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摘要: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发达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物质环境却让人的精神生活趋于贫乏,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越来越远,人离机器越来越近。在这种背景之下,令“拙”的审美价值变得更加珍贵了,具体来说对“拙”的审美启示是注重本质的美、情感的真挚、心灵的美好。这是其在首饰设计中的独特价值。本文以“拙”为题,对其在首饰设计中的价值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拙”;首饰设计;美的本质
中图分类号:J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255 -01
在人们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对首饰设计的风格在不断变化,市场不断变化,但从整体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首饰市场模仿严重,缺少文化内涵,设计思路不够开阔。追求款式和质量只是获得感官上的刺激,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好的首饰设计应从精神方面入手,从历史文脉,民族审美中入手,满足人们更深的精神需要。
一、“拙”之美
拙,在新华字典注解为“笨”,与之意思相近的是愚,贫,朴,贱,与之相对的是巧智贵富。拙在我国古代语义系统中有多种含义,并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存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在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的有许多关于拙的描述,大致分两类,有的属于拙的非审美范畴的意义,有的则进入到审美范畴的语义系统。例如在《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指人的粗、笨。《孟子》中有一处讲:大匠不为拙射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管子法法》: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韩非子》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无一失。《皇帝阴符经》: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沈约在《宋书 谢灵运传论》中有云:若夫敷衽论心,商榷前澡,工拙之数,如有可言。夫五色相宜,八音协畅,由于玄黄律品,各适物宜。又如《颜氏家训 文章第九》中说: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但成学士,自足为人;必乏天才,勿操强笔。吾见世人,至于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江南号为‘訡痴符。可见早先的文章中“拙”都是拙劣粗苯的意思,多为贬义。在这里这些拙的含义都属于非审美范畴。
“拙”真正进入审美领域是从唐代开始的。先是从诗文的角度来谈论拙,然后在文学艺术理论中将拙上升到美学追求,从唐代开始正面肯定“拙”。
宋时,对“拙”作了更进一步的阐述。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作诗必以巧进,以拙成故作字惟拙笔最难,作诗惟拙具最难,至于拙,则浑然天全,工巧不足言矣。宋人对拙的欣赏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人们对拙的认识是逐渐深化的。 虽然“拙”被确立为审美范畴的时间比较晚,但是随着审美意识的逐步发展其逐渐成为一个包含着丰富内涵的审美用语。随着时代的更替,“拙”的美学地位逐步上升,审“拙”之美的现象应接不暇,审“拙”之美的理论也越来越成熟。
二、“拙”之美的分析
李泽厚认为美的本质是“自由的形式”对于所谓的自由,他作了如下的解释:“真正的自由必须是具有客观有效性的伟大行动力量,这种力量之所以自由,正是在于它符合或掌握了客观规律,这种在客观行动上驾驭了普遍客观规律的主体实践所达到的自由形式,才是美的创造或美的境界”,另一方面,从审美角度出发,李泽厚说“由于情感,联想,想象等各种心理因素的渗入,审美注意多会倾注、集中在对象结构本身,从而充分感受形式,以至于对于节奏、韵律、对称、均衡、间隔、重迭、单独、粗细、疏密、反覆、交叉错综、一致、变化、统一、升降等自然规律性和秩序性等形式、结构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注意。故美的规律根源于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并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相对应,以引发审美的愉悦。也由于人对自然的秩序、规律、节奏、韵律等的掌握与运用,使外界的合规律性与自己主观的情感达成统一,进而与外物产生同构对应,产生形式美与审美感受。
“拙”的美从形式上来说是不工自工,即打破表面的形式。因为艺术的美不仅仅只是简单地依存于外在形式的华丽与否。艺术形式只是表达主体情感的一种手段而已。如果形式上太过,即工巧精美的一味泛滥下,人们容易陷入到技巧的陷阱中去,只在艺术形式上做文章毫无真情实意流露,便没有生命力。拙的不工自工是一种生命力的迸发。
“拙”的美从情感层面上来说是真情真意。真,是由内而发,真是拙的内在感情积淀,真可以超越一切技巧,凌驾于一切技巧之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拙即是对“至真至正之情”的追求上—“拙者,满心而发,肆口而出,纯任自然,不假锤炼,真也。”
“拙”的美从境界层面来说它所蕴含的意境是返璞归真,是向个人心灵的回归。具有拙美感的艺术作品所塑造的艺术作品形象不是表面的临摹或夸张抽象,它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它是艺术家从生活的真实和自身的内心真实出发依靠真诚的直觉发挥出丰富的想象,然后以娴熟高超的技巧表达出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不为形累,不为物牵在单纯、质朴、平淡的外表下蕴含丰富深刻凝重的内涵。
“拙”的美从精神层面来说它是一种超然的精神状态。如《庄子 达生》梓庆削鐻的故事,梓庆之所以能以答天之天巧,源于他心无旁骛的创作态度,“不敢怀庆赏爵禄,不敢怀非誉巧拙”,无所羁绊超越创作的精神与状态下创作出千古流传的作品。
三、“拙”之美在首饰设计中的价值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绘画艺术所必备的就是炽热的情感;具有“拙”的美的特征的首饰设计作品,更加强调感情的真挚性,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是毫无美感可言的。
“拙”的美是一种原始的、天然的、本质的、永恒的美,当这种美感呈现于首饰设计作品中时,其无可替代的品质便发出对人类最原始、最美好的心灵呼唤,并启迪人们对生命的本质进行深思,从而起到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品行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大美,把其内涵和精神实质融入现代首饰设计中,与对其美的认识能够引导社会合理的审美取向,建立顺应自然的价值观;教会设计师在创作中学会取舍,寻求巧处可及,拙处不可及的大美。同时启发人们认识生命的本然真实,使人获得心灵上的超越。
参考文献:
[1]鲁迅:南腔北调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鲁迅:且介亭杂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
[4]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00、256页。
[5]李渔叔:《墨子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63年版,第389页。
[6]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