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在摄影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6-12-03 21:33许亚
人间 2016年30期

许亚

摘要:“挪用”是指艺术家利用过去已有的图像、样式来进行艺术创作,它是后现代艺术的一种手法,是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创作方法之一。国内外的摄影师在进行摄影创作时也会对“挪用”这一创作手法加以运用,在我们的摄影本科教学中,有效的利用此创作手法能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摄影创作。

关键词:挪用;摄影创作;摄影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165 -01

从事摄影本科教学三年里,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摄影专业的学生在刚进入摄影体系的专业学习里,不知道如何进行创作拍摄,总在毫无目的的瞎拍,没有自己的创作想法和认知,就算有想法也不知道如何去拍摄。所以,我就以当代艺术的创作中最重要的创作方法之一“挪用”进行梳理讲解,希望学生能把“挪用”这个创作方法作为他们进行创作的第一步。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挪用(appropriate)由两个基本的词源构成,“ap”源于拉丁文的“ad”,指给予的意思;“propriate”指个人拥有某物,两者结合意为“将别人的某物作为己有”。简要地理解,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法,“挪用”就是指艺术家利用过去已有的图像、样式来进行艺术创作。但是,“挪用”并不同于客观、被动的“模仿”,因为“挪用”背后包含艺术家隐含在作品中的创作观念及社会反思,以及创作方法背后涵盖的美学问题,是主动、积极、充满目的的个人选取。

美国的道格斯·科瑞普(Douglas Crimp)和阿比盖尔·S·格杜(Abigail S Godeau)对“挪用”的概念进行了阐释,明确了“挪用”的理论,他们认为“挪用是后现代艺术的一种手法,它是对现代主义所崇尚的艺术原创性的挑战”,并断言,“艺术中所有图像都是引用语(quotation)、挪用物”,因此“艺术的意义来自引用(挪用),来自一种图像与另一种图像的关系,并且通过从某一艺术作品中抽出的图像用于不同的语境来获得不同的含义”①。

挪用有复制、借取、仿像、再现等含义,但它并不是去刻意的摹仿和随意的复制。而是借助并以某种形式和手段去改造、置换、破坏、变异、解构重组或颠覆原文本或图像,产生一个全新语境下的新文本或图像,是原作异化过程的一种表现,虽然其创作的作品无意取代原作品却能在其身上比较容易的看到原作的影子,但它在表达的内容上会衍生出新的意义或隐含其创作观念及社会反思。

日本摄影家森村泰昌运用摄影手段对西方艺术史中丰富的视觉形象进行挪用。在《仿马奈‘奥林匹亚》(1988)中,躺在床上直面观众的妓女变成了浓妆艳抹的男人,后面的侍从也从黑人老妈妈变成了黑人男性,虽然两者具有同样的构图,但性别的置换、男人体的表现,使作品的意义发生了巨大的转换。在《重复误排(马塞尔)》中,他挪用了雷曼拍摄的杜尚装扮的“罗丝塞拉比夫人”的形象,并且,从画面外伸进两只手。他的巅峰之作是将西方艺术史上的标志性人物蒙娜丽莎变成了一个裸体孕妇。他的形象挪用跨越了性别和种族,并通过摄影这种艺术形式来解构经典绘画作品。森村泰昌想通过此语境告诉人们,经典可以成为被加工的对象,成为再次创作的载体。并且,由于摄影的重新演绎,经典的寿命得以延续,获得新的意义与解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中国摄影师姚璐的《中国景观》系列挪用了宋代绘画的风格,他捕捉了当代中国的新符号“防尘布”,运用高超的数码技术,以建筑工地上用来遮掩丑陋、防止扬灰、防止偷盗的绿色防尘布为素材,往上添加少许亭台楼阁与小舟,拼凑成一个个看似精心构思的青绿山水画面。整个画面远看和谐,近看却处处显示出一种左支右绌,以丑陋来营造一种美的错觉。这样的画面让人不得不产生联想,在世界美丽的表皮之下,现实或者现实的素材竟然就如此的不堪入目。画面中的山山水水,不断有意外的事物来戳穿这个美的虚伪与虚假,绿,显得勉为其难,总是有那底下的泥土要来挣脱这绿色的专制,要来撕毁、破坏这个绿色的表面的和谐。

女摄影师桔多淇的《蔬菜博物馆》系列以轻松而幽默的方式解构了神圣的西方艺术史。她以坐家女人的日常生活态度去菜场选购各色蔬菜,回家后将它们置于案板上施行手法各异的切割手术,然后再根据计划下手的艺术史名作的构图与色彩,用五颜六色、以不同切法所得的蔬菜块茎,按照其构图精心排列,根据其色彩反复铺陈,最终用蔬菜构搭出形成名作的新“肌理”并拍摄成照片。然后在完成拍摄之后就把这幅“画”吃掉,打破了人们膜拜艺术、崇拜名作的习性。

通过对“挪用”的研究,在摄影本科教学中利用此创作手法可以从传统艺术中、经典摄影作品中寻找灵感,引导学生进行摄影创作。但不能滥用“挪用”概念,不能固化为“借用”与“拼接”,我们在运用“挪用”时,应运用其自身含义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深入地研究社会问题,以及文化和美学上的冲突,不能一味地赋予图像某种牵强的意义,自圆其说,失去了普遍的社会意义,脱离了真实的生活。

“挪用”的意义在于提供给我们新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理念,丰富了摄影艺术的发展,扩大了摄影艺术的边界。同时,“挪用”能成为摄影创作的捷径,成为我们个人阐述摄影艺术的便捷通道。“挪用”作为创作方法,不仅是对图像重组后意义的重新定义,也是对过去历史、社会、文化的扬弃,包含了我们个人选择、个人观点和个人情绪的表达,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学、文化学意义。所以我们应该把“挪用”的创作方法应用到摄影本科教学中,使学生能更好的进行摄影创作。

注释:

①转引自刘凡:《视觉艺术中的挪用》,清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P16。