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轩
摘要:服饰的出现已经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前行了不知几千年,服饰的演变过程也是人类文明的实践说明;当人类审美到达一定程度,服饰也在随之变化,本文从服饰的去功能化进行研究,探讨功能与艺术相遇时服饰的新生命。
关键词:服饰;去功能化;审美艺术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254 -01
服饰的诞生好像与人类的诞生在时间上没有太久的距离。原因是从有人类的那一天起,人类就不停的与自然做着抗争。人们猎杀动物剥去兽皮围在身上成为了服饰的如今雏形,但是一开始主要是围裹住上身目的是取暖。但是随着人们所获得的皮毛或植物纤维变的多一些后,就开始围在下体,其原因是为了保护生殖器。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审美的意识,衣服主要功能是取暖与保护身体。
在之后的时间里,服饰一再的变化开始出现款式,纹样的不同。一方面是因为所处地域环境和分工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这时服饰又多了其它功能。比如古代将军在战场时所穿着的盔甲上经常刻有兽面,一方面是盔甲的保护作用,二是人们相信可以获得野兽的战斗力。
再往后来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的服饰开始出现。款型和纹样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也都有一个统一的特征:服饰是跟随者人的需求做着不同的改变。
虽然像上面这种简述方式过于笼统,但是这不禁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服装作为一门艺术,他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人的需求,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让服饰成为主体,而让人退为其次?
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如果把服饰作为一门艺术来看待,那么艺术本身是不是用来衬托人而存在的?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人们开始注重人的存在,天地之前只有人类才是最美的。相对于当时的时代,这个观点的提出是具有历史性的意义的。以为在当时人类的存在被控制在宗教神权中,这一观点使人类获得了思想上和身体上的解放。但是放到现如今,我觉得不是很妥当。一方面当代的人们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不再强制的受控于宗教。另一方面如果过于的强化人的存在,那么艺术本身的存在价值是不是也被降低了许多?所以我的观点是:艺术应当存在于人的思维中但不是单纯的为了服务于人的思维而存在的。
那么反观现在的服饰艺术,大多数的服饰都把“穿这衣服去做什么”这一观点放在第一,而忽视了服饰本身的艺术性。所以我觉得只有将服饰的“功能性”去掉才可以使真正的服饰艺术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实现如今很多的服装设计师已经发觉了这一点,例如荷兰女设计师Iris van Herpen。
她的作品,与其称之为衣服我更倾向于称之为艺术。无论是利于特殊材质做出的“水花四溅”的效果,还是“张牙舞爪”的高跟鞋。她都突破了服饰的“功能性”。
拿第一张图来说吧,说到一件创作,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一度创作,也就是服装设计师的创作,她有她自己的想法。她为什么用这种材质为什么这样造型。都是在一度创作之中。接下来是二度创作,也就是说,当模特穿上这件衣服后,模特的展示。最后是三度创作,也是最有意思的一部分,服饰经过前两步之后进入我们的视野里,我们的感受是什么。两边的造型是浪花?是宇宙?还是战争的硝烟?这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我们可以凭我们的认知自由的发挥。那么这个作品带给每个人的感受也就不同了。这样的服饰才是一件艺术品。他可以让我们因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我们永远感受不到这件衣服会过时,因为他一方面是时尚,而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的感受。
但如果我们真的去想,我们穿这件衣服干什么,也许真的找不到适合的答案,它的功能性远不如一件温暖轻薄的羽绒服,一件性感的内衣,或是一身高贵的礼服,但是它的意义在于他本身的艺术性,设计师将衣服的实用性降低,而强调其艺术价值。我觉得这才是作为一个名服装设计师该做的事情,如若不然一个好的裁缝为什么不称之为服装设计师?
那么接下来,我们在谈一下服装去功能化之后的可能出现的优点和缺点。首先,我们先提优点:
第一,我们提倡“去功能化”之后的最大的进步是 我们可以的去除很多的禁锢。俗话说无规矩不称方圆。但是在多元化的今天,方圆不再是评价一个东西好坏的标准。我们需要更多的是方圆之外的新的形式。服饰从诞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我们从单纯的对抗寒冷和保护身体到现在追求服饰的艺术,我们都在潜移默化的将一些概念化的观念夹杂其中,而正是这些概念使得我们在创作时畏首畏尾,不能尽情的表现我们内心所想。在我看来服饰艺术也好,绘画艺术也罢,其中心应该是艺术,而前面两个字只是我们表达艺术的方式。当一个好的想法与”怎么穿”相遇时。我们应该将怎么穿放到最后去思考。服饰艺术是服饰的艺术,而非解决功能性的问题的讨论。我们应该将艺术两个放在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因为只是为了“穿”的衣服已经够多了。
第二,使服装艺术单纯化,让设计师更加明确自己的定位。我想很多的服装设计师都经历过这样的尴尬,当别人这样问:“你说做什么的?”“我是服装设计师”“哦,那帮我改下裤脚呗!”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认知?因为作为普通人,他们不了解“服装艺术”与“裁缝”的区别。但其实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但是如果大家都分不清楚,一些不成熟但是有潜力的设计师就会让自己盲目,从而浪费了自己的天赋与才能。
第三,加大了中国服饰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这一点看似与服饰的“去功能化”不相干,但实则不然。因为去功能化之后就使得服饰艺术更加单纯化,艺术化。这时设计师就会思考什么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服饰语言,和怎么在当代服饰艺术的语境下生效的问题。这样的思考方式就会促使一些优秀的设计师脱颖而出,而非永远的跟随在西方人之后。
凡是都具有两面性,当然“去功能化”的实施也是具有缺点的。比如,一些设计师会钻空子,整个服饰乱搞一气而非从服装艺术史中实践分析而来。但是这一类的艺术生命会稍纵即逝,风头过去了也就没落了。又比如当一些设计师尝到甜头之后,其他人会盲目的认为过去的服饰都是“土货”,是没有生命力的。其实并不然,我们的创新应该是基于对过去的了解之上而成立的。
简单的说了优点和缺点,整个过程并不全面,但是从大局来看,“去功能化”还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也许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保留过去服饰的优点的前提下提倡“去功能化”,让整个服饰艺术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