蓝天白云显得格外的美,绿草如菌,羊群如云,又与蓝天白云相映生辉,呈现着和谐的自然美。所以,在逢年过节和欢庆喜事的时候,都喜欢穿白色的服装。蒙古族也喜爱蓝色(呼和),他们把蓝色视为自然界中永恒、美好的色彩,希望自己民族像永恒的蓝天一样永存和繁荣兴旺。在日常生活中,蒙古族特别喜爱红色(乌兰)。以为红色温暖亲切,把它作为本民族的标志,帽缨等装饰品大都是红色的。蒙古袍也喜欢穿红色的,马鞍子也是红色的。所以我们看到蒙古包的羊毛是自然白色,多数在周边有一圈蓝色的云朵图腾,门多数是红色,并饰有吉祥图腾。

二、民间色彩的地域性

从泥塑、面塑等民间手工艺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民间对色彩的掌握与运用,民间色彩搭配口诀:红靠黄,亮晃晃;要想精,加点青;青间紫,不如死;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青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红搭绿,一块玉;红间黄,喜煞娘;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色彩在民间形成整体统一的系统论述,但我国是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国家,地域的特点形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艺术文明的两大体系,而地域地理的种种因素限制,使其大多在封闭的艺术氛围中发展,因而长江文化呈现稻作文化的特点并分支出稻作民间美术,并具有稻作美术的内容并融进秀气、细腻的作品个性;黄河文明则依麦粟文化而分支出麦粟艺术,进而呈现粗犷、豪放、古朴的麦粟民间美术的独特风格,另外,地域特点及远古时社会、经济等诸类因素,使民间美术在不同文化区域同一艺术体系的不同地域呈单轨、纵向发展,因此从形式、内容等方面皆囿于习惯和传承,缺乏借鉴、吸收。

在偏僻的、地理环境很差,经济落后的地区,闭塞的生活圈妨碍了民间美术的借鉴、吸收,从而形成:“千年一幅画,爷孙一支歌”的局面,这种纯粹的一脉相承,使其本身发展缓慢,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陈旧,但正因如此却使远古民间美术甚至原始状态的民间美术延续至今,给我们追溯艺术之源,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广西南部壮族文化发源地靖西,其民间美术手制工艺夹砂陶艺,整套制作程序集选配料,皆遵循祖上传承,至今保留新石器时代的制作技法,这些原始遗风,为我们探索原始生活模式及审美意识的特点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从深层意义讲,民间美术地域性特点,是民族个性、生活习俗模式在艺术上自然地体现,表现在具体的氛围当中,成为一种必然的特点。任何民间美术,皆可追溯一定的渊源,或历史的、或现实的。其产生发展均与某一界定范围和某一方民众的群体生产、生活习俗密不可分,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民间美术。古语:柑橘不过淮,说的是气候因素导致作物生长的界定范围,而从另一角度思考,因此也导致民间美术艺术氛围的差异,最终产生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和内容的风采各异。

总结

信仰、民俗、气候、制度等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这种复杂的关系决定了建筑色彩不可能完全达到国际式、全球化、建筑色彩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的色彩。

民居建筑色彩受到所处区域的气候、地貌、建筑技术、宗教信仰、大众色彩喜好、物质资源、经济等等要素的影响,建筑色彩在特定空间被这些要素赋予特定的意义。地域性建筑(地域风格建筑)是以特定地方的特定的自然因素为主,辅以特定人文因素为特色的建筑作品。民间在历史长河之中持有特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这里,不仅是指民间审美取向,还包含了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诱导与带入,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综合化的烘托,才使得民间建筑在华夏大地呈现出绚丽多姿的姿态伫立在世界居住空间的大环境之中,民间地域性的色彩集中体现了在整体统一文化价值观与文化背景里,不同分支的文化特色铸就了斑斓的民间建筑色彩。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民间色彩民俗》,杨键吾,重庆出版社

猜你喜欢
色彩
自然的色彩——黄(下)
自然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色彩与构成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我喜欢的色彩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